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熱潮中,成立于2009年11月的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起步不算早。這個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出資組建的國有全資子公司,地處北京市西南一隅的大興區采育鎮經濟開發區。
但是作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組成部分的北汽新能源,對于北汽集團乃至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事實上,北汽新能源的成立不但標志著北汽集團拉開了北京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序幕,而且標志著首都北京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其產業發展的示范價值不同凡響。
也正因如此,盡管低調,但北汽新能源的發展一直為業界所密切關注。作為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資源集約、產業整合的項目管理平臺,北汽新能源是北汽新能源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基地。北汽新能源的經營范圍覆蓋純電動乘用車、混合動力汽車與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同時還進行配套充電系統、電池更換系統等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北汽新能源的發展戰略可以用5句話概況:“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積極推進混合動力汽車、跟蹤發展其他新能源汽車、掌握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外引內聯、集成創新?!?br/> 目前,北汽新能源已掌握了國內領先的整車系統集成與匹配、整車控制系統、電驅動系統三大關鍵核心技術,構建了三大主干業務,已開發出了C30DB、M30RB、C60FB、C70GB等多系列純電動乘用車產品,重混產品“陸霸”SUV,中混產品“勇士”軍車,弱混產品BSG方案改裝轎車等多款混合動力產品,以及EV-AT、DCM動力傳動裝置、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產品。成立兩年多來,北汽新能源已組建了一支擁有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海外人才、高級工程師等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優秀團隊;聯合了一批政府、企業和社會方面的潛在投資主體;并確定了一期和二期建設工程的具體目標。
據了解,北汽新能源的一期建設工程規劃目標是,到2013年,在占地228畝的園區內,建設擁有4萬輛整車產能,具備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試制、實驗能力和電池、電機、電控批量生產能力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其二期規劃目標為,到2015年,在預留的4500畝發展用地上,建設包括總裝、涂裝、焊接三大工藝、15萬輛整車產能、20萬套電控系統產能、15萬套電驅動系統產能,以及擁有國內領先實驗室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
盡管進展順利,但是北汽新能源也并不諱言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過程中面臨的重重障礙:首先是資金障礙,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產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同時現階段產品成本高且銷量小,北汽新能源在這些年內仍處于投入階段,經濟效益不佳。其次,在能源供給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北京市在充換電站和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剛剛起步,北汽新能源希望相關部門能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明確技術標準、管理辦法,為大規模示范運營及市場推廣創造條件,解決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后顧之憂。此外,在新能源汽車的運營模式方面,目前也存在著障礙。
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北汽新能源建議政府部門應制定具體的相關政策,明確充、換電標準,創新運營模式、管理模式。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普遍存在的壽命短的問題,政府應制定電池二次利用、回收的標準;針對電池成本高的問題,可嘗試采取電池租賃裸車銷售、整車租賃等多種方式;針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短的問題,政府應嘗試遠途優惠租車等措施,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和適用性,滿足不同客戶需求,促進產業的市場化發展。而剛剛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無疑使北汽新能源看到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新希望。
盡管北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起步比較晚,但是,北汽新能源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北京市范圍內,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究的單位有一百多家,其中規模比較大的電池企業有兩家,電機企業有三、四家,還有兩家國家級的檢測機構,此外,包括清華、北理工等高校都在開展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究。因此,把北京市的一百多家單位聯合起來作為合作伙伴的北汽新能源能夠在成立之后的較短時間內,就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當然,在堅持自主的同時,北汽新能源也沒有放棄與國際上其他企業開展,包括技術上、資產上的合作。
謀定而動,肩負神圣而繁重的使命,秉持“綠色、低碳、環?!崩砟畹谋逼履茉凑⒆陨泶蛟斐蔀閲鴥燃夹g領先、產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通過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北汽新能源正力爭早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市場化,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走進主流市場,走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