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屋》2011年第9期刊出的劉少勤《魯迅和胡適精神世界的同異》一文中說:“他(此指胡適——引者)愛上了別的女人,可以查證落實的,至少有兩段愛情,一是與美國女子韋蓮司,一是與中國女子曹誠英。兩個女子為了他終身未嫁。曹誠英后來上峨眉山做了居姑,與古佛青燈作伴。”此處說對了一半,即有關韋蓮司的終生與劉文所說相同;但關于曹誠英的情況卻與事實相違了。
張業主編、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北大那些人·胡適》中說:“胡適的三嫂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叫曹佩聲(即曹誠英,佩聲為其字。下文引沈衛威文作‘珮聲’為同一人——引者),比胡適約小十歲。1923年,胡適在杭州與曹佩聲相遇,兩人一見鐘情很快便纏綿難舍……但胡適最終還是舍愛求名。已與胡冠英離了婚的曹佩聲,哪知滿心的熱情,迎來的竟是兜頭潑來的一盆冷水,遭此重創,萬念俱灰,差一點遁入空門……胡向妻子江冬秀提出離婚,江以殺死他們的兩個兒子相威脅,胡只好作罷。后曹佩聲墮胎,獨身一生。對這段婚外戀,胡有詩記之:‘隱處西樓已半春,綢繆未許有情人。非關木石無恩意,為恐東廂潑醋瓶。”
以研究胡適生平及其著作為職志,已出有胡適傳記及研究著作至少十余種、現為南京大學教授的沈衛威,撰寫過《胡適的婚外戀》及《再談胡適與曹珮聲的關系》等文,他在撰寫這些文章之前曾多次采訪過與胡適熟識的四位老人:其中石原皋為胡適的遠房表弟;汪靜之為胡適鄉友、詩人;汪協如為亞東圖書館(印行《胡適文存》的書局)老板汪孟鄒的侄女、曹珮聲的摯友;胡樂豐為胡適的鄉友、鄰居。《再談胡適與曹珮聲的關系》撰成后,又經胡適老家安徽績溪縣的多位文史工作者審閱修正,才形成了其中的《關于曹珮聲》一節,是非常真實又很是生動有趣的曹珮聲的一生的全面傳記,極為難得,今轉引在下面,以與讀者共賞之:“據石原皋、汪靜之先生向筆者講述和石秉根先生提供的材料(系與筆者商榷的《也談〈胡適的婚外戀〉》未刊稿)所示,曹珮聲(1902—1973),原名曹誠英,字珮聲,乳名麗娟(故胡適日記中有‘娟’——女性多次出現),為績溪縣旺川村人。她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其父曹琪瑞在武漢三鎮經營筆墨、字畫、茶葉等業務。曹琪瑞原配妻子僅生三女,二女名細娟(即曹珮聲同父異母的二姐),嫁給胡適的同父異母的三哥(振之)為妻,胡、曹兩家便結為親戚。后來曹琪瑞又娶一四川女子為妻,并于1898年生男兒誠克(乳名繼高,號勝之,后赴美國學習礦業,1949年以后為武漢中南礦務局總工程師),1902年生女兒曹珮聲。胡適后來稱曹誠克、曹誠英為表弟、表妹。”
曹珮聲是由母親在她未出世時,指腹為婚,許配給宅坦村(胡適家鄉上莊臨村,距旺川村約三點五公里)尚在母腹中的胡冠英。1917年底,胡適與江冬秀在家鄉上莊結婚時,曹珮聲為江冬秀的伴娘。1918年,不滿十七歲的曹珮聲與胡冠英完婚。此事,曹珮聲在美國留學的哥哥曹誠克不同意,并勸她離開丈夫到外地求學。于是,曹珮聲于1920年春和丈夫胡冠英、鄉友汪靜之(曹珮聲的嫂子與汪靜之的母親系“干姊妹”——結拜姊妹)、程仰之(胡冠英的姐夫)四人結伴去杭州求學(胡冠英已于前一年考入杭州一師)。
1923年,曹珮聲與胡適相愛后,與胡冠英離婚。后因同胡適結婚不成,只身赴美留學,由胡適幫助,入胡適的母校康乃爾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回國后在復旦大學任教。曹珮聲曾與一位曾姓男子相愛,正準備結婚時,江冬秀向曾的親戚泄露了胡適與曹珮聲的關系,曾便取消了婚約。曹珮聲一氣之下投奔峨眉山,準備出家當居姑。后經其兄長曹誠克親自上山以“結婚不成可以獨身”之說相勸說,她才重返教壇,再執教鞭。曹珮聲后來一直獨身生活,先后在安徽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沈陽農學院任教。“文革”期間也遭沖擊,1969年孑然一身回原籍績溪老家,輾轉于旺川村和縣城汪協如家中居住。1970年冬去上海探望女友。因病醫治無效,于1973年1月18日孤寂一人在上海辭世,終年七十一歲(見沈衛威編《自古成功在嘗試:關于胡適》,230—231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據上引確鑿資料完全可以說明劉少勤文中所說是不確的,所謂“曹誠英后來上峨眉山做了尼姑,與古佛青燈作伴”一生是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