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規劃》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點體會:《規劃》的發布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對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個規劃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汽車業界翹首企盼,經過了深入研究和反復論證,為我們指明了近期、中期、遠期的發展目標,奠定了主流技術路線,明確了產業發展的重點,科學規劃了產業布局,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
第二點體會:《規劃》以提升我國整體技術水平為目標,統籌兼顧、相互促進,在國家強調以企業為主體,進行自主創新的戰略背景下,是旗幟鮮明的、明確的、階段性戰略。
第三點體會: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是十分復雜、漫長、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兌現節能減排承諾,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保持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等方面,做出科學規劃和重要平衡,按照產業技術發展的規劃,抓住歷史機遇,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發展的道路。
上海經過近10年左右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實踐,目前已經基本明確了下一步上海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劃,即“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到今年底,初步形成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框架體系,以自主開發的整車產品為主,初步形成以電池、電機、電控為核心的產業鏈支持體系,培育初期市場,探索相適宜的商業模式,建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
2009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號召下,以上汽集團等企業為主體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千輛級規模化”的示范運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10月上海將率先推出自主創新全新開發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品,這必將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商配套體系。
第二步,到2015年,率先實現整車真正的創新與自主化和零部件配套國產化。按照規劃和導向目標要求,啟動實施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專項方案,進一步聚焦整車產品和核心零部件,加快完善產業化技術創新體系、產業鏈系統配套體系,社會化系統支持體系,基本掌握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形成一批系列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在國家財稅鼓勵政策和地方政策的綜合支持下,努力擴大市場應用規模,爭取實現20%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國內的領先水平。
第三步,到2020年,基本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自主化,節能汽車提前滿足國家燃料限值和國家排放的要求,新能源汽車實行自主化體系,系列化型譜和高端化開發,進一步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現在上海正處在從第一個發展階段邁向第二個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的及時發布和正確指引下,上海將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認真學習貫徹規劃的精神和要求,結合上海的實際,深入研究和分析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要求對上海汽車產業的挑戰和機遇,研究分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和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上海的綜合優勢,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積極爭取和參與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積極探索上海在公共服務領域、私人購買領域的新型商業模式,根據已有的經驗,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二是,加強整車牽引,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實施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專項,爭取到2015年,上海形成上汽集團,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企業為主,重點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和一批商用車,爭取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萬輛以上,帶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開發和配套體系建設,攻克一批技術難點,培育一批創新人才,形成一批知識產權,掌握一批核心技術。
三是,支持核心零部件,提升合作能力,并進入國內外主流配套體系,進一步聚焦重點,加快支持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到2015年,形成10萬套重能級的產業化配套能力,并進入到國內外主流工業體系,積極推進相關產業體系和產業化聯盟的建設,繼續攻克電池、電力電子等核心電子材料部件的國產化和自主化。
四是,營造政策和使用環境,逐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化,制定實施具有吸引力的地方配套產業政策,推動產業基地建設、國家產業開發區等,率先開展綜合性示范應用,帶動全市充換電基礎設施的超前規劃和配套設施建設,并探索車聯網、智能電網的示范,同步制定專用停車位,電價和電池的梯級利用、充電樁建設等鼓勵政策,繼續推進相關標準研究支持公共檢測、認證研發和國際交流平臺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