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陳建國非常贊同工信部關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的解讀與詮釋。同時,他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明確節能車與新能源車的定義。
在《規劃》前半部分對新能源車、節能車已經有明確的定義,而在《規劃》的后半部分,在關于標準的內容中,《規劃》也從技術標準層面再次對定義進行詳細地說明。這將有利于我們今后開展工作。
根據《規劃》中對新能源車的定義,不難看出,不是所有的電動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低速電動車就不應屬于新能源汽車,陳建國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安全問題。低速電動車的碰撞標準無法達到機動車安全標準,因此不能在機動車道行駛。同時,在技術上,低速電動車不具備對于新能源核心技術的支持。
同樣,節能汽車也存在這一問題。在規劃中,節能車的定義是綜合規劃燃油消耗量優于下一階段目標值的汽車。因此“節能汽車”這一詞語也不能隨便用。企業自己應該首先審視是否是節能汽車,燃油消耗量優于或者達到下一階段目標值。如果某輛汽車還沒有達到下一階段目標值,就不能稱為節能汽車。
陳建國表示,既然已經有了明確定義,今后我們在使用“節能車”、“新能源車”的稱謂時,就要慎重。
第二、要建立完善汽車管理制度。
眾所周知,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節能汽車實現節能的保障。
生產節能車、新能源車是個苦差事,花費資金大,從價格上說,競爭力又減弱了。如果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跟上,其實誰都不愿意做電動車。要在措施上、制度上下功夫,讓企業甘愿做這項工作。必須有相應的包括鼓勵措施、管理措施,才能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
陳建國認為,這次由工信部牽頭,其他部委協助支持配合出臺的《規劃》在完善汽車管理制度方面有巨大的意義。
從2012年開始,我國逐步對境內銷售的國產、進口汽車實施燃料銷量管理。當時曾經有人提出,應該首先從技術值上把燃油消耗量告訴大家,公告天下。同樣,在發展節能與新能源車的過程中,也應該要“公告天下”,讓媒體、讓消費者明確知道什么是節能車、什么是耗能車。讓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節能車,什么是耗能車,什么是達標車,什么是非達標車。但是,陳建國認為,這僅僅是第一步,單純地“公告天下”是不夠的,緊接著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還以燃料銷量為例,將標準公之于眾之后,就要面對如何管理超標車的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上說,“公告天下”是相對軟的措施,而“管理制度”才是硬措施。因此隨著《規劃》的實施,陳建國認為,我們更要關注管理制度到底是否確立了起來。
第三、要科學地規劃產業布局。
《規劃》中特別提到了要統籌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現有汽車生產企業,要統籌電動汽車生產產能。那么什么樣企業必須要參與發展電動車呢?這需要深入探討。比如,乘用車企業應該發展電動車,那么乘用車企業的分公司是否也必須要有電動車,全資子公司是否也必須要有電動車?還是擁有獨立品牌就應該有電動車?陳建國認為,在規劃節能與新能源車的產業布局的時候,這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謹慎對待的問題。今后應該要有相關的措施細則出臺。企業一旦被列入必須生產電動車的名單中,如果不生產,將會接受某種程度的管理,同時參與進來的企業,也會得到相應的鼓勵。
“細則的出臺,產業布局的確立,都不僅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更需要傾聽企業的聲音,借鑒企業的意見,才能做好科學規劃產業布局的工作。” 陳建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