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大批進步青年和仁人志士奔赴延安,新形勢也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干部。黨中央為了“克服自己理論工作的落后性”,把“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使馬列主義在中國具體化”視為全黨“亟待解決”的兩個問題,大力加強干部教育。
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要求“各級黨的組織必須把干部教育放在黨的重要工作的地位上來,經常給以檢查、指導和幫助”。同時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如設立專門機構——干部教育部作為中央十六個工作部門之一;舉辦干部院校,如抗大、馬列學院、中央黨校、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延安大學、民族學院、軍事學院等;領導干部帶頭學習,1941年9月成立了以毛澤東、王稼祥為正、副組長的中央學習組(以中委為范圍),延安及外地軍隊師級或省委均設高級學習組;抓在職干部學習,把學習理論作為黨員對黨應盡的責任,號召“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
1940年3月20日,中央發布《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該指示將在職干部按文化程度和新老干部的不同情況,分為甲、乙、丙、丁四類,并規定了每一類干部的具體學習內容;要求全黨在職干部必須保證每日有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負責干部必須以身作則,在可能條件下可將同類干部集中上課,由黨內負責同志擔任教員;學習由各級黨委宣傳部領導,支部應設學習干事;還決定“5月5日馬克思生日為學習節,總結每年的經驗并舉行獎勵(以集體獎勵為原則)”。
1940年5月5日成為第一屆干部學習節。黨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在4月16日“邊區新聞”欄目里刊登消息:“紀念第一屆干部學習節——延安在職干部舉行學習總檢查”。6月11日,《新中華報》又報道了中央宣傳教育部召開學習運動總結大會的特訊,并公布了評選出的中央各部門的各“學習模范小組”。本屆學習節共評選出三十九個模范小組,其中有陳云和張聞天領導的甲級學習組,朱德被譽為“模范學生”。6月6日,中央宣傳教育部召開延安在職干部學習周年總結大會,羅邁作了《延安在職干部一年來學習經驗總結》的報告,表彰和推廣先進經驗。陳云和張聞天領導的模范小組的主要經驗是:認真精讀,逐頁質疑,由淺入深,由少到多;形式多種多樣,注意獨立思考和生動活潑的辯論,把專題報告和專題討論相結合。用這樣的方法,他們學完了《聯共(布)簡明教程》、《哲學選輯》、《政治經濟學》、《唯物史觀》、《馬列主義基礎》、《中國問題》、《黨的建設》等。有的還學習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
學習節活動促進了黨的策略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為了使干部能夠正確地、靈活地運用黨的策略,發揮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作用,毛澤東強調:“黨應當把這種策略教育列入干部教育的正式課,并作為成績考核的重要標準。”這也是學習節檢查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8月13日,中央宣傳教育部發出《關于加強黨內策略教育的一些具體規定》,指出策略教育的材料有“日常政策”和“基本理論”兩部分,要求經常檢查有關策略教育部分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教育干部會”,有計劃地組織中央負責同志和研究人員大演講。該會九個月中組織了二十余次報告,每次聽講者都在千人以上;從1940年9月到第二年學習節前夕,解答問題共一百零八條。馬列學院組織了五十多次報告,經常學習時事政策,利用黨日活動,討論共產主義、三民主義、新民主主義等問題,學習氣氛異常濃厚。
在學習節推動下,延安及各抗日根據地的機關、學校、部隊、團體中的干部逐步掀起了學文化、學理論的高潮。參加學習的人數越來越多,開始只有兩千多人,第一屆學習節時增至四千多人,第二屆學習節時增至五千余人,第三屆學習節時增至一萬余人;并開展了紀念活動,總結、檢查、評比、考核一年來的學習成績,獎勤罰怠。同時,制訂新的計劃,安排新的學習任務,以促進干部學習運動更深入扎實地進行下去。隨著學習運動的不斷深入,干部隊伍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為延安整風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建立學習的節日,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及其思想史上的創舉。這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步驟,一個生動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九十年九十個第一》,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