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歌曲MTV在網絡文化語境中的傳播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這值得我們從文化傳播視角來剖析其深層的文化意蘊。筆者認為,進入21世紀,中國西部區域廣受媒體和受眾的關注,西部歌曲MTV傳達出真摯而淳樸的前工業文明時代的情感,充滿濃厚的宗教情懷、民族情調和淳樸的民風民情,契合了后工業時代人們對心靈原鄉的渴求。
【關鍵詞】西部歌曲MTV;網絡傳播;心靈原鄉
2010年春晚歌舞節目中引人注目的是藏族歌手索南扎西的《姑娘我愛你》、鳳凰傳奇的《天藍藍》等西部歌曲的亮相,優美且富有民族情調的旋律給人以沁人心脾的審美快感和耳目一新的審美愉悅,從而引發了群眾性的西部歌曲的傳唱和欣賞的熱潮。特別引起我們關注的是西部歌曲在網絡視頻中的廣泛傳播,2011年7月17日10時筆者運用百度搜索,輸入關鍵詞得到相關視頻數據為:西部歌曲1646個;草原歌曲22826個;有關單個作品搜索,《天上的西藏》1043個,《月亮之上》20869個,而用《青藏高原》搜索得到相關視頻竟多達25269個,可見西部歌曲MTV在網絡文化語境中的傳播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這值得我們從傳播視角來剖析其深層的文化意蘊。
西部歌曲MTV網絡傳播的契機
何謂西部歌曲?西部地區特指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廣西、內蒙古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本文的“西部歌曲”特指帶有濃郁的中國西部地域特色和少數民族風情的歌曲。一部分是各個民族傳唱已久的民歌,不知道作者是誰,以口頭傳播為主,一直傳唱到今天,后來在電影、電視和網絡上傳播,如《康定情歌》;還有一部分是創作歌曲,創作者采擷西部地域的音樂元素而創作出的具有西部濃郁特色的歌曲,如《神奇的九寨》。在西部歌曲的傳播中,王洛賓具有代表性的意義,他被稱為“西部歌王”,一生搜集、改編和創作的歌曲達1000多首,大多數為西部歌曲,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流傳最為廣泛,對西部歌曲的傳播可謂居功至偉。
西部歌曲MTV在21世紀的廣泛傳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2000年以后受眾對美麗神秘的西部關注度越來越高。國家從1999年開始的西部大開發工程,使國人關注西部,也給西部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革。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災難都牽動著億萬民眾的心,2008年5月18日央視賑災募捐晚會《愛的奉獻》、2010年央視《情系玉樹 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特別節目》和甘肅廣電總臺“風雨同舟”情系舟曲大型賑災義演的廣泛影響,也牽動著全國民眾的心。另外,持續升溫的西部旅游熱,如西藏游、麗江游、新疆游、香格里拉游、瀘沽湖游等,對西部歌曲熱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西部歌曲MTV網絡傳播的文化意蘊
渴求并追尋人類的心靈原鄉。相對于全球化背景下在追求現代性的語境中的主流歌曲,西部歌曲的創作和傳播是具有特殊性的文化現象,著重謳歌西部農牧時代的生活,滲透著鄉村時代的情感,引發人們對現代化進程的反思。西部歌曲MTV在網絡視頻上的廣泛傳播,是有深層的心理和文化原因的。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社會形態較之農業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帶來人群大規模的遷移,許多人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進入流水線化的工廠,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改變了,面對面的交流減少,而通過電話、手機、網絡來交流,人們產生了孤單感,更加劇了鄉愁的濃度。騰格爾用深情而蒼涼的聲音演繹席慕容的《鄉愁》:“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1]西部歌曲給受眾完整地呈現了鄉村社會的田園生活,給受眾提供懷舊的契機,并為焦灼的現代心靈尋找一塊棲息之地——心靈原鄉。
西部歌曲反映人們渴望回歸田園的心理,是田園神話魅力的又一次彰顯。“田園神話”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家園,著名的加拿大神話——原型批評學者弗萊這樣寫道:“田園神話(我采用人們通常的叫法,也使用這一名稱)是全部社會神話的核心,也即對一種社會理想的憧憬。田園神話最常見的形式是寫童年,或早期的社會條件……人們懷念往昔鄉土的情結非常強烈,總是思念一個恬靜的生活有保障的世界,與四周的大自然自由地打交道,以及留戀那種時不再來的悠閑自得、泰然自若。”[2]他揭示了田園神話的三個基本內涵:一、包含社會理想的憧憬的原型心理,尋求理想社會的永恒沖動;二、最常見的形式是童年書寫;三、強烈的懷念往昔鄉土的情結。[3]如《香巴拉并不遙遠》反復詠唱一個美麗的理想世界、一個神話般的“田園”:
那里四季常青
那里鳥語花香
那里沒有痛苦
那里沒有憂傷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
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夢中的香格里拉》,創作者和文光謳歌著一個神奇而古老的夢中家園:“在那古老的地方/有一片五彩的云霞/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耕地用花鹿/紅虎當駿馬”,“在那美麗的地方/相傳是神仙的家。奇異的樂園里/飲水用乳汁/云霧當羅帕”。
騰格爾的《天堂》用深情動人的旋律、優美鮮明的意象詠唱著作者也是人類永恒的天堂夢想:“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哎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哎耶/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哎耶/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90后歌手溫博創作的歌曲《天堂草原》同樣謳歌了雄鷹飛翔、白云飄蕩、回蕩著馬頭琴聲的草原,是“生命的搖籃”、“永遠的故鄉”和“永遠的天堂”。
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人們體驗到現代性的后果,體驗到城市病帶來的重重困擾,在追尋現代性過程中人們感到不適和迷茫。在城市化進程日益推進的陰影下,他們在西部歌曲這種藝術樣式里,找到了一種心理替代和情感補償的渠道;鄉村社會的情感交流、迷人風光和思維習慣都深深感染著受眾的心靈。香巴拉、香格里拉、草原,都是可以安放靈魂的寧靜的心靈原鄉,在這些西部歌曲的MTV中,影像中呈現無垠的大草原、飄香的牧場、巍峨的雪山、圣潔的蒙古包、多情的姑娘、神奇的風物,深深打動著網絡時代追求心靈原鄉的蕓蕓眾生。
傳達出真摯而淳樸的前工業文明時代的情感。藝術是靠情感來打動人心的,西部歌曲同樣是運用強大的情感力量浸潤人們越來越干渴的心田,許多歌曲都歌詠著對鄉土淳樸生活的眷戀,如歌唱淳樸鄉村戀情的《兩只小山羊》:
兩只山羊它爬山著呢
兩個姑娘她招手著呢
我想過去嘛它狗叫著呢
我不過去嘛它心癢著呢
聽見隔壁子它水響著呢
一個丫頭子她洗澡著呢
我想過去嘛它門鎖著呢
我不過去嘛它心癢著呢
這首歌曲真切而細膩地描摹了陷入戀愛的男子的忐忑不安的心態。
再如《姑娘我愛你》:
長長的頭發 黑黑的眼睛
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你
山上的格桑花開得好美麗
我要摘一朵親手送給你
純純的笑容,傻傻的話語
烙印在我的心頭難忘記
頭上的彩蝶啊飛得好甜蜜
想要對你說我已愛上你
親愛的姑娘,我愛你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和你在一起
親愛的姑娘,我愛你
生生世世為你付出一切我也愿意
這首歌曲細膩地表現了戀愛的甜蜜,同時這種一生相戀、生死相許的鄉村式的情感告白和城市青年“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的婚戀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謳歌父母養育之情,渲染離別家鄉情感體驗的歌曲,以李娜演唱的蒙古族民歌《別離故鄉》最有代表性:
鴻雁展翅向南方,
芳草低頭躲秋涼;
含淚告別阿爸阿媽,
孩兒出嫁到遠方。
云霧繚繞在草原上,
秋風吹來花凄涼;
含淚告別眾鄉親,
孩兒出嫁到他鄉。
往日放牧在西山崗,
東南草場花最香;
家中的奶茶常醉人,
阿爸阿媽情意長。
駿馬送我去遠方,
阿爸阿媽保安康;
來世托生男兒身,
終生陪伴在父老身旁。
這首歌刻畫了出嫁到遠方的姑娘和養育自己父母的離別場面,訴說來生托生男兒身常留父母身邊的愿望,傳達了對西山崗和東南草場的留戀之情,透出刻骨銘心的凄涼美。
滲透著宗教情懷、民族情調和淳樸的民風民情。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信仰宗教,宗教元素也不同程度地滲透到歌曲中,如民歌改編、旦增旺姆作詞的《阿媽的轉經筒》通過西藏典型的宗教意象,來傳達母親的情懷:“轉經筒轉了一年又一年/看到了我年邁的阿媽不斷念誦六字真言/這是慈母的呼喚/慈母的祝福/它會經過阿媽的轉經筒/變成一個個幸運神保護遠方的子女/吉祥如意。”在西部歌曲中俯拾皆是的現象是詩性的神話思維的運用,賦予無生命的自然風物以生命,產生強烈的藝術美感。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民族情調濃郁,民風民俗淳樸,充滿浪漫想象的詩意空間,詠唱聆聽西部歌曲,觀看其MTV視頻,能給平常瑣碎的現實生活增添一抹瑰麗的色彩。如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的飛翔/昨天遺忘啊/風干了憂傷/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蒼茫的路上/生命已被牽引/潮落潮漲/有你的遠方/就是天堂……節奏響起/煽動了想象/讓搖曳的身體開始開始思想/馬頭琴悠揚/馬奶酒穿腸/我的愛情奔跑在呼倫貝爾草原上。”隨著楊魏玲花那高亢、悠揚、富有磁性的天籟之音把人們的思緒帶到遙遠的邊疆。
這些浸潤著濃郁情感的、充滿靈性和神秘色彩的西部空間正是構成心靈原鄉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令網絡時代的受眾歌詠神往的重要因素。
[本文為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項目《主旋律影視劇有效傳播》(GD1114);江蘇省教育廳指導性項目《數字娛樂生活在移動平臺上延伸》(DGCQYS09)]
參考文獻:
[1]引自http://www.56.com/ll/v_NTE1MzA5NzQ.html.
[2]諾思洛普·弗萊.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M].吳持哲,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74,276.
[3]金昌慶.影像的尋根:1980年以來中國尋根電影思潮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178.
(金昌慶為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劉永昶為南京政治學院副教授)
編校: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