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
制約經濟發展因素在增加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去年以來逐漸減速,勞動力資源優勢弱化、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突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在增加。
受國際經濟環境、國家主動調控和一些深層因素共同影響,中國經濟從去年以來逐漸在減速,今年1、2月份也基本上延續了這樣一個趨勢。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如何能夠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對此,馬建堂表示:“推動中國經濟較快發展的基本因素總體還沒有變,但是制約中國經濟較快成長的限制因素在增加,所以中國經濟要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進程。”馬建堂認為,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因素。
——上海證券報
工信部:
今年汽車出口沖擊百萬輛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出口量去年大增50%達到82.4萬輛,已經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并將在一兩年內實現突破100萬輛的目標。
苗圩稱,中國的汽車發展前30年,主要是在國內市場銷售,金融危機之前2008年的時候,出口的汽車曾經達到過54萬輛。金融危機以后由于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汽車出口量減下來了。“非常可喜的是,去年我們除了重新回到了金融危機之前的出口量,甚至比那時還要多,一共出口了82.4萬輛整車,比上一年度增長了50%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開始。”
苗圩表示,隨著更多的企業“走出去”,隨著產品進一步的成熟以及市場的不斷擴大,中國的汽車一定能夠在世界汽車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想超過百萬的目標可能在最近的一到兩年之內就能夠實現。”
——證券時報網
發改委:
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金融等領域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今年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尤其是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讓老百姓有錢消費;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讓老百姓敢于消費;采取鼓勵消費的財稅、金融等措施,讓老百姓樂意消費;改善消費的環境和條件,讓老百姓方便消費;加強市場的監管,讓老百姓放心消費。
在投資領域,張平明確提出,要在優化投資結構的基礎上,保持投資的合理增長。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的過程中,投資仍然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力量。政府投資要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和民生工程傾斜,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社會事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放寬市場準入為重點,實施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鼓勵政策,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
——中國經濟信息網
財政部:
研究制定房產保有等環節稅改方案
財政部長謝旭人近日指出,今年將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從完善財政體制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稅收制度改革三方面深化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局。
在談到今年稅改的重點時,謝旭人強調,今年將繼續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同時理順流轉稅的相關體制。健全消費稅制度,促進節能減排,引導合理消費。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擴大從價計征的范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并進一步研究制定房產保有、交易環節的稅收改革方案。深化環境保護稅費改革,按照正稅清費的原則,繼續清理整合8UQjgTeO/tBmEZ8NcyjK0yex9HCx506omTtLdLPVZA0=一些行政事業性收費。
——上海證券報
李稻葵: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目標是結構調整
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2012年中國GDP增速7.5%的目標,引發的討論仍在延續,怎樣的主動調控,才應該是中國政府做出的選擇。對此,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給出的判斷是,正如溫總理報告中傳遞出的信號,單純的控制物價或者保持增長并不明智,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才應該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議題。
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