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國內外文獻綜述

2012-12-29 00:00:00李越冬劉偉偉
會計之友 2012年24期


  【摘 要】 文章對國內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與比較,發現國內外研究重點有所不同:國外主要從內部控制缺陷的角度進行研究,對其披露的影響因素和市場反應給予了深入的剖析;國內則偏重于研究內控信息總體披露現狀及改進建議,并于近年逐步關注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必要性和國內外現狀對比。為從根本上完善我國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體系和狀況,今后應加強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影響因素及其市場反應和內控信息披露格式及內容體系等方面的具體研究。
  【關鍵詞】 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 文獻綜述
  這里所指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當局自愿或者按照既定的披露要求將企業內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評價的信息以公開報告的形式提供給利益相關者,以滿足利益相關者作出合理決策的一種行為。2002年美國薩班斯法案第404條款、第302條款與第906條款的頒布,標志著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開始納入強制性披露范圍,并賦予了嚴厲的法律責任。我國2009年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執行本規范的上市公司,應當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2010年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則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并對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對于企業內控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作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內部控制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其完善有助于內控體系的健全、執行并發揮應有職能,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對相關學者就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和比較。
  一、國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以內控信息披露中最為重要、最具實質性的方面——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為切入點,并從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和市場反應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
  國外學者主要以控制風險與內部控制缺陷的正相關關系為前提,從企業控制風險相關的影響因素出發,進而研究影響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學者們認為影響因素主要包括:
  1.企業具體交易層面的影響。如,Ge 和McVay(2005) 分析得出內控缺陷披露的內容往往是與較復雜的賬戶(如衍生金融工具和所得稅費用賬戶)有關;McVay(2005)研究了披露至少一個重大漏洞以上的 261 家公司。結果發現,內部控制實質性缺陷通常與資源分配不充分的會計控制有關。
  2.企業整體特征層面的影響。如,Bryan(2005)研究發現,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通常比同行規模小,業績也比較差,風險系數較高。同樣,Doyle(2007)證實了一些規模小、成立時間短、業務復雜、成長速度快、財務狀況差的公司存在缺陷的可能性更大。Petrovits(2011)以非營利組織為研究對象得到和上述一致的研究結論。Ge 和McVay(2005)研究發現公司規模和公司盈利能力對內控披露的作用具有上述一致的結論。除此之外,也有相反的觀點,如,McVay(2005)認為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與公司規模和盈利能力無關。筆者認為這可能與前述學者在研究中對內控缺陷的具體認定標準不同,從而使不同的學者即使針對同一主體公司,對于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或是否為內控重大缺陷公司也有不同的觀點。
  3.公司特殊時期或變化時期的影響。如,Leone (2007)通過對在年報中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影響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有組織結構的復雜化及報告期重要的組織變化等。Hill和Short(2009)發現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與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對內控信息缺陷及風險管理信息的披露較少。Ashbaugh-Skaife等(2007)認為重組并購的企業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較大。
  4.控制環境和內控活動執行特征的影響。如,Christopher S. Armstrong等(2011)實證發現具有監督激勵措施的公司,其經受外部監管執法機構管制和披露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較小。Felo(2007)證實高管層對職業道德的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內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Lin等 (2011)從內部審計的機構(包括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及組織對內部審計的投資力度)和內部審計執行(包括對審計質量控制的要求、與外部審計人員的相互協調、內部審計對缺陷內控的后續審計)兩個方面闡述內部審計與內控缺陷披露的關系。結果表明:在內部審計機構的相關要素中,只有審計人員的受教育水平與內控缺陷披露呈顯著負相關。內部審計執行的相關運行特性中,質量審計及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審計活動范圍、對以前發現的內控問題的追蹤與內控披露呈負相關。另外,內部審計人員與外部審計人員的相互協調與內控缺陷披露呈正相關。
  5.外部審計主體特征和報表重述的影響。如:Ashbaugh
  -Skaife等(2007)發現更換事務所和聘請四大事務所進行審計的被審計單位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缺陷。這與現任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在與前任事務所進行溝通后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四大事務所具有較高的職業能力和較高的品牌訴訟風險有關。Richardson等(2003)則發現進行報表重述的企業,更會披露內部控制缺陷。
  6.公司治理的影響。如,Brown和Caylor(2004)發現企業存在機構投資者持股和其持股數的增加會更趨向于披露企業內部控制缺陷。機構投資者相對于分散的個體投資者有更多的專業經驗及更高的監督實力,且其“用腳投票”的幾率較小,能更有效地維護投資方的權益。
  7.不同內部控制法規的影響。如:Hoitash等(2009 )研究了在比較嚴格的薩班斯法案第404條款(而非薩班斯法案第302條款)規定之下,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特征與內控信息披露間的關系:他們的會計及財務監督能力越高則披露內控缺陷的可能性越低;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總體實力越強,其披露內控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小。在美國,對于符合第407條款公認財務管理資格的專家,其披露內控缺陷的可能性仍會較低;而符合第407條款公認監督資格的專家,相對于沒有公認監督資格的專家而言,則更傾向于披露內控缺陷。在遵循第404條款的規定時,重大缺陷披露與董事會層面的公司治理質量呈負相關關系,而這種相關性在執行第302條款時則不存在。
  另外還有學者從信息技術、社會關注、注冊會計師受管理層說服策略等軟性影響因素角度,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如:Morris ( 2011)實證得出ERP系統的使用可以減少財務報告中有關內控缺陷的披露,且在企業整體和基本賬戶兩個層面均有體現。Petrovits等(2011)發現政府補助、個人捐助及企業捐助的后續增加與公益性慈善事業的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情況呈負相關。Wolfe等(2009)將管理層與注冊會計師的溝通策略區分為承認策略和抵賴策略,分別研究這兩種策略是否影響審計人員對信息化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所形成的內部控制缺陷的判斷。根據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在信息化控制偏差下,管理層采用承認策略時會降低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缺陷評價的嚴格性并提高對管理層解釋的接受程度;在人工控制偏差下,管理層無論是采用承認策略還是抵賴策略,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缺陷評價的嚴格性及對管理層解釋的接受程度都無顯著差異。
  (二)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場反應研究
  國外學者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的市場反應主要從股票市場反應和資本成本變動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1.對于股票市場反應的研究。如,Beneish 等(2008)實證得出企業的市場股價與內控缺陷報告情況呈負相關,在缺陷為重要缺陷時,這種負相關性會更明顯。Kim等(2009)實證也發現,當公司披露其內部控制缺陷時,股票超額收益與市場不確定性變化幅度(用日股票收益標準方差的變化來衡量)呈負相關關系。
  2.對于資本成本的研究。如,Ogneva(2006)研究了重大漏洞與公司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的資本成本相對稍高。Ashbaugh-Skaife(2009)認為,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顯著高的公司特定風險、系統風險和權益資本成本;并且審計師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意見的變化也會影響資本成本的變化,如:前期報告的內部控制缺陷本期得以修正時,權益資本成本也會發生顯著變化。Dhaliwal等(2011)和Kim等(2011)發現在控制其他債務契約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債權人會給內控缺陷披露單位相對于未披露單位更長的債務延期,且該現象在其進行貸后管理監控的企業更為顯著。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內控信息披露情況能反映公司財務管理人員的能力等。投資者面對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會重新評價公司管理層披露財務報告的質量,或者調整自己對公司會計信息系統質量的評估(Ham等,2008)從而作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國外學者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內控信息披露中最具有信息含量的內容——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披露作為內控信息披露中的關鍵內容,其完善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內控信息披露。國外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和市場反應的深入研究,可以推進實務中審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的有效認定,進而采取對應的內控審計程序、與企業進行有效的溝通、出具內控信息披露完備的審計報告;便于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和債權人或潛在債權人以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為依據合理地參照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和特征等,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雖然,國外學者在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但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也沒有針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或者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二、國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經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分析及改進建議、內控信息披露必要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和國內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較等。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分析及改進建議
  由于金融業與其他類型企業業務性質和運行機制的區別較大,我國學者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分金融類和非金融兩類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
  1.金融類研究。學者們對上市銀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以下問題:(1)披露過于原則化,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如:李明輝、王學軍(2004),黃秋敏(2008);(2)披露格式隨意性較大,缺乏統一性,如:李明輝、王學軍(2004),倪惠萍(2006)。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法規制度層面的疏漏(倪惠萍,2006)。對此,學者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進建議,主要包括:(1)從完善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邊界入手,規范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內容,要求在年報中披露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以提高和完善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黃秋敏,2008);(2)修改有關規定,規范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行為(李明輝、王學軍,2004;倪惠萍,2006)。
  2.非金融類研究。學者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主要從內控總體披露和內控單項披露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沒有實質性內容(李明輝等,2003;楊有紅、陳凌云,2009);(2)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動機不夠強(李明輝等,2003;王惠芳,2011);(3)年報中披露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名稱不一致、意見表述方式有差別、審核依據不統一(袁敏,2008);(4)年報中披露的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內容不能實現對內部控制基本目標完成情況的判定(方紅星等,2009)。
  3.還有學者以被特殊處理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研究。張立民等(2003)對2001 年和2002 年A 股的ST 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了統計分析,發現盡管ST 公司2002 年比2001年度披露狀況有所改變, 但不少公司年報中披露前后矛盾,以說“好話”為主。
  學者根據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從披露主體、披露信息內容、監管執行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范的制定原則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一是強制要求特定主體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如:張立民等(2003)建議對ST 公司必須強制披露標準的內部控制報告,同時需要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外部審核, 有關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報告的外部監督和管理;蔡吉甫(2005)提出,應對負債比率超過一定限制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進一步的規定,尤其應關注國有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甚至可以針對國有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強制要求其披露一些特定內容;孟焰、張軍(2010)指出應將我國上市公司進行分類處理,先強制要求大型上市公司披露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核信息,開展提高注冊會計師效率和監管效率的一系列評估項目,降低上市公司遵循成本。
  二是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至少應包含特定的信息內容,并以特定的格式進行披露。如:楊有紅、李宇立(2011)提出內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應至少披露以下內容: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缺陷對外披露的標準;按認定標準和披露標準確定的應對外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采取的缺陷整改措施;采取整改措施后的剩余風險。王惠芳(2011)提出明確內控缺陷的披露格式,并采取詳細披露和摘要披露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披露建議。
  三是加強監管的嚴厲執行。如:王奇杰(2011)認為應加大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加大違規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損失、降低內部控制信息違規披露而獲得的額外收益、改進稽查質量、降低監管的稽查成本。
  四是對于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規則實行規則式的制定思路。如:王惠芳(2011)通過對我國內部控制現狀分析,提出企業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自愿性低,在制定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范對負面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時,應實行規則式的制定思路。
  總體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動機不強、披露不規范,內容及格式不一致等問題普遍存在,應根據公司特質制定對應的披露機制及外部監管政策,建立系統的披露體系并明確披露的具體內容和格式。
  (二)內控信息披露必要性研究
  我國學者主要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場反應角度進行分析。如,黃壽昌等(2010)發現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的上市公司有著更活躍的股票交易以及更低的股票價格波動,意味著內部控制報告的自愿披露確實降低了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了市場效率。邱冬陽等(2010)則從微觀角度印證了上述觀點,通過實證得出IPO公司上市首日開盤價對于明確的內控信息披露有顯著的正向反應,并建議上市公司和監管層從IPO開始規范內控信息披露、推動內控制度建設。
  另外,一些學者通過闡述企業內部代理成本和盈余管理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間的關系,研究其必要性。楊玉鳳等(2010)通過經驗研究得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對顯性代理成本抑制作用不顯著,但對隱性代理成本有明顯抑制作用,并對顯性代理成本和隱性代理成本具有綜合抑制作用。方紅星、金玉娜(2011)以2009 年度A 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尤其是獲得合理保證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也有學者從內控評價體系構建的角度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如:楊雄勝等(2010)提出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制度的建立,必須以對企業內部控制有關信息實行強制性披露為前提。
  (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
  我國學者主要對內部控制信息的總體披露完善和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兩方面先后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由于初期(2010年以前)我國內部控制信息為年報中的自愿性披露內容,尚無內控信息的披露標準,我國學者以披露信息的詳略情況作為內控披露完善的標準,對其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
  部分學者研究發現公司治理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一定影響。雖然在研究中學者們使用了不同的變量來衡量公司治理,如: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總人數的百分比、監事會規模、是否設立了審計委員會(方紅星等,2009)、是否設置了內審部門(林斌、饒靜,2009)等,但形成了“公司治理越完善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也越完善”的一致觀點。
  我國學者還從財務、經營狀況等公司整體層面進行了研究,認為經營業績越好、財務報告質量越高、資產總規模越大、負債規模越小、內部控制資源越充裕、成長速度越快的上市公司越傾向于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如:賈宗武、夏勇(2011),方紅星等(2009),林斌、饒靜(2009)均論證了上述觀點,這也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方紅星等(2009)還研究了在海外交叉上市、聘請“四大”進行外部審計、再融資對內控信息披露的影響,發現上述三個因素均與內控信息披露呈正相關。
  后期,隨著相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章制度的頒布,以及內部控制缺陷對于內部控制整體的重要影響,同國外一樣,我國學者漸漸將內部控制缺陷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
  1.外部審計師及審計意見的影響研究。經歷審計師變更和財務報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如:田高良等(2010),劉亞莉、馬曉燕(2010)。另外,田高良等(2010)還發現聘請的審計師質量越高,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與外國的研究結論剛好相反。這可能與我國的外部監管市場及資本市場相對于國外尚不完善有關系。
  2.公司治理的影響研究。公司治理越完善,企業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越少。如:劉亞莉等(2011)發現當年才成立審計委員會的公司以及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的公司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賈宗武、夏勇(2011)發現,外部股權集中度與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可能性呈顯著的正相關性。
  3.公司總體特征的影響研究。如,蔡叢光(2010)提出報告年度的分部數目、公司的規模會影響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
  4.管理層溝通策略的影響研究。與外國學者相同,鄭石橋、任華(2011)將管理層與注冊會計師的溝通策略區分為承認策略和抵賴策略,分別研究這兩種策略是否影響審計人員對信息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所形成的內部控制缺陷的判斷,并得出了與Christopher J. Wolfe等(2009)相同的結論。
  可見,我國學者主要針對較客觀的公司特質及外部監管力度對內部控制信息總體披露情況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有助于內控信息披露有效執行制度靈活性、針對性地制定。雖然,我國也對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影響因素開始研究,但由于對控制環境、內部控制運行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因素,與國外相比研究仍相對貧乏,我國應明確內部控制缺陷研究的重要性,并作深入的研究。
  (四)國內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較研究
  我國學者通過對國內外制度、制度背景、制度發展演變以及制度的具體運行情況的解讀,為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善提供指導和意見。
  周勤業、王嘯(2005),陳漢文等(2005)均從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以及SEC 出臺的有關規則出發,研究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相關內容,并結合我國公司治理環境、制度背景,提出了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系統建議。樊子君、金花妍(2009)通過對韓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及實施情況的境況分析,為我國內部控制披露研究提供借鑒——針對各種情況開發出具體報告樣式。例如,制定重大缺陷的判斷及報告方法、事后消除缺陷時的決策意見、經營者的自我評價不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情況、對范圍限制的判斷標準等。戴新華、張強(2006)回顧了美國上市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信息由自愿性披露到強制性披露的制度變革歷程,提出建章建制、市場主導和更新觀念三步來完善我國上市銀行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繆艷娟(2007)分析了英美兩國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各自不同做法的背景和原因,借鑒其各自合理的理念和做法,提出 針對“狹義內部控制”和“廣義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目的的不同,應建立一套相互銜接的內控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分別對前者進行強制要求,對后者則借鑒英國“ 遵循或解釋”的做法予以引導。陳漢文、李榮(2007)通過分析美國對AS2所作的關于財務呈報內部控制審計準則最新修訂及其意義,對我國內部控制規范建設提出建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學者的研究側重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前期主要以我國上市銀行和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這有利于我國各監管機構、制度制定機構及外部市場等了解我國內控信息披露的現實情況,并可以促進一些原則性制度的構建。但各位學者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評定標準不一致,提出的改進建議沒有涉及具體的披露內容、披露格式及完整的內控信息披露評價體系。后期我國學者也對內部控制缺陷展開了研究,說明我國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由于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研究與國外相比尚不成熟。縱觀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還可以發現,我國學者一直通過國內外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
  三、總結與展望
  目前我國的研究尚不成熟,剛剛由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與改進方面步入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關研究,而國外內控研究起步較早、較為成熟。所以,結合我國的上市公司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經驗,顯得尤為重要,如:原規范中僅僅要求將審計師的評價報告上報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并未要求其公開對外披露。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眾對內控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影響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而借鑒國外強制性與自愿性披露相結合的監控制度,我國已建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強制性機制。相信通過對國內外的比較研究可以使我國的內控信息披露制度逐漸完善。
  同時,我國研究者提出了完善內控披露體系、規范披露內容及格式的必要性建議,但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具體內容規范等方面實質的、探索性研究還極其缺乏。即,雖然學者對于內控信息披露提出了較多原則性的改進措施,但并沒有涉及系統、規范的具體披露格式和內容。積極探索一套適合我國上市公司實際情況的內控信息披露格式和內容體系尤為重要。
  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很復雜,從研究現狀來看國外已從內部控制質量最重要的內容——內部控制缺陷的角度出發,對其影響因素和市場反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并沒有形成公認的綜合性觀點。國內研究者逐步認識到研究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重要性,相關研究從近年開始漸漸取代原來泛泛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但仍停留在客觀的企業內部特征方面,對于管理層人員、內部審計人員、內部資源整合、機構建立等軟性因素對內控信息披露影響的研究極其貧乏。另外,由于現在沒有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形成統一的認定標準,國內外研究者在研究相關問題時其認定標準常常不一致。因此應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作進一步的研究,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基于此類研究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機制和規范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楊有紅,汪薇. 2006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會計研究, 2008(3):35-42.
  [2] 楊有紅,陳凌云. 2007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研究[J].會計研究, 2009(6):58-64.
  [3] 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 2011(8):53-60.
  [4] 方紅星,孫■,金韻韻.公司特征、外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基于滬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報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 2009(10):44-52.
  [5] 田高良,齊堡壘,李留闖.基于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8):134-141.
  [6] 樊子君,金花妍.韓國內部控制研究—— 兼談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的完善[J].審計研究, 2009(5):90-96.
  [7] 劉亞莉,馬曉燕,胡志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1(5):35-43.
  [8] 周勤業,王嘯.美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發展及其借鑒[J].會計研究, 2005(2):24-31.
  [9] 黃壽昌,李蕓達,陳圣飛. 內部控制報告自愿披露的市場效應——基于股票交易量及股票收益波動率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 2010(4):44-51.
  [10] 楊有紅,李宇立.內部控制缺陷的識別、認定與報告[J].會計研究, 2011(3):76-80.
  [11] 王惠芳. 內部控制缺陷認定:現狀、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構[J].會計研究, 2011(8):61-67.
  [12] 張立民,錢華,李敏儀.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與改進——來自我國ST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審計研究, 2003(5):10-15.
  [13] 邱冬陽,陳林,孟衛東.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IPO抑價——深圳中小板市場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 2010(10):34-39.
  [14] 楊玉鳳,王火欣,曹瓊.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代理成本相關性研究——基于滬市2007 年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審計研究, 2010(1):82-88.
  [15] 陳漢文,吳益兵,李榮,等.薩班斯法案404條款: 后續進展[J].會計研究,2005(2):82-86.
  [16] 孟焰,張軍.薩班斯法案404條款執行效果及借鑒[J].審計研究, 2010(3):96-100.
  [17] 袁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問題與改進——來自2007 年年報的證據[J].審計研究, 2008(5):90-96.
  [18] 林斌,饒靜.上市公司為什么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基于信號傳遞理論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 2009(2):45-52.
  [19] 李明輝,王學軍.上市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金融研究, 2004(5):53-63.
  [20] 黃秋敏.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分析——以2001-2006年度報告為研究對象[J].審計研究, 2008(1):82-89.
  [21] 李明輝,何海,馬夕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的分析[J].審計研究, 2003(1):38-43.
  [22] 繆艷娟.英美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研究, 2007(9):67-73.
  [23] 陳漢文,李榮.財務呈報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的國際發展[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7(22):5-11.
  [24] 賈宗武,夏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1,1(26):44-50.
  [25] 王奇杰.基于博弈論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財務會計, 2011(6):62-65.
  [26] 董召奎.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研究綜述[J].市場論壇, 2010(7):24-26.
  [27] 蔡叢光.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務與金融,2010(8):33-38.
  [28] 劉亞莉,馬曉燕.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公司治理與外部審計的作用[C].中國會計學會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
  [29] 鄭石橋,任華.管理層溝通策略對內部控制偏差的判斷影響研究[J].財會月刊,2011(7):77-80.
  [30] Udi Hoitash, Rani Hoitash, Jean C. Bedard.2009.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 Vol. 84, No. 3: 839-867.
  [31] Christopher J. Wolfe, Elaine G. Mauldin, Michelle Chandler Diaz.2009.Concede or Deny: Do Management Persuasion Tactics Affect Auditor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Deviat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 Vol. 84, No. 6 : 2013-2037.
  [32] Shu Lin, Mina Pizzini, Mark Vargus, Indranil R. Bardhan.2011.The Role of the Internal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1.10 : 287-323.
  [33] Christine Petrovits, Catherine Shakespeare, Aimee Shih. 2011.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 Vol. 86, No. 1 .10: 325-357.
  [34] Jean C. Bedard, Lynford Graham.2011.Detection and Severity Classifications of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3 .10: 825-855.
  [35] Beng Wee Goh, Dan Li.2011. 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3 .10: 975-1005.
  [36] Jeong-Bon Kim,Byron Y. Song,Liandong Zhang.2011.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4: 1157-1188.
  [37] Sandra K. Fleak, Keith E. Harrison, and Laurie A. Turner.2010.Sunshine Center: An Instructional Case Evaluating Internal Controls in a Small Organization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25,No.4: 709-720.
  [38] John J. Morris.2011.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System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Vol.25, No.1.Spring: 129-157.
  [39] Dan Dhaliwal, Chris Hogan, Robert Trezevant, Michael Wilkins.2011.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s, Monitoring, and the Cost of Debt.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4: 1131-1156.
  [40] Weili Ge, Sarah McVay.2005.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Accounting Horizon,Vol.19,No.3.Aug: 137-158.
  [41] Beng Wee Goh, Dan Li.2011.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3 .10: 975-1005.
  [42] Bonnie K. Klamm, Marcia Weidenmier Watson.2009.SOX 404 Reporte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 Test of COSO Framework Compon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23, No. 2.Fall: 1-23
  [43] K. Raghunandan and Dasaratha V. Rama .2006.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 AUDITING. Vol. 25, No. 1.May: 99-114
  [44] Jeong-Bon Kim,Byron Y. Song, Liandong Zhang. 2011.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86, No. 4: 1157-1188.
  [45] Richardson, S., Tuna, I., Wu, M., 2003. Predi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case of earnings restatement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School.
  [46] Ashbaugh-Skaife, H., Collins, D., Kinney, W., 2007.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niversity of Iowa,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一级不卡毛片|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无码国产伊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成人播放|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成人日韩欧美|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a级毛片| 精品欧美视频|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91精选国产大片|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成年A级毛片|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丝袜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欧美午夜小视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精品视屏|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第四页|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99热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伊人91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久久网欧美|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精品| 国产91小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欧美色丁香|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亚洲床戏一区|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亚洲天堂区| 成人夜夜嗨| 尤物视频一区|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