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全國乘用車單車銷售前十名的車型,自主品牌僅剩下夏利。銷量排行前十位的轎車企業中,自主品牌只有吉利和奇瑞。2011年,經歷了宏觀經濟調控和諸多鼓勵政策的退出,以及合資品牌下壓等諸多因素影響,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一時間,業界擔心,企業呼吁,社會關注。盡快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聲音廣泛響起。近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說,核心競爭力首先是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究竟是什么
付于武說:“目前,我國自主品牌面臨多重壓力。今后兩、三年可能是最嚴重的時期。自主品牌能不能做得強,堅持得下去,未來兩、三年是關鍵時期。”因此,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緊迫性。“談核心競爭力首先是核心技術。”所以說,提高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要在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中國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的核心技術缺失,與國際跨國公司差距巨大,是不爭的事實。但核心技術究竟指得是什么技術?是不是只要這個技術突破了,自主品牌轎車就能實現提升?付于武秘書長認為,關于什么是核心技術,在國家層面要有一個定義,定義好了就能形成共識,便于全行業明確方向。
他說,核心技術應該包括六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整車的開發技術和數據庫。付于武告訴記者:“汽車是特殊的商品,產品是‘王道’,我們掌不掌握正向科學的、合理的整車設計技術是關鍵。從創意設計開始,到工程設計,到制造出來,正向開發技術需要龐大數據庫的支撐。沒有數據庫,也就意味著沒有很好的產品技術積淀,就不可能開發出好的產品。”他進一步說,中國的轎車以前是很幼稚,真正談自主品牌轎車的起步發展是近十年的事情,時間短,產品少,和國外那些有幾十年,乃至百年發展歷史的跨國汽車企業相比,產品開發技術和數據庫的差距巨大。
第二個方面是底盤技術。底盤技術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車橋、懸掛等,而且要有機地匹配到一起。底盤技術中,動力總成是關鍵。談到這,付于武強調,底盤技術同樣離不開數據庫的支撐,“這還是需要積淀”。
第三個方面是電子技術。“我們注意到最近十幾年,我國的汽車法規進步非常快。就拿排放法規來說,從國Ⅳ到國V就兩年時間。節能、安全、環保等標準提高的背后,起支撐作用的就是汽車電子。”付于武說,“舉個例子,排放控制需要有傳感器和電子單元,安全控制技術中非常著名的ESP,就是電子控制系統。今天的汽車技術、技術標準,離開汽車電子是無法實現的。汽車電子技術在整車技術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但是,包括汽車電子在內的中國自主零部件企業技術實力卻非常薄弱,很多技術和產品需要依賴進口。
第四個方面就是汽車輕量化的技術。“不管是傳統汽車技術還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包含節能。降低油耗但不能犧牲安全,不能說車輕了,安全就降低。輕量化是節能減排的方向之一。”付于武說。
第五是智能交通。實際上智能交通代表了一個新的概念,更好地解決了人、車、路的互動問題。智能交通的運用也是緩解擁堵和現代化辦公的一個方向。
第六是新能源汽車技術。付于武說,這已經很現實了。現在不是討論要不要干新能源汽車的問題。2008年,美國汽車工程學會向全美汽車工程師做了一個調查,看看在他們眼里,將來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當時只有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電動汽車。2011年,他們又進行了同樣的調查,有9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電動汽車。從國際上看,近三年,新能源汽車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動汽車的布局也屬于我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付于武認為,如果我們不在核心競爭力上與國際先進水平迅速接近的話,我國汽車工業的自主發展無從談起。
量化差距,找到不足
中國汽車的核心技術究竟處于什么水平,競爭力處于什么水平?這是談自主品牌發展繞不過去的話題。之前,雖然不少人都在談,但大部分是定性分析,而且籠統。這次,付于武用量化數據向記者展示了中國自主品牌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付于武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做了一些工作,搞了一個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的調查,做了一些量化分析。總的結論是,中國汽車企業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目前差距很大。調查分析是將歐、美、日等國的汽車產業相關競爭力水平設定為100分,測算中國汽車產業的相對分值。其中,涉及國際競爭力、產業環境競爭力、產業組織競爭力、產業創新競爭力和國際績效等。
在國際競爭力方面,中國汽車產業得分47.63分,不到發達國家汽車產業的一半。這說明我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在產業競爭環境方面,中國得分是59.13分。付于武說:“產業發展得有政策,得有政府的支持。上世紀90年代汽車產業上不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政府支持和引導。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近2000萬輛的年新車銷售市場的形成原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政府支持和引導。此前的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消費稅減半等政策,我們的產業環境競爭力從政府支持角度來說是不錯的。目前,政府把汽車列入戰略性發展產業,但地方出現限購現象。我們不希望政策大起大落,同時,疊加性的效應造成爆發性的影響,穩定性不足,也不好。”
在產業組織競爭力方面,中國是43.5分。產業組織競爭力包括產業規模、集中度、勞動生產率等。在產業創新競爭力方面,我國是38.68分。創新競爭力包括研發的投入、研發人員、自主品牌在整個汽車市場所占比重和專利數量等。
另外,分值最低的,差距最大的就是國際績效,只有10.01分。國際績效就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生產能力和國際市場份額。“相比起來,太低了。中國開發海外市場是近些年的事,而在海外建廠則剛剛開始。去年,全國總出口量才80多萬輛,只占整個國際市場流通的很小一部分。”付于武說。他表示:“從這幾個方面的量化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績效、創新能力都很薄弱。由此也看出,對自主品牌來說,開發國際市場是何等重要。”
企業要集中力量,政府需堅定支持
看到了當前自主品牌與國際跨國公司之間存在的那么大差距,究竟如何才能盡快彌補和趕上呢?付于武認為,對企業來說,收縮戰線,集中力量干好一、兩件事,可能最重要。與此同時,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
“我覺得收縮戰線,集中力量干好一、兩件事,一、兩個產品是最重要的。自主品牌那么多車型鮮有能達到規模經濟的。目前情況下,收縮一下戰線,集中一下資源,可能會更好。”
對于政府的扶持,付于武認為在WTO的大原則下,要持續給汽車產業大力支持。“一個產業長期靠政策不行,但沒有政策也不行。”“首先,把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政府不要動搖。這個很重要。現在,汽車被妖魔化了。道路擁堵、污染問題都歸罪于汽車。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但大家想想,如果沒有汽車,社會將會怎樣?第二就是希望對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以及汽車下鄉等繼續給予支持。第三就是汽車零部件要扶持。第四是對產、學、研聯盟給與一定的支持,這是WTO允許的。總而言之,在政策上大起大落對產業損傷比較大,應該有一個穩定持續的政策。”
付于武說:“看國外,例如奧巴馬政府,很多政策和中國類似,比如對通用的做法,破產老通用,組建新通用,剝離不良資產,重金支持,所以通用煥發青春。他的目的就是堅決不讓汽車‘黃’。‘汽車是最重要的’,奧巴馬政府傳遞出的是這個信息。再說德國,寶馬、大眾和奔馳沒有出現美國三大那樣的困難,默克爾政府就把更多的精力給了中小企業,把產業基礎做得更好。另外,新能源汽車,現在發達國家將其作為支柱產業,都是毫不猶豫地重拳出手。在中國,我們則怕政策動搖。”
對于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付于武呼吁,從企業來講,堅持住就有未來;從社會來講,再給一些時間,再給一些支持;從政府來講,要從產業發展角度給自主品牌更多機會,更多好的政策。“我們趕上了黃金發展歷史階段,過去的十年創造了世界汽車史上一個輝煌。未來的十年中國要成為產業強國。我們要做好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這篇大文童。2012年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