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黨報經濟報道,既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說其“新”,是因為經濟社會生活不斷發生著層出不窮的變化,經濟新聞報道也要不斷與時俱進。這既是應對廣大讀者的期盼,也是黨報自身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前提下,經濟領域的報道能否做得更加切合實際、真實可信、權威有用,是黨報能否具有更高權威性、指導性,能否在輿論“話語場”中掌握主導權的重要手段之一。
去年以來,筆者所在的河南日報城市經濟采訪部,在改進黨報經濟報道上做了很多探索,從主打“策劃牌”到提倡“大民生”,報社、部門、個人三級策劃“三足鼎立”,高端、民生報道“兩翼齊飛”。通過一系列的探索,既在不斷“試錯”中走向成熟,也更明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
堅持“策劃為王”,探索“三足鼎立”,以高站位鞏固“話語權”
新聞在層出不窮地發生,但是黨報報道新聞的站位和視角是根據形勢的需要不斷調整的,這個調整的過程可以說就是策劃的過程。策劃既是一個動腦的過程,也是一個明確方向、集中火力的行動,更是一個整合報道力量,以期達到更佳傳播效果的過程。
從經濟報道的規律來看,黨報經濟報道的工作化是其顯著特點,即大多數常規內容都是經濟部門的工作新聞或經濟工作的動態,長期形成的格局是,內行覺淺,外行嫌深,材料枯燥,形式不活。如果不求甚解地把材料簡單加工、濃縮為新聞,必然是干巴巴的數字羅列,抽象的總結概括,宏觀有余,具象不足,很難滿足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而要挖掘經濟活動的深層規律和新聞價值,就必然要有一個通過策劃提煉主題、通過策劃豐滿“血肉”、通過策劃推動記者深入采訪,讓“死材料”變成“活新聞”的過程。
河南日報近年一直提倡“三級策劃”,即編委會、采編部門、記者三級各負其責,做好不同層次的策劃。城市經濟采訪部從2011年8月1日正式啟動開始,就明確提出積極響應“三級策劃”,并給予了全新的詮釋和實踐。“三足鼎立”即基于三級策劃的體制,以報社策劃、部門策劃、記者個人策劃為三個支點,其中著力點是部門策劃,做好我們能把握、能做好,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優勢力量的選題。主要關注焦點是中觀領域的經濟選題,立足點則是從高層到民間普遍關心的問題。
關注“大民生”,實現“兩翼齊飛”,做好“大民生”選題是鞏固黨報影響力必不可少的內容
很久以來,黨報的傳播模式習慣于自上而下的宣傳,民生選題一直是報道中的一個“短板”。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報道即使主題再宏大,內容再重要,如果老百姓根本不關心、不買賬,其傳播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甚至等同于無。特別是經濟報道,每一個經濟政策、經濟現象的背后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民生報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的問題。一手抓好黨和政府政策、重大新聞等高端報道,一手抓好來自“草根”的民生選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兩翼齊飛”的含義。而且二者在內容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不管選題“大”或“小”,在操作選題中都要有“大民生”意識,才是我們提倡的宗旨。
“大民生”報道應怎么做?半年來我們嘗試了很多探路舉措。鄭州的地鐵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對于這個解決省會交通擁堵的治本之策,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是非常關心的,但我們一直對它關注甚少。我們決定,“大民生”就從這里切入。在制訂采訪計劃和聯系采訪之前,我們多次與記者探討,一定要從老百姓的立場、從民生的視角去尋找“新聞眼”,力避那些“大干快上,拉動投資”之類的套話。經過討論,我們從老百姓最關心的安全、技術、保通措施、商圈發展等方面設計題目,都以問句為題,推出了“五問鄭州地鐵”系列報道。五問,每一問都扣著一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既吸引“眼球”又讓報道接“地氣”。報道刊出后,鄭州地鐵公司的領導說,這是鄭州地鐵開工以來最有分量的一組新聞報道。
主旋律怎樣唱得動聽?要研究我們的“第一讀者”在想什么
“兩翼齊飛”的另一“翼”是比較重大的政治性政策性強的高端選題、戰役性重點報道,這是黨報的“重武器”,也是我們必須做好的“規定動作”。對于這一類型的報道,要做得到位,做出效果,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第一讀者”在想什么。
誰是我們的“第一讀者”,我認為無疑是廣大公務員和各級企事業單位的干部。黨報訂閱發行的體制決定了他們是我們最直接的受眾群體。主旋律報道要做出效果,就必須吸引他們的興趣,對他們有啟示、有用處。
這一點在《河南日報》去年以來展開的“新十八談”報道中體現得非常充分。圍繞著省委主要領導“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主題,《河南日報》在推出十八個地市“十八談”之后,又推出了省直各部門談轉變的“新十八談”,“新十八談”是以“談”的方式推進的一場春風化雨的思想解放,要達到既定的效果,就必須知道讀者想看什么,他們想看的不是官樣文章、工作總結,而是能談到實處、談清癥結、談明方向、談出舉措的文章。為此,我們的記者多次與各有關部門溝通研討,不留情面地提出他們文章中的問題,一改某些部門初稿中“大會報告”、“工作總結”式的文風,要求切實聯系實際、聯系基層,有哲學高度、理性思考。許多文章改了十幾稿甚至二十幾稿。“新十八談”推出后,廣大干部紛紛反映,這樣的文章讓人想看、愛看、看了能受啟發。
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探索,都是為了探索出一條搞活黨報經濟報道的路子。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這條路子既有奔頭,也有干頭。
(作者為河南日報城市經濟采訪部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