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法國將舉行總統選舉。民調顯示,現任總統薩科奇前景不妙。目前在野的社會黨將由元老級人物奧朗德參選。從最近的情況看,奧朗德有望第一輪投票就取得勝利,而薩科奇最終能否代表右翼的人民運動聯盟參加大選尚有變數。
法國政壇波詭云譎,數月之后的事情實在不好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法國越來越多的選民對薩科奇的現行政策感到失望。即使他最終如愿當選,大選之后,法國政治也會出現變化。
薩科奇執政四年,努力樹立硬朗、干練的政治形象,在內政外交上都很強勢。國內政策方面,薩科奇敢于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推進養老金改革,搞得法國怨聲載道、罷工不斷。國際上,他在西方陣營中扮演鷹派角色,努力發揮法國的“領導作用”。在軍事干預利比亞的過程中,法國表現得比美國還要積極。在歐盟內部,薩科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緊密合作,強力推進財政一體化,當英國對此表示反對的時候,薩科奇似乎比默克爾更加惱火。強勢使薩科奇賺足了眼球,但沒給法國帶來足夠的實惠。根據法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最近公布的調查結果,法國居民的景氣信心指數已經降低到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薩科奇的支持率持續下降,應該與其強勢的改革措施有關。目前,歐洲另外一位強勢的改革者默克爾的支持率也在持續下滑。但是,無論薩科奇還是默克爾,支持率下降的根本原因都不在于強勢的改革,而在于在改革的過程中沒能兼顧經濟增長和社會公正之間的平衡,在資本與社會之間過于偏向資本方面。就歐洲國家的政治光譜而言,他們有些太靠“右”了。
很多法國人認為,薩科奇的政策過于傾向保護資本的利益,執政風格有華而不實之嫌。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法國選民對于“共克時艱”應該是有心理預期的,但他們希望政府能夠更好地兼顧社會各方的利益,務實、穩健地給法國帶來真正的變革。由此看來,此次法國大選可能產生一種“糾偏”的效應,使得政策的鐘擺向“左”移動一些。即使最終是右翼政府上臺,也未必還像現在這樣“右”。在政治風格方面,法國大選之后上臺的新總統應該會少一些高調,多一些務實;少一些強硬,多一些溫和;少一些偏激,多一些穩健。對于法國政壇來說,這將是不小的變化。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