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我在中山公園舉行的北京黃埔同學會上,認識了李甦老先生。他身體健壯,很是健談,他知道我父親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讓我帶他向我父親問好,并讓我有時間多到他家聊聊。于是,我走入了李甦老人的生活,也了解到他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他經歷坎坷,但他始終力排眾議,堅持為黃埔做了許多事情,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他曾在湖南、海南出資辦學,為北京黃埔大學捐資助學,主張開展民辦教育來振興四個現代化,還在北京成立了黃埔敬老院??
坎坷而英明的戰火生涯
李甦先生,今年88歲,原名李甦寶鈞,祖籍河南省南陽。他從黃埔軍校畢業后正逢二次國共內戰,被分入胡宗南部炮兵部隊任炮兵連長。為適應西南地區的山地游擊戰,美國向國民政府提供了5000門新研制的50無后坐力炮,交付到重慶第51兵工廠,李甦奉命在重慶負責接收這批軍援業務。后這批無后坐力炮還沒有來得及下發部隊,解放軍即占領重慶,5000門美援也被繳獲。李甦又隨部隊退往成都,在成都附近隨部隊起義。
起義后,李甦被編入解放軍將校班進行改造,并分配到西南軍區任職。就在這時,他將名字改為李甦。朝鮮戰爭爆發后,志愿軍總部鑒于未來對美作戰實際情況,為了有效阻擊聯合國軍戰車部隊,決定使用原國民政府接收的美國制造的50無后坐力炮對付美國人的戰車部隊,即在國內訓練前線50無后坐力炮指戰員。政府查閱相關人員資料,發現李甦寶鈞是當年國民政府接收這批美式裝備的負責人,便下令通過西南軍區四處尋訪,因李甦寶鈞已改名李甦,經過一年多時間才終于找到他。
李甦來到西南軍區司令部后,看到軍區首長碩大的辦公室內東西各放著一張辦公桌,分別坐著賀龍和鄧小平。他被帶到賀龍的桌前,參謀向賀龍報告說:“這就是首長要找的那個李甦寶鈞。”賀龍很隨和,問:“你好端端的,為什么改名字?”李甦回答:“新中國成立了,我也起義了,所以改名以示重新做人。”賀龍又問:“你會使用那無后坐力炮?”李甦回答:“是的。”
賀龍命令道:“你下去準備個無后坐力炮訓練方案,明天報給我,并給我做個實彈射擊表演。”隨后,李甦被分配到軍區作戰訓練處任參謀。
第二天,在重慶歌樂山附近的山地上,軍區人員放置好的幾輛損壞戰車,李甦肩扛無后坐力炮,在距目標戰車兩三百米外對目標射擊,因為無后坐力炮炮彈初速度快,破壞力和貫穿力極強,戰車被擊中后紛紛爆炸起火。賀龍非常高興,但他看到李甦遞交上來的無后坐力炮訓練方案,立馬皺起眉頭,問李甦:“每批人員你定了3個月訓練周期,太長了!等你的培訓做完了,美國人早就打到華北了!不行,能不能縮短訓練周期?”李甦回答:“司令員的意思是多少天滿意?您希望作戰人員培訓后能達到什么樣的作戰水平?”賀龍回答:“三天吧,他們能像你一樣,能裝彈、瞄準、發射、擊毀坦克就可以了!”
李甦考慮片刻,笑著回答:“我明白了,司令員的意思就是學員受訓后能打坦克就行。那好,炮兵的基礎知識等文化理論就不用教了,學員直接扛炮訓練,我3個小時就能教會他們。”賀龍高興地說:“那好,就這么辦,明天就開始訓練!”李甦先后對西南軍區的13個軍進行了專業炮兵訓練。在他訓練期間,賀龍經常到場視察,時間一長,李甦與賀龍就熟悉起來。李甦至今還記得賀龍是一位注重知識、注重人才、平易近人、非常和藹謙遜的人。一次,賀龍在訓練場也要親自臥倒扛炮練習,作為教官,李甦看到賀司令員臥倒后高高撅起的屁股,半開玩笑地對賀司令員說:“賀司令員的姿勢不合格,這在軍校要挨教官踢屁股的!”賀龍站起身笑著拍拍李甦的肩膀說:“小李甦子,現在我身體不行了,老了,也胖了。你還很年輕,出身又比我好,今后跟著共產黨干,一定會有大好前途的!”
后來,李甦因對美軍裝備、作戰、運輸等方面具有經驗,被調往華北軍區任志愿軍總部參謀,繼續負責一些軍械的培訓工作。當時志愿軍剛剛進入朝鮮戰場不久,美軍碰到志愿軍的猛烈襲擊后,經常為了讓作戰人員輕裝撤離或突圍,而甩掉各種軍事裝備及重武器。當前線志愿軍指揮員看到這種情況后,一般會根據內戰經驗,認為美國人是被殺得丟盔卸甲、望風而逃,應該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于是便計劃組織前線志愿軍跟蹤追擊美軍。前線的戰報傳到后方,總部指戰員也十分高興,盼望乘勝一舉消滅美軍。而這時李甦根據自己早年對美軍作戰傳統的經驗和研究,認為這是美國人在戰場上對人的價值觀的表現,美軍自二次大戰以來一向是先保證人員安全,不考慮裝備得失。如志愿軍指揮員一再急于消滅美軍有生力量,他肯定會跟你玩命,下狠手!我們志愿軍既沒有海軍,也沒有制空權,在狹長的朝鮮山地作戰一旦長驅直入,很容易被包抄。于是,李甦向軍部其他參謀建議,不要輕易地認為對方已經潰不成軍,貿然派大部隊追擊,以免中了美軍埋伏。但當時的政治環境,使指揮員沒有清醒地看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指責李甦是反動派的內奸、反動軍人,故意制造緊張氣氛、破壞軍事計劃,隨即將李甦押往軍區軍法處收押。
不久,戰場上志愿軍追擊部隊的遭遇果然被李甦言中了。大批追擊部隊被美軍包圍在朝鮮南部山區中,損失慘重。消息傳到后方,上級這才明白李甦的判斷是正確的,隨即派人將李甦釋放。
晚年發展黃埔事業
出獄后,李甦堅持要求退伍到基層勞動,便到軍區國營工廠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在隨后的大鳴大放、反右、“文革”過程中,李甦受盡磨難,蹲了8年冤獄。改革開放后,政府給李甦作了平反,恢復名譽,讓他回到了北京。面對中國剛剛開始的經濟建設大潮,李甦從容下海,與黃埔校友一起在湖南長沙開辦了黃埔外語教育學院、海南中醫藥大學,在東北經營建材,在北京搞過長途運輸、開過餐廳。在賠賠賺賺的生意經營中,李甦積累了一些資金。他考慮到,許多大陸黃埔校友因每個人的做事方式不同,有起義、投降、被俘,以至后半生的境遇也千差萬別。為了使一些生活窘迫的校友晚年能有一個妥善歸宿,也使臺灣校友回大陸探親有個落腳點,便開辦了黃埔敬老院,并用自己的企業收入來維持敬老院的運作。
上世紀90年代初,李甦在北京崇文區注冊成立了黃埔敬老院。現坐落在北京南三環東路分鐘寺附近的居民小區里,有一座很不起眼的院落。但當人們走過它的大門前,會猛然被大門上面和兩側的匾額給吸引——門左邊是“昔日東征北伐抗戰”,門右邊是“當今安度幸福晚年”,門匾是“北京黃埔敬老院”。要說這個北京黃埔敬老院真是好事多磨,當初院舍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將每間臥房的衛生間建造到位,但已經預留了建造的空間,以備后續建造。但每間臥房的衛生間預留位,卻被鄰居侵占了,使得住在敬老院里的黃埔老人上廁所非常不方便,嚴重制約了敬老院的發展和使用。李甦老先生為此打了7年官司,但因種種原因,一直得不到法律的公正裁決。2009年,這位黃埔老人的合法權益終于得到保護,官司終于打贏了。黃埔敬老院又重新蓋了起來。
2011年11月20日,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黃埔軍校》在央視10套“探索發現”欄目開播了,李甦老先生坐在沙發上看著再現的昔日場景,回憶著當年的歷歷往事??這位耄耋老人一生都在為黃埔事業鞠躬盡瘁!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