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打破了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彼此分隔而立、各自為營的舊有傳播框架格局,使得媒介融合成為一種時代趨勢。在媒介融合發展中,隨著新聞表達手段和表達渠道的多元化和復合化,新聞媒體傳統的業務理念和固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對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融合環境下的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有采、寫、編、攝、播等綜合業務能力,具備較強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出色的新聞策劃水平與信息資源發掘能力。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采編人員;職業素養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彼此分隔而立、各自為營的舊有傳播框架格局被打破,媒介融合成為一種時代趨勢。從報紙上網到廣播、電視開設網絡播出平臺,再到各類媒體突破固有的業務范圍,紛紛以提供文字、音頻、視頻等多形態信息傳播服務作為自己的業務內容,媒介融合已經成為當今媒介發展的主流趨勢和重要表現。在媒介融合發展中,隨著新聞表達手段和表達渠道的多元化和復合化,新聞媒體傳統的業務理念和固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也相應地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對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嶄新的要求。媒體的編輯、記者不僅要具有采、寫、編、攝、播等業務綜合能力,懂得交叉使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傳播手段開展新聞報道,而且要具備較強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出色的新聞策劃水平與信息資源發掘能力。
采、寫、編、攝、播等綜合業務能力是基礎
媒介的融合發展打破了各類媒體間固有的業務樊籬,引發了新聞傳播形態的巨大變化。在融合媒體的編輯部里,新聞業務將由單一變為多元和雜糅——由只為某一類媒體平臺提供報道內容到同時為紙媒、廣播、電視、網絡甚至手機等多種媒介平臺提供信息服務。這就要求編輯、記者成為跨媒體工作的多面手,具有全媒體業務技能。
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人員必須具備采、寫、編、攝、播綜合業務能力。以往媒體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往往相對單一,不同類型的媒體對其編輯、記者的要求各不一樣。報社看重采寫能力,編輯、記者大都語言文字功底扎實、深厚;廣播電視媒體的編輯、記者,要求具備通曉視聽新聞報道手段的素質;網站則要求編輯、記者具備網頁制作能力,能夠熟練使用相關軟件進行文字、視頻、音頻的網上作業。然而,媒介融合的推進卻打破了這一舊有格局。“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化,特別需要兩類新型人才:一是能夠對多種介質的媒介平臺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高層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夠運用多種技術工具、掌握各類傳播技能的全能型記者編輯。”[1]媒介融合環境下的新聞采編人員需要掌握多種現代化采編錄傳設備,能夠將文本、照片、圖表、音頻和視頻結合起來處理,具備采、寫、編、攝、播綜合業務能力——可以同時為報紙寫文字稿件與提供圖片、為電視拍攝新聞節目、為網站提供圖文稿件及視音頻信息數據服務。
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人員必須熟悉多種媒體的采編運作流程。媒介融合意味著傳統的單一介質的新聞媒體將逐步為新型的全媒體所替代。新聞從業者為適應全媒體工作要求,除了需要具備基于文本、照片、圖表、音頻和視頻等各種介質的采編素質外,還需要了解和掌握報社、電臺、電視臺、網站等不同媒體的工作規范和運作流程,具備跨媒體新聞業務理念和業務操作能力。“媒介融合是對傳統媒介體制與管理的嚴峻挑戰,在這一背景下的采編管理,不再是一報一臺各行其是,而是跨媒介的團隊合作,是多種媒介新聞生產流程的重組和整合。”[2]從紙質新聞的采寫、編輯,到視音頻新聞的攝錄、剪輯;從報紙新聞的刊發,到廣播、電視新聞的播報,再到網絡新聞的上傳和發布,媒介融合環境下的新聞采編人員需要通曉不同類別媒體的采編流程,能夠勝任跨媒體團隊作業。
媒介融合下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懂得多類媒體的新聞報道手法與特點。媒介融合雖然消融了不同類別媒體業務形態的區隔,但各類媒體固有的信息傳播規律與特點仍然存在。同一新聞內容,在不同媒體平臺上的傳播和發布,依舊有著不同的報道思路和報道側重。由于媒介融合環境下編輯、記者采制的新聞作品不再局限于某單一發布平臺,而是要同時出現在由紙媒、電視、廣播、網絡等構成的多元平臺上,因此,編輯、記者必須懂得不同質態媒體的新聞報道手法與特點。在采寫新聞伊始,他們就要能考慮到同一條新聞怎樣滿足不同平臺受眾群的不同需求,從而能根據不同媒體的信息傳播特點,尋找獨特的切入點,成功地將信息資源包裝成不同的媒介產品,進而為受眾提供最滿意的信息服務。
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是核心
隨著媒介的融合發展,早先存在于各類別媒體間的傳播鴻溝漸趨彌合;同時,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新聞傳播主體的變化。博客、播客等新興媒體帶來的“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使得時下的傳播空間更像一個“眾聲喧嘩”的信息交換的自由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升媒體新聞報道的公信力與言論導向能力,日益變得重要;編輯、記者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將成為影響媒體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影響著新聞報道的內容。眾所周知,以前承擔采訪與發布新聞信息的主要是職業新聞采編人員,為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和各類企事業組織。隨著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在成為新聞事件親歷者的同時,也日益扮演起新聞事件的報道者角色。“在融合媒體時代,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雙向互動傳播成為可能,傳者和受者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內容生產主體日益多元化。”[3]最突出的表現是網絡這一公共平臺使普通人發布“公民新聞”、上傳各種自制內容成為可能甚至時尚。這無疑顛覆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壟斷和特權,并影響了傳統媒體的言論導向能力。公民自制內容的大量出現豐富了媒體信息內容的來源,拓展了媒體的新聞報道面,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由于非職業新聞傳播者在知識結構、媒介素養、新聞價值判斷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他們傳播的信息往往魚龍混雜。這就需要媒體采編人員能夠及時對公眾提供的信息內容進行有效甄別、整合、提煉,從而采制、加工出符合媒體報道規范的新聞。
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決定著新聞報道的質量。在融合媒體里,記者、編輯的核心價值已不再是單純地采編新聞,他們需要有新聞聚合的頭腦,善于用專業的眼光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和整合,并以最佳的方式和最合適的媒體組合形式將它們發布出去,呈現給受眾,進而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影響力,取得最理想的傳播效果。可以說,編輯、記者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是融合媒體所能發揮自身優勢的有力杠桿。
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形塑著新聞媒體的公共形象。在媒介融合環境中,良好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有助于編輯、記者從海量的新聞素材中提煉和加工有質量的新聞報道,從而提升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形塑媒體良好的公共形象。媒介的融合發展,不僅消除了不同介質媒體間的壁壘,而且也在日益弱化不同“身份”媒體間的等次差別。無論是中央級媒體還是地方性媒體,也無論是綜合媒體還是專業媒體,決定其媒體形象的將不再是傳統“身份”上的高低貴賤,而是它們所能提供給廣大民眾的信息服務能力與水平,是它們在滿足公眾知情權與信息消費需求方面的實績與實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信息產品想有更好的市場表現,更多地取決于信息提供者的服務能力。”[4]所以,媒體必須重視采編人員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關注其日常的新聞報道質量和效果。
新聞策劃水平與信息資源發掘能力是關鍵
隨著媒介的融合發展,媒體間競爭的重心將日益轉變為媒體采編人員新聞策劃水平與信息資源發掘能力的角逐。
在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的新聞策劃水平非常重要。媒介融合環境下的傳媒業,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入,以往媒體掌握了新聞版面和新聞時段,在信息平臺上占據相當優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5]媒介的融合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會經常面臨如何處置日趨無差別的信息素材這一棘手問題。從媒體日常新聞傳播活動的實踐來看,真正屬于自己首發的獨家新聞一般不占主導地位,而積極尋找信息的“第二落點”,即著力于對其他媒體首發的新聞進行二次開掘,卻是媒體新聞報道工作的常態。這意味著在新聞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注重對原始新聞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增值開發,為受眾提供對新聞信息恰到好處的解讀,以幫助他們理解每天所面對的不斷發生變化的世界,是媒體在融合環境下爭取主動、贏得市場的重要生存策略。這就要求媒體的采編人員必須具備出色的新聞策劃水平,通過有效的策劃,將信息所包含的延伸內容充分挖掘出來,制作出新的、與眾不同的信息產品提供給受眾。這樣,媒體才能顯示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實踐證明,成功運用新聞策劃,不僅有利于媒體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原有信息的增值、利用,豐富報道內容,而且有助于媒體提高新聞報道水平、擴大社會影響力,打造媒體品牌。
在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的信息資源發掘能力極為關鍵。隨著媒介融合的推進,媒體的新聞報道活動將會逐漸由實時報道升級為全時報道,這無疑形成了對新聞報道量的巨大需求。所以,在媒介融合環境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有更強的信息資源發掘能力,能夠及時捕捉各種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進行新聞產品的海量生產。
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多種渠道,掌控新聞信息資源。融合媒體因其具有更為多元的人際聯系通道,因而在獲取新聞線索、捕捉信息素材方面更有優勢。要善于利用這一點,實現對新聞信息資源的有效掌控。除了維護好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傳統的新聞來源外,可以積極借助QQ群、MSN、博客、BBS論壇等信息散播通道,獲取新聞來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融合媒體在資源共享上的便利,進行媒介產品的梯度開發,以形成有效的新聞生產供應鏈。媒介融合本質上就是能讓不類介質的媒體在傳播平臺和傳播內容上實現有效共享、融合。“媒介之間的融合,可以促使各媒介之間相互借鑒彼此的優點和經驗,從而最大限度地擴大傳播的效果,形成輿論的合力。”[6]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各自具有不同的傳播優勢和聯系人群,可以利用它們之間這種自然差序,進行新聞產品的梯度生產,以形成一個有效的新聞生產供應鏈,依次滿足讀者、聽眾、觀眾、網民乃至手機用戶的信息需求,從而將信息有效地滲透、覆蓋到各類人群中去,提高媒體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給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呼喚著適應全媒體業務的高素質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數字化信息傳播時代,培養集采、寫、攝、錄、編等綜合業務技能于一體,既具有良好的新聞價值判斷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又有著出色的新聞策劃水平與信息資源發掘能力的新聞采編人才,已是時代之需。
[本文為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傳媒生態環境下主流媒體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研究”(項目編號:2011QNCB24)和重慶交通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媒介融合趨勢下高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00200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倪寧.面對媒介融合的新聞教育創新[J].中國記者,201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