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報議程設置功能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于2011年10月21日至26日召開。這期間,《廣西日報》充分運用黨報的議程設置功能設置主題,通過版面設置與新聞組接,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資源整合,構建出一個特殊的擬態環境,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良好關系營造出友好和諧的媒介環境。
【關鍵詞】黨報;議程設置;擬態環境;廣西日報;東盟博覽會
一、黨報議程設置理論運用與擬態環境建構的現實意義
議程設置理論功能是指如果新聞媒介決定用大部分的時間和內容版面來報道同一個事件或現象,那么這一話題將會在受眾議程中占據重要位置,即這個話題將成為受眾的重要話題。并通過反復傳播,不斷強化某個中心議題,強化議題的受眾關注程度,把受眾的注意力引到特定問題上。
媒介具有議程設置功能,議程設置理論運用到黨報中有其特殊的意義。這一功能在黨報中如果運用得當,所建構的擬態環境將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輿論環境起到重大的正面傳播作用。就地方黨報而言,它將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展現媒體形象、地方政府形象和地方群眾形象。
黨報所建構的擬態環境對現實有重要意義。大眾媒介擬態環境已經對社會生活及人的思想意識造成了重要影響,人們甚至分不清什么是真實的環境,什么是大眾媒介營造的擬態環境。甚至會受擬態環境的影響,將主觀能動性作用于現實環境之中,給現實環境帶來影響。如果黨報能夠營造健康的擬態環境,通過輿論導向將人們一些偏離主流的思想帶到社會正軌上來,將對社會的秩序和意識形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新聞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更好地發揮新聞宣傳工作在推動經濟發展、引導人民思想、培育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認真研究新聞傳播的現狀和趨勢,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加強輿情分析,主動設置議題,善于因勢利導。”[1]
大眾媒介不能左右公眾“怎么想”,但可以引導公眾“想什么”。通過議程設置,把一些“議題”設為重要話題,形成熱點,引導受眾關注。黨報的性質決定了議程設置的重要性。黨報是黨的喉舌,是把握方向的。其他報種的報道都要以黨報報道的中心思想去開展新聞宣傳活動。就地方報紙而言,地方新聞宣傳報道,要以省級黨報設置的議題為核心進行相關內容的開展,一切重要內容皆從一個端口發聲。這種模式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尤其在當今媒介裂變的環境下,新媒體的異軍突起,使事件的發生發展容易在信息的海洋中造成聲音不一致,導致受眾的信息疲憊癥與意識迷茫。海量的信息里,哪些才是重要的議題,哪些才是主流的聲音,特別是有哪些突發事件和重大事件發生?這一系列報道活動中,黨報起著“領頭雁”的作用,告訴受眾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才是主要的方向。從新聞宣傳策劃角度來看,議程設置覆蓋面廣,幾乎是各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整合運作,形成一個巨大的“輿論場”,擬態環境的建構加快了報道活動的進展。以《廣西日報》為例,該報一年之內一般會設定幾個主題報道。2011年,該報對第八屆東盟博覽會的報道與議題設置成為這一年的亮點。下面,筆者專門就《廣西日報》的議程設置理論運用和擬態環境的建構作一探索。
二、一個聲音,整體氣勢——巧妙運用版面語言與新聞報道組接
分析這一時期《廣西日報》的報道,筆者發現,在第八屆東盟博覽會前后的宣傳攻勢中,都可以看出《廣西日報》的精心策劃,無論是報道內容還是版面語言都體現出“一個聲音”“整體氣勢”,整體與局部結合,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地報道這場盛會。
從《廣西日報》對第八屆東盟博覽會的整體報道來看,通過將專版穿插在常規版之間進行深度報道,體現出版面安排的張弛;要聞版消息與評論相配,“有敘有議”;“花山版”從文化的角度對盛會進行觀照,突出文化產業的內涵與意義。整個宣傳報道呈現出靜態與動態相輔,內容深淺相宜,版面銜接錯落有致,版面語言個性鮮明、圖文并茂的態勢,譜成一曲大氣深沉且和諧的篇章。這樣的宣傳態勢,體現出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如果沒有精心策劃在前,是不可能有這樣強大的效應的。
從報道角度看,各個社會層面、各個角度都觀照到議題的設置當中,輿論覆蓋面較廣。《廣西日報》作為省級黨報,在報道過程中實際上是將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了一個“匯總”,各地各方的資源像細流一樣匯入一處,在《廣西日報》這個平臺上進行資源的合理安排與整合,集中一段時間用一個聲音說話。在東盟博覽會結束的次日,及時刊登深度分析文章。用一個整版,將前期東盟博覽會的活動作一個總結,再次強調東盟博覽會的主題并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與首發的報道遙相呼應,強化輿論導向,議程設置功能進一步體現,最終達到議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一版定基調,站在國家的高度和歷史的深度,明確第八屆東盟博覽會主題“環保合作”
東盟博覽會期間,《廣西日報》的策劃做的是一篇大文章,有引子,有論點,有論題,有佐證材料,有總結等,具有說服力。通過議程設置,把觀眾的關注點聚焦在東盟博覽會這個主題上,讓受眾從全方位看到東盟博覽會及其給廣西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讓受眾看到好處、看到實惠、看到意義。
2011年10月21日一版要聞。頭條《溫家寶會見出席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第八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的外國政要》①,用大半版文配圖,報道溫總理與各國領導人的合影與重要講話。消息內容簡練,卻涉及當前發展的熱點問題、敏感問題,但總基調是,問題可以解決,這不會影響兩國的友好關系與貿易關系。報眼評論員文章《務實合作 共創未來——熱烈祝賀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告知受眾,盛會的大背景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0周年、中國—東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1周年”。明確本次東盟博覽會的主題:“本屆博覽會以‘環保合作’為重點主題,將舉辦中國—東盟環保合作論壇,為區域內各國在環保領域的合作,搭建起一個新的對話平臺,推動環保合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明確廣西發展的戰略方向:“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廣西建成與東盟合作的新高地’,‘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設好議題,開始論證。倒頭條《“兩會”組委會向與會中外記者通報有關情況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特色鮮明》,組會情況,公開透明,擴大議程設置的對象。三個重要位置的報道為盛會的整體報道定好調子,此后的專版用實例佐證所取得的成績。
(二)設置專版,報道典型,用實例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
充分發揮新聞的組合效應,精心安排版面時間與空間,提升稿件的表現力。在稿件配置上,通過集中相關題目,設置專欄、專版等形式,同時配以評論與背景資料,配以富于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全方位地運用版面語言,展示盛會概況,發揮1+1≥2的組合效應。
10月21日,東盟博覽會召開的前一天,《廣西日報》辟32個版,多種文體并用,常態報道與專題報道互文,硬新聞與軟新聞同時并進,圖文并茂,既具有沖擊力,又不乏細節展示,從各方面報道廣西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既有全國的高度,也有民族區域的發展特點。這是《廣西日報》全年設置版面最多的一期,為次日召開的東盟博覽會造勢。
另外,在版面語言上,通過大版面,彩頁、大圖配以專題報道文字,將圖文有機配在一起,極具視覺沖擊力。通過彩色對開大版面大圖與專題文字的組織報道,不同程度地沖擊著受眾的視覺器官,充分彰顯了當日報紙的氣勢。
(三)要聞版增加版次,硬新聞巧選材發揮議程設置功能
盛會期間,要聞版打破日常兩版設置常規,增加版次,主打硬新聞。值得一提的是,新聞巧妙選材,把東盟博覽會相關報道融入版面中,與常規新聞渾然一體,發揮議程設置功能。“常規新聞不常規”,這種“融合處理”使報道不顯得突兀,降低了受眾“同類信息”疲勞與反感的幾率。以當日要聞006版為例。
要聞006版的15條廣西區域新聞(含3篇圖片新聞)中,有6篇報道與議題相關,看似不多,卻放在重要位置。如該版頭條《前三季度廣西生產總值增長12.3%》強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6.8%”,這篇報道放在顯要位置引發受眾關注,對當前廣西的經濟環境產生信心,同時也容易引發投資者的關注。該版次重要版面新聞《邊境崛起“特色名村”》,對有7個自然屯與越南接壤的“南疆國門第一村”憑祥友誼鎮平而村進行報道。報道中稱“在平而村,1/3的村民參與邊境貿易或交通運輸業,每年與越南的邊境貿易額超過1000萬元”,“現在,平而村被列入今年我區首批特色名鎮名村加以建設,目標是建成‘廣西工貿型特色名村’”。這則報道所選的典型與議題有關。
(四)品牌專版細水長流——“對接東盟”常規出版,無聲處見真章
對接東盟專版自東盟博覽會會址永久落在廣西南寧后,已經連續設置多年,以每周設3~4個版的規模推進,已經成為《廣西日報》的一個品牌專版。該版即使在東盟博覽會召開期間,照樣“淡定”出場,常規設版,于無聲處見真章。該版通過特別報道、時評、學者觀點及極富旅游風情、反映常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圖片,潛移默化,細水長流。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接東盟”版面議程設置功能的發揮功在“常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件事情,天天說,常常說,就會深入人心。一個版的設置也是同樣的道理。從該版最近三年設版的統計情況來看,該版2009年至2011年出版情況如下:2009年全年設版153版,2010年全年設版115版,2011年(截至12月22日)設版120版。
從該版設置的標題看,“話題新聞”占有相當大的篇幅,引導受眾了解相關議題,即使在第八屆東盟博覽會期間,這種風格仍保持如常。
(五)首尾互文,呼應主題——強化輿論導向的連續性
在東盟博覽會結束的次日,《廣西日報》10月27日2版要聞版發表題為《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第八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成效顯著 影響深遠》的新聞,以一個整版將本屆東盟博覽會的活動效果進行整體評估,強化輿論導向,最終達到議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以《廣西日報》為中心,各媒體整合聯動,注重中心議題與媒介環境建設
媒體的觀點顯然影響著受眾的觀點與輿論走向。媒體給受眾建構了一個擬態環境,讓受眾置于其中,在信息海洋中享受熱點大餐。既感受到一種熱鬧,又可以克服信息接收的盲目性。《廣西日報》作為省級黨報,報道中在視覺傳達上突出了它的“精氣神”,既彰顯了報道氣場,又突出了黨報的品牌效應。另外,除了《廣西日報》充分發揮省級黨報的議程設置功能外,其他媒體及媒介形式依據核心議題同時出動,一時間形成強大的輿論宣傳攻勢。如廣西新聞網的同步跟進,《廣西日報》數字報刊的及時刊出。同時,以《廣西日報》為母報,《南國早報》、《南國今報》、《當代生活報》等一系列子報也在行動,根據目標受眾的定位,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配合主旋律進行報道,提高目標受眾群體的覆蓋率。
注 釋:
①文章中所分析的文本(包括引文)皆來源于《廣西日報》,不再另作注釋。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6-21.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
編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