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座城市有著很多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在美國的城市中都是非常獨特的。首先,這是一座山城,跟中國的香港和重慶一樣,這個城市也是依山而建,爬坡上坎,道路非常陡峭。特別是從電報山乘坐纜車滑下漁人碼頭的時候,總令人感覺到一不小心,纜車就會滑落到碼頭邊的大海里去。這也是一座霧都,由于地形和溫度的影響,舊金山常年霧氣彌漫。特別是城市的西區,從春天一直到夏初,幾乎一直是籠罩在一片霧色之中。由于舊金山三面環洋,又受太平洋寒流的影響,這座城市的夏天比較“寒冷”,冬天反而“溫暖”。常年氣溫變化不大,夏天溫度很少超過22攝氏度,冬天溫度很少低于7攝氏度。馬克吐溫曾感慨:“我所經歷的最冷的冬天就是舊金山的夏天了?!?br/> 舊金山的象征是金門大橋。1937年完工的金門大橋是美國建筑史上的一個驕傲,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橋梁,已經成為舊金山甚至美國的一個象征。整座橋身被涂成了鮮艷的磚紅色,在藍色的大海中顯得非常美麗。硅谷就在舊金山的南邊,這里決定著世界電腦技術的發展方向。
可是在1846年,這里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荒漠,到處是流動沙丘。1848年開始的淘金風暴使成千上萬的淘金者從世界各個角落涌入加州,1906年春的時候,舊金山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了。寬闊的主干道兩旁密布著標志性建筑,不到五十年的時間,一個荒漠小鎮變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這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20世紀來臨的時候,舊金山已經成為美國西海岸最大的城市。
“二戰”之后,這座城市成為美國“反文化”運動的中心,嬉皮士的發源地。20世紀50年代的“垮掉派”、6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70年代的“反戰大游行”和“同性戀解放運動”等等,這里的非主流文化一波接一波地沖擊著美國的主流社會,沖擊著美國的東岸城市,形成與美國東岸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觀。由于清教的影響,美國東岸城市的文化氛圍趨于傳統和保守:而美國西岸城市主要由拓荒者和流浪漢建立,因此這里的人們富于冒險精神,思想活躍,敢于沖破傳統的束縛,追求個性的解放。
“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movements)并非是真正的反文化,實際上指的是反傳統的文化運動。這是一個社會學的術語,用來指稱那些跟主流文化思想存在分歧,持有不同看法的“亞文化群體”。在西方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浪漫主義、波西米亞群體、達達主義等,都可視為“反文化”運動的先期表現。而現在這個術語主要用來指稱發生在歐美20世紀60年代的一系列反主流文化思潮,從50年代的“垮掉派”開始,到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70年代的反越戰學生運動等等,這些運動的主體是青年學生。他們普遍奇裝異服、行為舉止怪異、酗酒和吸食大麻、追求放縱的生活。他們通過這種極端的行為方式來抗議現代社會的機械和壓抑,抗議社會的異化,抗議戰爭的制造者,反抗社會不公平的秩序與標準。他們的抗議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變革,結束了越南戰爭,結束了種族隔離,催生了反戰文化、女權主義、綠色環保主義和嬉皮士文化等等。
而這一切要從“垮掉派”開始說起:1955年10月,艾倫金斯堡和雷克斯羅司、加里·斯奈德、威廉·巴勒斯等人在舊金山的六畫廊組織了一場詩歌朗誦會,金斯堡當場朗誦了他的詩歌《嚎叫》。
詩歌朗誦會出乎意料地獲得成功,現場觀眾都被深深地感動,不少人為之流下了眼淚。據說有觀眾給詩人買了些酒,金斯堡當場喝了這些酒,醉醺醺地流著眼淚,伸開雙臂“嚎叫”著。第二年,袖珍詩集《嚎叫集》出版。《嚎叫》是對美國戰后這一代青年人的直觀寫照,它直露地反映了年輕人遭遇的種種精神問題,強烈地抨擊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體制,詛咒機器和科技文化,詛咒那些操縱社會和發動戰爭的財團,把他們稱為邪惡的“摩洛克”神。美國社會難以接受這樣大膽、放肆、不顧一切禁忌的表達,《嚎叫集》被指控為淫穢讀物,遭到查禁。后來,整件事情進入司法程序,上訴法院。法庭開始了漫長的法庭辯論,作家、學者和批評家紛紛出庭作證,進行激烈的辯論,最后由克雷頓法官裁定:這部詩集雖然語言粗俗,但是卻“具有可貴的藝術價值”。這場官司,就像當年喬伊斯的官司一樣,為本書作了最好的宣傳和廣告,《嚎叫集》一版接一版地重印,成為美國戰后最暢銷的詩集。舊金山因此成為“垮掉派”的誕生地,也正是因為這種“嚎叫”精神的影響,舊金山成為了美國戰后“抗議”文化的中心。
歷史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美國的60年代仍然是一個光輝的年代,一個抗議的年代,一個爭取權利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這個年代影響了以后若干代的年輕人,這個年代在美國是一場大規模的“抗議”時代,也是一個爭取各種“權利”的時代。60年代的年輕人不愿遵守傳統價值觀,他們掀起民權運動、反戰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利用搖滾樂和詩歌宣揚愛與和平、抗議社會的異化,宣揚“嬉皮式”的自我價值觀。
從諾布山往上,穿過市政廳往西南方向,在金門公園的后面,有一個叫作海特·阿什伯里的地方,這里是嬉皮士的發源地。受到50年代“垮掉派”的影響,海特一阿什伯里出現了一個自由的“反文化社區”。這里的居民,當然主要是年輕人,他們放棄現代生活,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另類的生活方式。他們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發放免費的食品,住在簡易的樓棚里,還成立了一個免費的醫療診所。漸漸地,這里形成了一個波西米亞式的聚集區。在這個聚集區里,你可以干任何出格的事情,只要不妨礙其他人的自由就可以。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探索,探索和嘗試有別傳統的生活方式。
1967年1月14日,在藝術家邁克爾博文的組織下,海特一阿什伯里的居民和伯克利的積極分子在金門公園里搞了一次大型聚會,參加的人數達到了3萬人?!翱宓襞伞痹娙私鹚贡ず图永铩な┠蔚碌热藚⒓恿嗽摼蹠?,還有多支搖滾樂隊到場。朗誦詩歌,演奏搖滾音樂,大家在一起進行狂歡式的慶?;顒?。這一活動的成功舉行鼓舞了不少年輕人,在5月份的蒙特雷音樂節上,參加的人數達到了6萬人。
在這次音樂節上,歌手約翰·菲利普做了動員,邀請大家參加在海特一阿什伯里舉行的名為“戀愛之夏”(the Summer of Love)的新式生活體驗活動。在標題“舊金山”這首歌中,他唱道:
“如果你要去舊金山,
記住在你的頭上戴幾朵花;
如果你要去舊金山,
你會遇見一些非常善良的人?!?br/> 1967年的夏天,大約有10萬年輕人涌向了舊金山的海特區和伯克利等地。他們享受了免費的食品和免費的藥品,還有一個免費的商店為他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品。全美和歐洲的嬉皮士們都在這里聚集,他們在這里演奏音樂,吸食大麻,倡導戀愛自由(Free Love)和同居生活。他們穿著奇裝異服,男女混住。許多陌生人居住在一起,分享共同的東西,同吃同住,探索另類生活方式,形成一個巨大的文化烏托邦“公社”。后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超過了海特區所能承受的范圍,結果這個社區人員擁擠、食品短缺、毒品開始泛濫,一些暴力沖突事件開始發生。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和條件,許多人只有選擇離開。到10月份,最后一批堅持者宣布這個活動結束。
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這種另類生活方式卻被這些年輕人帶到了世界各地。他們在牛仔褲上的幾個破洞成為風靡一時的“乞丐裝”;現場音樂演奏的形式成為后來大型流行音樂巡演的前身。嬉皮士式的生活態度還影響了年輕人的婚姻觀念,未婚同居的現象越來越多。
電影《畢業生》正好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矛盾意識:選擇循規蹈矩還是選擇反叛。這部影片拍攝于1967年,正是舊金山反戰運動和嬉皮士運動風起云涌的高潮時期,由達斯汀·霍夫曼扮演的本杰明就站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成為那個時代一個啼笑皆非的永遠記憶。一個剛步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面對眾人口中所謂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他的生活漫無目的,荒唐的感情糾葛,又把生活搞得一團糟。這部片子揭露了60年代年輕人迷茫的思想矛盾,也揭露了成人世界的空虛和無聊,戳穿了美式中產階級虛偽的面具?!氨尽睂⒑稳ズ螐模克鎸Φ膯栴},也是今天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他的茫然也是今天年輕人的茫然。本杰明跨越了地域,跨越了時空,面對我們共同生活的處境。許多年輕人,被愛情、性欲以及孤獨感折磨,沒有確定的前途和存在的價值,與父母價值觀發生劇烈的沖突,究竟應該何去何從?這部影片從一個迷惘者的角度審視了年輕人的諸多問題,因而具有普遍和永久的意義。電影表面上反映的是年輕人與父輩中產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沖突,而在更深層次上反映的是美國60年代年輕人與傳統的社會價值觀之間的對立和沖突。
2007年9月,舊金山市政府為“戀愛之夏”40周年舉行了慶?;顒?,紀念這一著名的嬉皮士運動。市政府的這一姿態讓人覺得意味深長,也許半個世紀之后,舊金山人還延續著他們改良社會,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夢想。許多當年的年輕人回到這里,很多人已經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兒和老太太了?;叵氘斈攴磁训纳罱洑v,心中真是頗多感慨!
現在的舊金山已經成為了一個非主流的文化中心,市政當局和當地居民給這些奇異的非主流文化提供了一個寬容的活動空間。每年5月,舊金山都要舉行一個稱之為“舊金山驕傲”(SF Pride)的游行活動,參加者主要包括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其他多性戀者(LGBT culture)。每年這個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性解放者們云集于此,他們身著奇裝異服,揮舞著各色彩旗,探討各種有關性的話題,就像里約熱內盧的狂歡大游行一樣,這里成為他們尋求個性解放,探索另類生活方式的國際大舞臺。
五十多年前的“反文化”運動已經賦予這座城市一種特別的基因,整潔寬闊的街道容納下了多元文化的沖突,這里的居民也習慣了年輕人與眾不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舊金山成為一個包容的思想空間,能夠為眾多的奇思妙想和異端的生活方式提供一個庇護的場所。硅谷為什么會誕生在這個城市的旁邊?許多人認為是因為這里的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又有斯坦福大學等著名高校,還具備了便捷的航空和高速交通網??墒牵囊粋€美國城市不具備這些條件呢?也許其中最重要的條件是,這里能夠包容創新,鼓勵個性的發展,倡導自由的精神,善待非主流的思維和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