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質。同樣,每個新聞事件也都具有區別于其他新聞事件的獨特個性,如果我們在采訪中注意捕捉新聞事件的突出特點,就能夠寫出質量較高的新聞。”[1]除了善于“捕捉”外,還要深入“探究”。廣播長消息《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令人堪憂》獲2011年度河南省新聞獎(廣播類)一等獎。要說該作品能獲此大獎對作者來說,“捕捉”這個信息是一個機遇,在抓住這個機遇的同時,作者還把握住了另一個關鍵環節——“探究”。
善于“捕捉”
獲得信息存在偶然性,捕捉并抓住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靠的是新聞敏感。
去年11月初,按照“節氣”和慣例,作為農區的商丘,忙碌熱鬧的農田里漸漸冷清了下來,這標志著豫東農村“三秋”大忙季節已基本結束,農民把來年再獲豐收的希望一同播種在農田里。
記者接到任務后,到睢陽區李口鎮采訪麥播質量,李口鎮是小麥生產重點鎮。在村民李大爺家采訪時,不覺間陰霾低垂、大雨將至,李大爺和老伴兒慌忙跑出屋,給自家的大型農機具加蓋防雨布。記者仔細看了看這個放置聯合收割機的車棚,用幾根槐木做支架,上面搭蓋著石棉瓦,四周沒有任何遮擋。這些農機剛剛使用完,還沒來得及加蓋雨布,就迎來了秋雨,李大爺著急地說:“這要是淋壞了發動機或軸承,生銹了,明年用的時候,還得修。”記者納悶地問:“不是加入農機專業合作社了嗎?為啥不把車放到合作社里?”李大爺說:“農機合作社沒地方放,村里還有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都在自己家里放著,有的院子小,就放到自家門口的路邊上,搭個簡易車棚,還有的農戶院門小,車開不進去,就把墻扒開,車開進去后,再把墻壘上,到用的時候,再扒開墻,開出來。”
記者回臺后,向我聊起在基層的見聞,也就是記者和李大爺的對話,讓我感到了這里面的問題:這些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是個性問題還是普遍現象?如果是普遍現象,那么全市有多少臺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造成這些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的原因是什么?這些大型農機具因無處存放到來年“三夏”大忙季節還能不能使用?如不能使用,每臺機械的平均維修費用是多少?這些費用誰來埋單等等。
有這么多的“是什么”和“為什么”需要我們去探究,探究這些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現象背后的新聞價值。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是新聞稿件成功的關鍵。在隨后的“探究”過程中,記者手中的資料越來越多。近幾年來,農民興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有組織地跨區作業,降低勞動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農村流轉后的土地更便于使用大型農機具,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是必然趨勢。商丘市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機合作社有209家,共有4.3萬臺大中型拖拉機和大型聯合收割機。農閑時,這些大型農機具大都擱置在路邊、村口或簡易存放,每年因存放不當增加的維修費用都是農民自己埋單,每臺機車平均要2000元左右,農民因此要多花費8000多萬元;而因存放不當,每臺機車要減少2到3年的使用時間,這樣計算僅商丘市4.3萬臺大型農機具造成的損失就在17億元左右。
在深入“探究”中,群眾向記者透露,睢陽區李口鎮金裕農機合作社經理李傳德正在拆他建設中的存放大型農機具的機棚。幾年來,李傳德組織發起的金裕農機合作社,已有78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以及大中型拖拉機。看著正在拆卸的農機棚,李傳德非常無奈。
按照《河南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農業機械大戶和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存放農業機械的場地和建設車庫、機棚用地應當納入農業用地管理”。而鄉土地所另有說法:李傳德在建的農機棚被衛星拍到了,要限期拆除。市土地局用地管理科副科長陳國華解釋:【(錄音)就(視為)農用地管理,也要辦理手續,破壞地面形象,每年衛片檢查還是相當嚴格的,《土地法》有明確的規定。】市農機局農機管理科科長杜家水的疑惑是:【錄音:事實上用地是重要因素,其他地方也存在,(用地)怎么報?報給誰?到底誰有審批權?《農業機械促進法》說:農機合作社用地算作農業(用地),但是與土地法不銜接。】這樣看來,造成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矛盾是政策頂牛、管理掣肘。記者以李傳德自拆農機棚為切入點和由頭,趕寫了長消息《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令人堪憂》,并以內參形式報市委市政府。
長消息《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令人堪憂》形成過程,是記者的一個探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做到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根本,方可給黨委政府當好參謀提供有用的信息。11月底,商丘市政府出臺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用地問題的文件,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用地需要什么條件,怎樣申報作了規定。
“捕捉”和“探究”是完成《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令人堪憂》稿件的關鍵環節,善于“捕捉”新聞線索是記者的新聞敏感,新聞敏感要靠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做到“心中有新聞”。“探究”是成就稿件的關鍵,“探究”的過程是深入采訪的過程,解決“是什么”和“為什么”,探尋形成表象后面的原因,這樣才能抓住根本,抓住根本是解決問題和成就“問題”新聞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于國平.用心捕捉新聞事件的個性[J].新聞愛好者,1998(5).
(作者單位:商丘人民廣播電臺)
編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