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傳媒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社會進入讀圖時代,報紙頭版圖片成為讀者的重要“視點”。尤其是都市晚報類報紙,更是將頭版圖片作為制勝的法寶。本文以2007年~2011年的《濰坊晚報》頭版圖片為樣本,通過分析總結了《濰坊晚報》頭版圖片在數量、尺寸、來源、主題內容、種類等方面的變化趨勢。
【關鍵詞】讀圖時代;頭版;圖片;《濰坊晚報》;變化
人類社會正逐漸進入讀圖時代。一張報紙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不僅要在新聞本身的內容和質量上下功夫,以滿足讀者求知、求新、求奇的需求,還必須依靠圖片來提升報紙版面的視覺效果。
頭版圖片在讀圖時代的重要價值
報紙的頭版是審視一份報紙最方便、最簡潔的途徑,頭版報道的變化趨勢往往是一份報紙整體變化趨勢的縮影。[1]報紙頭版在各版面組成中具有“首位效應”和“第一印象效應”的作用,報紙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讀者對報紙的喜愛或討厭,直接影響著讀者的看報情緒。頭版的版面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報紙銷售量和知名度的提高。
對于都市晚報來說,如果是獨家使用的、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和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本土化頭版新聞照片,往往會使這份報紙更有靈氣,在本地其他報紙中脫穎而出,實現地市報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很多報紙尤其是地市報紙開始在頭版圖片上下功夫、做文章。筆者選取《濰坊晚報》作為研究對象來研究頭版圖片近幾年來的變化情況,探究其頭版圖片的變化趨勢。
《濰坊晚報》2007年1月~2011年12月頭版圖片定量研究設計
《濰坊晚報》作為典型的都市類報紙,已成為廣大濰坊市民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研究內容。本次研究選取《濰坊晚報》2007年~2011年5年的頭版圖片作為樣本,重點分析頭版圖片的數量、尺寸、主題內容、來源的變化情況,期望在定量分析中,管窺報紙頭版圖片的變化趨勢。(注:本文所研究的圖片不包括廣告圖片。)
抽樣方法。本研究采取系統抽樣的方
D4LQPI2ao/zgLmM6LgRcTanOKipLl4Hc+NYXtAx7P7Q=法,為了避免周期性誤差(如每星期天的周期),在2007年1月~2011年12月這5年的報紙中,每月抽出4份報紙,抽取每月的1日、10日、19日、28日的報紙,從而得到一個容量為240的樣本。(注:如果當天沒出報紙,就以相鄰日期的代替。)
定量研究分析
新聞圖片的數量及尺寸大小。通過對240份報紙頭版新聞圖片的數量和大小進行數據統計,做出如下圖示:
通過圖1、圖2發現,2007年~2011年5年中《濰坊晚報》頭版的圖片數量依次減少,2007年~2010年圖片數目下降平穩,而2010年~2011年圖片數目下降幅度較大。2007年每個頭版大約3張圖片,而2011年每個頭版大約一張圖片。面積幾乎等于整版大小的圖片前三年一張也沒有,2010年開始出現,并且比例隨年份而增大;大于1/2版小于整版大小的圖片所占比例逐年增長,2010年和2011年增長迅速;大于1/4版小于1/2版大小的圖片比例逐年下降;小于1/4版大小的小圖片比例大致呈下降趨勢,2011年下降迅速。
圖片的主題內容。根據統計數據制作折線圖:
通過圖3我們可以發現,民生新聞圖片所占的比例在2007年~2011年呈明顯上升趨勢,是《濰坊晚報》頭版的主打圖片;經濟新聞圖片、政治新聞圖片所占比例比較穩定;會議類新聞圖片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
圖片的來源。《濰坊晚報》頭版圖片除了報社內部記者所拍攝的照片和內部技術人員所制作合成的圖片外,還有轉載其他媒體的圖片、網上搜索的圖片等。統計結果如下圖:
(注:圖中“原創”意為《濰坊晚報》內部記者所拍攝的圖片,或者內部技術人員制作合成的圖片;“轉載”意為轉載其他媒體的圖片,《濰坊晚報》轉載的圖片大部分來自新華社;“網絡”意為從網絡上獲得的圖片。)
通過圖4可以發現,2007年~2011年《濰坊晚報》頭版原創圖片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在2009年初次超過轉載圖片和網絡圖片后,比重迅速上升;轉載圖片5年來基本保持平穩,比例略微有所下降;網絡圖片比例逐年下降,下降趨勢較大。
從研究結果看《濰坊晚報》頭版圖片編輯的新取向
通過對上述研究的綜合分析以及對樣本質量的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濰坊晚報》幾年來正在“悄然變臉”:
《濰坊晚報》頭版圖片的使用在量上得到了空前強化。這里所說的量不是指數量,而是整體面積。雖然《濰坊晚報》頭版圖片的使用數量在減少,但圖片的尺寸在明顯加大,整體面積在逐漸加大,色彩也變得更加歡快。一般情況下,當遇到國際性或全國性的重大事件時,《濰坊晚報》就會把一整張圖片放在整個頭版上,極具視覺沖擊力。例如,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全國哀悼日,《濰坊晚報》的頭版就是一整張圖片,圖片鑲嵌黑邊,畫面是一個孩子的一只手,他的整個身體被埋在廢墟中,只露出這一只緊握著一支筆的手,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只手!讓人看了之后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當遇到重大事件時,圖片往往是最好的選擇,人們不用仔細去閱讀而只是通過看一眼頭版圖片就可以立即知道發生了什么,情況怎么樣,一目了然,簡潔明了。
民生新聞圖片成為主打圖片。近幾年來,《濰坊晚報》民生類新聞的比重大幅增長,從2007年的31.0%上升到2011年的63.8%,而會議類新聞則逐漸減少。民生類新聞圖片是從群眾日常生活中拍攝來的,內容鎖定百姓的生活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百姓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濰坊晚報》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將民生類圖片搬到頭版上來,做成頭版的主打圖片。例如,2011年2月10日《濰坊晚報》頭版刊發的《寒淚》這張圖片,這是對一個本地小女孩的特寫,大約七八歲的光景,目光清澈而哀愁,頭上包著紅頭巾,臉上長滿了紅紅的凍瘡,右眼流出來一滴淚,這張圖片是《濰坊晚報》著名攝影記者張弛在跟隨現場文字記者一起前往采訪時拍攝的。不需要過多的文字,這張圖片遠遠就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對圖片中的小女孩產生無限的憐惜與疼愛,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并引發其閱讀興趣。
頭版圖片更重視原創。從統計數據來看,《濰坊晚報》頭版圖片的來源逐漸由以轉載其他媒體的圖片和從網絡上搜索的圖片為主轉變為以內部記者所拍攝的圖片和報社內部技術人員制作合成的圖片為主。一般來說,更多地運用原創圖片,一是避免了與其他報紙的重復,彰顯自己的個性;二是用更多自己拍攝的圖片,逐漸構建自己的風格。從讀者心理上來說,原創的東西往往讓人們感覺更加真實,更容易接受和認可,而經過轉載的東西雖然可能很經典,但給人的感覺就不如原創的那么貼近了。一般人在面對藝術作品的潛在結構和意義時,往往表現出避免挑戰的偏好,而對熟悉的東西首先產生反應。[2]《
w29Y2YD1a37skxkFZnJtxBf91WCDHHY3hK6K8WBDLdw=濰坊晚報》頭版轉載的圖片大部分是外地重大新聞圖片,這些新聞在別的媒體上已經報過了,并且事情離濰坊市民比較遠,而原創圖片大部分是當地的新聞圖片,一般都是首發,而且圖片內容離讀者比較近,更能引起大家的關注。
頭版圖片的使用種類日漸多樣。近年來《濰坊晚報》在新聞照片唱“主角”的同時,合成圖、示意圖、圖表、新聞地圖、電腦效果圖、漫畫等也逐漸被搬到頭版上來,豐富了圖片的樣式種類。從樣本來看,《濰坊晚報》2007年、2008年、2009年的頭版圖片只有新聞照片;2010年開始出現電腦效果圖、示意圖、合成圖,占所有圖片的比重為9.1%;2011年頭版大膽地出現漫畫和圖表,2011年非新聞照片類圖片所占比重達到17.0%。作為報紙版面的重要構成因素,“圖”的定義正在悄然改變。如今的
w29Y2YD1a37skxkFZnJtxBf91WCDHHY3hK6K8WBDLdw=“圖”是一個匯集了圖片、漫畫、圖表等多種表現形式的大家庭。多種圖片的運用,使《濰坊晚報》從頭版單一的圖片中走出來,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圖片素質的追求達到極致。頭版即“封面”、頭版即“廣告”的觀念深入人心。《濰坊晚報》頭版圖片5年來在構圖、色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飛躍,編輯除了觀察攝影師對沖擊力、構圖和瞬間等的把握外,還要注意曝光、色溫、焦點和景深的控制,盡一切努力把最有專業素質的照片放在版面上,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濰坊晚報》頭版圖片的發展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國晚報頭版圖片編輯策略變遷的一個代表。在影像化時代,相比較冗長而抽象的文字,人們更多地選擇簡潔明了的圖像,更樂于接受生動的畫面和色彩,更習慣于通過直截了當和形象鮮明的方法獲得信息。為了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報紙必須進行變革。于是,圖片從版面的附庸地位逐漸上升為新聞頭版編輯要素(文字、線條、色調、留白等)中的主導要素,影響并控制著整個版面的傳播效果。另外,《濰坊晚報》的頭版大部分是一張碩大的圖片,導讀、文字放在圖片一角,或者放在圖片下方。這明顯是雜志封面的特征。報紙頭版封面化正是報紙借鑒了雜志的優勢后的選擇,說明了媒介融合對報紙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陳凱,孫江華.《紐約時報》的悄然變臉[J].現代傳播,2004(2).
[2]劉海濤,劉曉燕.世界名報頭版設計創意解讀[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22.
(何振波為煙臺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崔劍榮為煙臺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學生)
編校: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