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朝陽區大屯街道的歐陸經典社區,92歲的孫世英老人是個名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她是社區有名的熱心老黨員,積極參加社區的各項黨組織活動;二是因為她家的保姆總在換,已經先后找了十幾位保姆,是社區里換保姆最多的一家。
十幾個保姆個個有出息
孫世英老人有兩個孩子,兒子一家定居美國,她和女兒一家住。但是逢年過節和老人生日的時候,孫世英的家里就會熱鬧無比,有十幾個“女兒”從各個地方趕來探望她。她們都曾經是孫世英的保姆,現在她們有的成了會計,有的是金牌月嫂,有的當了老師,有的當了保育員……孫世英最喜歡聽她們講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在她心里,這些年輕的孩子有了一個好的前途比什么都讓她高興。
孫世英老人出生于上世紀20年代初,江蘇徐州人,讀書時正逢戰亂,孫世英學的是婦產專業。新中國成立后,她先后在北京第一婦產學校(后并入北京醫科大學)和當時衛生部直屬的中央婦幼保健實驗院工作,后來跟隨丈夫下放鄭州,一直從事著婦產方面的工作,離休前是鄭州鐵路中心醫院婦產科醫師。
60多歲時,孫世英先后患了中風、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雖然和女兒一家生活在一起,但女兒女婿的工作也很忙。孩子們一商量,決定請一位保姆來照顧媽媽。
1985年,孫世英的第一位保姆進門了。這是一位農村女孩,腿腳勤快,很是聰明伶俐。看著年紀輕輕卻整天圍著自己轉的小姑娘,孫世英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老人心里,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多學知識的時候,這樣下去太虛度光陰了,會耽誤孩子的一生。“這些孩子為了掙錢出來當保姆,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就想著盡量讓她們多學點本領,這樣她們以后也可以做別的工作,能有個出路。”
因為自己是婦產科醫生,對于嬰兒護理很在行,于是,孫世英開始教這個孩子如何照顧嬰兒,并買來洋娃娃讓保姆親手實踐,孫世英在一旁指導。這位保姆很快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對孫世英充滿感激。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孫世英又開始教下一個保姆。這位保姆有點文化,想做會計工作,孫世英讓她先練習給家里記賬,之后為她報了會計班,并為她減少工作量,安排時間讓她學習,哪怕自己生活上不方便也堅持讓保姆去上課。現在,這位保姆已經成為一家公司的出納,并準備讀會計的本科文憑。一個叫艾菊的小姑娘是初中畢業,特別喜歡英語,孫世英知道后,給她買了一臺錄音機鼓勵她學習,因為自己也有些英文基礎,孫世英就自己教導她。每天早上,孫世英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錄音機,兩人一起聽英語對話,小艾菊進步很快,之后又參加了專業培訓。現在,她已經成為鄭州一所中學的初中英語老師。
金牌月嫂周幫燕現在月薪七八千,她照顧產婦和嬰兒知識豐富,有經驗,心細又勤快,等待和她簽合同的客戶已經排起了長隊。她也是孫世英一手教出來的。1993年,剛剛20歲的周幫燕來到孫世英家中。因為小周勤奮好學,孫世英不但給她講如何護理嬰兒,還給她講醫學知識和解剖知識。5年后,周幫燕成為一名合格的月嫂。小周遇到問題總是第一時間給孫世英打電話請教,孫世英也總是能很快告訴她產婦和嬰兒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告訴她怎么解決。在中央電視臺節目錄制現場,小周深情回憶了孫世英如何手把手教她以及不辭辛勞為她操持婚禮的情景,她說:“我能有今天,全是因為孫奶奶。”
只要有新的保姆來到家里,孫世英就會問她們上過幾年學,會些什么技能,對學哪些知識有興趣,并留心觀察每個人的特點。對于有基礎的保姆,孫世英會給她們買學習資料,或者資助她們上各種補習班。對于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保姆,孫世英就教她們婦幼保健知識,并告訴她們掌握了這門專業,工資比普通保姆能高好幾倍。
20多年來,孫世英共教出了十幾位保姆,每個人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而居委會的人也都知道,孫世英家保姆換得勤,有合適的保姆都為她留意著。頻繁更換保姆也給孫世英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每位新來的保姆都要重新溝通,重新熟悉,并根據保姆的實際情況為她安排學習內容,既費力又勞神,這讓女兒非常擔心媽媽的身體。但孫世英覺得很開心,“我一個老太太,能做到的就是不耽誤她們,讓她們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動員全家人捐遺體
孫世英是社區里的黨員積極分子,無論什么時候有黨員活動,她都準時參加。居委會位于一棟小樓的三層,每次有活動,孫世英都堅持拄著拐杖幾步一歇地走上來。遇到國家有災難需要捐款的時候,孫世英從來不用動員,總是讓家人攙扶著主動來捐。汶川地震期間,老人又主動繳納了3000元的特殊黨費。離社區不遠的北京聯合大學的大學生每年暑假要來社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他們最喜歡去孫世英家聽她講以前的革命故事。現在孫世英家已經成為聯合大學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固定地點。
孫世英一直從事醫學工作,當她得知現在醫學院的學生嚴重缺乏尸源作解剖時,便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并且動員家人也這樣做。她說:“我為黨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將來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國家作解剖之用。不但我捐,我還要讓自己的女兒、兒子也要捐。因為我學醫時,曾經解剖過6具尸體,而現在醫學院的學生就沒有這個條件了,尸源的缺乏是這個時代學醫的悲哀。我愿意為國家作貢獻。”
2003年,孫世英老人從有關部門領取了遺體捐獻公證書,內容為:“我自愿將自己的遺體無償地奉獻給祖國的醫學科學事業,為我國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貢獻自己最后一分力量。”
孫世英與黨同齡,從十幾歲就與周恩來、鄧穎超一起參加革命活動。為慶祝建黨90周年,2011年5月,社區黨支部決定組織轄區黨員參觀位于天津的周恩來鄧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