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愛上了“網絡購物”。“網絡購物”雖能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快捷,但因網絡存在的虛擬性而陷阱重重,甚至出現“維權難”,一些消費者明明已經遭受侵害,卻在向法院起訴后難于勝訴。
【案例1】 2012年2月15日,扶姍在一家網店相中了一款數碼攝像機,通過交談確定價款之后,扶姍根據對方提供的賬號匯去9600元貨款。可超過約定交貨期限一個月,扶姍也沒有收到數碼攝像機。無奈之下,扶姍只好訴請法院責令網店退貨退款。但法院卻以網店只是一個虛擬名稱、實際地址不詳為由,裁定駁回了扶姍的起訴。
【法官點評】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起訴必須符合的要件之一就是“有明確的被告”。指的是被告為公民的,應當有真實、明確、具體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址等;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有其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姓名、職務等。否則便會被法院駁回起訴。扶姍不能提供網店相關真實、基本信息,且地址不詳,自然當屬其列。本案也告訴消費者,在購物前務必查清網絡經銷商的名稱、注冊地、實際地址、聯系電話;查清網絡經銷商資質及資信能力,盡量選擇具有相應網絡經營資質、資產規模較大、信譽記錄良好的網絡經銷商。
【案例2】 2012年3月8日,商琳在一家購物網站購買了一款洗衣機并通過網上銀行付了貨款。貨到后,商琳發現,洗衣機與當初在網站圖片上看到的完全不同。經質詢,對方告知因原定洗衣機沒貨而換了一臺。商琳以對方違約,向自己所在地法院起訴要求退貨退款后,卻被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雙方合同中已約定由對方所在地法院管轄。
【3LkMSOtbvBU1Pu+9s+ye7Q==法官點評】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即在通常情況下,網絡購物的消費者在出現糾紛時,可以向網絡經銷商所在地法院起訴,也可在彼此約定的履行地、貨物交付地法院起訴。但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奔粗灰x擇其中之一法院管轄的,便不得再向其他法院起訴。本案購物網站在合同中約定由其所在地管轄,雖然提高了商琳的維權成本,也為商琳維權制造了障礙,但并不違反該法律規定。
本案告訴網購消費者,網購時不僅要明確網絡經銷商所在地或注冊地,還要事先約定合同履行地,盡量選擇方便自己訴訟的管轄法院。
【案例3】 2012年4月1日,李芹在一家網店看中了一款超薄相機,且價格比專賣店便宜得多,便買了下來。一周后,李芹發現該相機根本不是“行貨”(即正品)。而網店以李芹已經拆開包裝為由拒絕退貨。李芹提起訴訟,未料卻被法院判決駁回了訴訟請求,理由是網店拒不承認相機系其所售,而李芹又不能舉證證明與網店存在銷售關系。
【法官點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崩钋垡雱僭V,在網店拒不承認系其所售的情況下,就必須提供證據證明與網店存在銷售關系。李芹不能提供證據,自然必須“承擔不利后果”。
本案告訴網購消費者,鑒于網絡交易合同電子化以及證據多由網絡銷售商掌握,平時務必注重對證據的收集,如向網絡銷售商索要發票,注意保留與網絡銷售商的聊天記錄、電子交換憑證、物流取貨單據等等。必要時,還可以對網絡銷售商做出的承諾、宣傳、介紹進行公證,由公證機關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固定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