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發展使地市黨報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在這激烈的競爭之中站穩腳跟,地市黨報急需尋覓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途徑,而重視加強民生新聞方面的報道是保持并增強其生命力的最有效途徑。地市黨報的生命力表現在哪里?筆者認為,地市黨報的生命力來源于三個方面:黨報的政治使命、讀者的關注度以及適應其發展的社會環境。而這三個方面無一不和民生新聞息息相關。
關注民生是黨報的政治使命
黨報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對黨報定性的這句話最早出自劉少奇同志之口。1948年,劉少奇同志在西柏坡對華北記者團發表講話時創造性地明晰了我黨報紙的性質,他強調“黨的新聞媒體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并對在場的記者說:“你們的筆是人民的筆,你們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這一定性已成為每一個黨報新聞工作者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念。黨報要發揮黨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是其不容置疑的政治使命,不能執行這一使命,黨報就失去了其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唯一的執政黨,為廣大人民謀求福利是我黨的最高宗旨。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大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關心人民生活、做好群眾工作始終是黨的各項工作的中心。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把民生問題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與完整的政策取向,并系統地闡述了我國存在的民生問題以及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方案。報告把以人為本明確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而著眼于民生、關注民生,是我黨關于建設我國人本社會現階段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為黨的喉舌的地市黨報要將黨的中心工作作為宣傳報道的方向,因此,關注民生問題,加大民生新聞的報道力度毋庸置疑是黨賦予各級黨報的一項政治使命,不能承擔這一使命,作為黨的報紙就失去了自身價值、失去了生命力。
民生新聞是讀者最為關注的新聞
讀者是報紙生命力的唯一檢驗者。讀者的需求和關注程度是體現黨報價值和生命力的最重要指標。一張報紙能否引起讀者關注受到讀者歡迎,是報紙內容及其報道方向所決定的。這里首先要澄清兩個概念:一、讀者是個什么樣的群體,能否在一定意義上代表民眾;二、什么是民生新聞,它與讀者的關系是什么。簡言之,報紙讀者就是閱讀報紙的人,是有一定閱讀報紙能力和閱讀報紙需求的社會群體,他們既是報紙的閱讀者,也是報紙的消費者,因此是報紙能夠生存的理由和土壤。在我國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多年的今天,雖仍無法將有閱讀能力的人與人民畫上等號,但基本上已占據了民眾這一概念外延的大部分。加之報紙信息也有被口頭傳播的功能,那些雖未親自閱讀卻間接受惠于報紙信息的受眾也可稱為廣義上的讀者,因此,筆者認為,二者相加將讀者稱之為民眾也不為過。
提及民生新聞就要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民生。民生這一概念《辭海》中解釋為“人民的生計”。簡言之,以人民生計問題為報道對象的新聞就是民生新聞。隨著時代的進步,民眾生計的需求越來越高,民生問題融合的區域也越來越廣,并非業界一些人傳統地認為的只有普通民眾的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問題才是純正的民生問題,而是與民眾有關的國家政治變化、經濟文化生活、日常生活需求等問題都可稱為民生問題。這樣說來,民生新聞好像范圍很大,似乎不太容易把握其界限,因此業界人士對此也有些爭論,但眼下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由此產生的新聞就是民生新聞。人民群眾是構成社會的基石,如將社會整體比做一棵大樹,那么普通群眾就是大樹的根部。從國家的角度看,樹根的問題關系著大樹的茂盛與枯萎、決定著大樹的存亡,必須特別重視;從樹根(平民)的角度看,民生問題就如身旁的土壤、營養與水分,自然特別關注。所以,以民生內容為報道對象的民生新聞是最能贏得讀者的新聞,因為它與讀者貼得最近、與讀者切身利益關聯最緊,從而成為讀者信息需求度最高的新聞。可以說,缺失民生新聞的報紙必然缺失讀者,這就是民生新聞與讀者的關系。當然,民生問題自身也有輕重緩急之分,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列舉出當前我國群眾最為關心的五大民生問題:就業、教育、分配、社保和社會穩定。這五大問題的動態無疑也是當前讀者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十七大的具體列舉,不僅為地市黨報指出了民生新聞的主要報道方向,也為黨報服務于讀者、贏得28252fdf9cbe0449fd26e110b7608e46讀者、提高自身信譽創造了更好的機遇。其實,報紙與讀者的關系很像商場與顧客的關系,商品的暢銷程度與商品的質量與種類關系密切,也與商場的盛衰息息相關。缺少顧客實用、需要的商品的商場,顧客就不會光顧,而沒有顧客的商場就要虧損關閉,失去存在的意義。黨報比其他類別的報紙有著更高的要求和責任,只有加大民生新聞的報道力度,才能更好地贏得讀者關注,而只有擁有更多的讀者關注,黨報才有生命力。
重視民生新聞才能適應當地社會環境
地市黨報的發展要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現代科技手段的日新月異使傳統的平面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互聯網的應用,QQ、微博的普及以及各種新型媒體的出現,在分化、爭奪著地方報紙原本固有的讀者。在信息傳播方面,它們呈現出一種對地方性報紙在速度、數量、范圍及信息源等方面的優勢,這種優勢對地市報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威脅,但并非能成為遏制影響地市報紙發展的致命因素,因為這些外界媒介在適應當地社會環境能力上多有欠缺,所傳播的信息在可信度、貼近性、實用性、服務性等方面對當地受眾而言都難以比得上地方性報紙,從而使這些新型媒體眼下在特定區域中還無法取代地市黨報的作用和地位,而這些無法取代的因素幾乎都集中體現在對當地民生新聞的報道中。沒有可信度的信息只能是信息而不能稱之為新聞,而讀者只有在信息對自己具有實際意義時才特別看重追求它的可信度,大多數讀者對待與己虛遠無關的信息時多抱有聽聽看看而已的態度。因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被讀者認為具有實際意義的多是與己有關的當地民生方面的信息。對外界信息即使讀者有關注傾向,也由于與外界媒體或網絡相關的媒介傳播信息源遙遠而不容易考證它的真實性,從而減少需求度。又因地域關系,當其他外界媒介傳播的與民生有關的信息具體化時多與己貼近較淺,對自身的實用性相對較差(如國家對社會保障的總體要求與本地區社會保障的具體規定、外地區的物價信息與本地區的物價狀況),所以讀者就民生新聞方面多青睞于報道當地新聞的當地媒體。注重報道本區域民生新聞是服務本地讀者急需的重要手段,是適應當地社會環境的必然表現,也是地市黨報在激烈競爭中仍能站穩腳跟的原因之一。
地市黨報發展中存在的另一個競爭是來自外報延伸至本地的都市類報紙,本地時政新聞是地市黨報的強項,這些都市類報紙不會在這一類新聞中與地市報競爭,因此,民生新聞報道也是這些報紙報道的主要對象。像互聯網一樣,這些報紙媒體由于歸屬地原因,對一些敏感問題的報道所受制約較小且又能設站點直接接觸信息源,所以對地市黨報發展形成的壓力更大。但地市黨報在區域熟悉程度、人力等方面仍存在著優勢,而對民生新聞報道關注的方向和報道力度就成為與這些外駐媒體競爭讀者的關鍵。同樣的民生問題,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社會環境條件中,對群眾的影響度和讀者對其的關注度是不一樣的。時間性越強,對群眾影響越大、越貼近的民生問題,讀者就越為關注。盡管對各類新聞來說,讀者由于自身情況不同,而存在著對信息種類需求關注不一的個性,但也存在著關切的共性,特定區域內的民生新聞就是這類被這一區域內讀者關注共性較大的信息典型代表。說到底,地市黨報脫離不了當地社會環境,適應并作用于當地社會環境是其生存的必要條件,而刊登群眾需要的民生新聞內容越多,就越容易贏得本地讀者的歡迎,從而在當地社會環境中保持其魅力和生命力。
不可否認,新形勢下,地市黨報在經營、發展的道路上出現了許多新的困難需要克服,這使民生新聞在報紙內容比重中有邊緣化的趨向,但必須認識到,正是民生新聞才是地市黨報在當地擁有不可分化的讀者的法寶,而眼下正是盡力運用這一法寶的最好時機。
(作者單位:開封日報社)
編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