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 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對此,目前工作于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葉強博士認為,實現這一目標,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葉強博士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商業推廣模式研究,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推廣主要以城市示范運行運營為基礎。而葉強認為,從效果來看,城市示范運營效果并不理想。發展較好的只有杭州、深圳、合肥等少數城市。重點城市如上海,幾乎沒有動作,如北京等大型城市,也僅局限于公共交通領域,私人用車增長數量顯微。這種情況,主要有幾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過去幾年中,中央各部委、主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認識不統一,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夠,行業重視程度有限,都阻礙了城市示范運行的良性發展。其次,基礎設施等不健全也是發展阻力之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汽車行業目前的技術水平,特別是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后,相對于傳統汽車,安全技術、運行狀態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很難形成市場規模,沒有市場規模也就談不到真正的商業模式。以上狀況如果得不到有效改觀,實現“規劃”目標,難度相當大。
葉強也提到,在造成城市示范運營效果不理想的三個原因當中,目前改變最大的是第一項。從今年中央及地方的各項舉措中,可以深切感觸到這種變化。包括此次“規劃”經過多方討論最終得以出臺,如果后續工作跟進得力,細則內容扎實有效,比如給予財稅支持,在實施汽車購買限購的城市為新能源汽車網開一面等措施,必然會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但技術水平、技術能力的提高,既非朝夕之功,也非一蹴而就。
從示范城市運營情況,推及中國節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一定要在上下重視,業界統一的氛圍下,以技術發展進步為基礎的市場行為,才能夠最終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