統籌城鄉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地處蘇北的連云港,城鄉統籌的基礎條件比較差,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村發展相對滯后,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在這種條件下推進城鄉統籌,必須緊緊抓住建設、改革和調整三個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大基本建設力度,提升農村發展條件
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必須提高新農村基本建設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不斷促進城鄉基礎設施有效對接和社會事業均衡發展。一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農村公路和橋梁建設,進一步改善村莊內部交通及出行條件;加大教育經費的保障力度,繼續推進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和基礎能力建設;完善農村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確保每個建制鄉鎮都有公辦二級醫院,每個行政村都有達標衛生室。二是大力推進重點中心鎮建設,積極適應農村人口適度向鎮級集中,科學確定城鎮性質和發展方向;注重挖掘城鎮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特色,打造一批充滿魅力的中心鎮;加大工業區建設力度,扶持主導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提升特色農業,為中心鎮的發展提供產業支撐。三是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采取多種集中居住區建設模式,成片實施土地整治和開發;按照統規統建或統規自建等方式有序推進,嚴禁規劃外建房;尊重農民意愿,推行多層、聯排或院落式建筑;積極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組織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和管理。
加強改革創新力度,提升農村發展動力
推進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是做好農村工作、統籌城鄉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基本保證。一是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不斷完善流轉價格與農產品價格掛鉤的增長機制;穩妥推進“村改居”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建立農民持股的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鼓勵支持農民在自愿基礎上入股發展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經濟組織,逐步實現農村資源的資產化、資本化和股份化。二是創新土地使用管理制度,積極探索集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穩妥開展農戶宅基地流轉試點,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和跨村組置換機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三是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加強財政對農業融資擔保和貸款風險擔保的補償,鼓勵為農服務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繼續發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建立健全農業擔保和再擔保體系,總結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一權一房”抵(質)押貸款試點經驗,有序擴大試點范圍。
加大調整結構力度,提升農村經濟效益
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品種單一、產銷不對路,農產品的質量不高、競爭能力不強,是當前城鄉居民收人差距的根本原因。所以,當前必須調整農村產業發展結構。一是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有序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推進基本農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大力發展特色高效產業,2015年前每個縣培育一個產值過50億元的產業,每個鄉鎮分別建成一個市級農業特色產業園區;推進生態養殖小區建設,實行規模定點、集中圈養;推進鄉鎮工業整合,新建工業項目全部進入縣區工業園區、鄉鎮工業集中區;大力發展商貿流通、休閑觀光等農村二、三產業。二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大力推進以基地為重點、以標準化為主線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盡快形成“一鎮一品”產業格局;全面優化農、林、養等產品,培育綠色安全的品牌農產品和加工產品;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培大做強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水平。三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水平,推行“生產基地—配送中心—連鎖超市(店)”流通模式,加快形成鮮活農產品連鎖配送物流中心;充分發揮供銷社、合作社和行業協會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組織農民和生產經營戶積極開辟農產品市場;大力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促進產銷銜接。
(作者為連云港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責編/艾蕓 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