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磨難的明珠影像
我與慈禧太后四代侄孫那根正先生是多年的朋友,納蘭明珠是他的十代叔祖(葉赫東城貝勒金臺石的長子德爾格勒是那根正的先祖,德爾格勒的二弟尼雅哈便是明珠的父親)。
前些天去老那家,他邀我看一軸明珠的影像。這幅四尺整紙的明珠影像,雖然色彩脫落,暗紅的底色依然能夠清晰地顯出康熙朝一代名相納蘭明珠的真容。
納蘭明珠高坐在一張鋪有虎皮的太師椅上,從年齡看大概在40多歲,臉方耳擴,一表人才,身著冬官服,頭戴官帽,胸前是一品文官的補子,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從時間上推測,大致是康熙朝為官宰相之時。
老那說:“這幅影像說來話長。最早我家專門有一處放祖宗影像的地方。平時拉著簾,每年祭祖的時候,家人聚在一起,爺爺將祖宗影像的簾子拉開,大家給祖宗影像磕頭。”在他的心目中,祭祖可是當時家中的大事,絲毫馬虎不得,每人都肅穆而立,一臉的虔誠,是啊,誰也不能數典忘祖啊!
老那說,“文革”前,這些影像不能再供奉后,紙質的影像大都放在一個大箱子里,大概有十數軸之多。因年代久遠,紙質發脆,甚至一碰便碎。“文革”中這箱影像全部被燒掉。因明珠這幅是絹畫,或許是某次展示后沒有與那些影像放在一處,便被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同時幸存的還有兩幅日本國制作的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印刷品。那時老那的大姐剛結婚,母親讓大姐拿走,才保存下來。而這張明珠影像就隨便放在雜物間里,因為下雨漏水,便弄濕了,有些地方帶有漏雨掉下的泥土。那根正用水洗雨水洇過后的印記和落土,這一洗不要緊,卻將影像上的顏色給洗了下來。現在大家可以看到該影像的右下角還有一塊帶有顏色的地方,那是沒有洗掉保留下來的,可見顏色很艷麗。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影像勾勒的底色,人物依然清晰栩栩如生,老那估計這幅明珠影像為宮廷畫師所繪。當時因顏色被洗掉,老那便隨手放在一處,愛人打掃衛生,認為不甚重要(“文革”中對于祖宗傳下來的影像,多認為是封資修的東西),便扔進了垃圾箱,被老那發現撿了回來。上世紀70年代末,老那花8塊錢將明珠影像重新裝裱了一下,經過雨浸、水洗、丟進垃圾、重新撿回、重新裝裱,此影像幾經風波才算保存下來。
前段時間,老那讓故宮博物院的向斯先生看了這幅納蘭明珠的影像。向斯先生很驚訝,說故宮尚且無此影像,說明此影像異常珍罕。《紫禁城》原執行主編左遠波先生,勞動人民文化宮宣傳部長賈福林,納蘭性德博物館原副館長黃兆桐先生均不知有納蘭明珠的影像存世。黃老說倘若國內能夠發現納蘭明珠的影像,將是史學界一件轟動的大事,多少位學者期盼著見到納蘭明珠的影像,看來此影像歷史價值不可低估。
一代名相功過任評說
納蘭明珠是葉赫國貝勒金臺石的嫡孫,他的父親尼雅哈是金臺石次子,納蘭明珠是尼雅哈的第三子。明珠出生時,這個部落早已成明日黃花,風光不再。只是由于歷史的關系,葉赫家族與皇室有著姻親關系,使得明珠從小就有機會接近皇室。明珠之妻是英親王阿濟格之女,是努爾哈赤的嫡孫女。明珠的岳父是多爾袞的親哥哥,一生戰績赫赫,但缺少謀略。多爾袞死后,他想繼任攝政王,曾脅迫多爾袞的屬下依附自己,結果被人告發“謀亂奪政”。后來親政的順治帝宣布了多爾袞的十二大罪狀,為絕后患,又將阿濟格及其已獲親王爵位的第三子勞親賜死。顯然,明珠與阿濟格之女成婚在當時是冒了很大的風險。
一切都要靠自己,納蘭明珠為人干練、能言善辯、善解人意,16歲便在順治朝出任云麾使,在宮中行走。他勤于事務、精明敏達,典章制度爛熟于心,通曉滿漢語言、文字,顯露了非凡的才干。康熙帝即位后,重建內務府,明珠為郎中,三年成績斐然,因而受到康熙帝的賞識,并深得信任,康熙三年(1664)后擢總管。五年授弘文院學士。從此納蘭明珠平步青云,進入朝廷中樞機構,成為炙手可熱的一代權臣。
康熙八年(1669)九月,明珠受康熙帝之命去福建,與耿繼茂主持與臺灣鄭經的和議。明珠命穆天顏等人帶上皇帝的詔書及自己的親筆信前往臺灣,試探鄭經的態度。那根正聽他爺爺講:明珠臨危受命去福建與鄭經和議(鄭經曾經毀過約),當時是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旦鄭經出爾反爾,派去的人定會遭殺身之禍。明珠分析了鄭經的利弊,派知府等20名能言善辯之士入臺,宣示招撫之意,要他們認清形勢,復歸故鄉,盡快回到祖國懷抱,效果十分明顯,為與鄭經的和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明珠高明的地方,康熙帝采用的剿撫合用之策,更是智勇雙全。
事物的發展有“物極必反”之律,明珠的炙手可熱飛黃騰達,特別是康熙十七年(1678)到康熙二十七年這10年間,明珠權勢達到最盛。人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時,難以把握自己,明珠也是這樣,萌生私心,在朝結黨營私。康熙二十七年(1688)明珠被參八大罪狀,最重者為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有負恩亂政之罪,被康熙帝罷免相國之位。
康熙帝念及明珠以往的功勞,對其進行寬恕處理。后來明珠三次隨軍征噶爾丹叛亂,兩次從征有功,官復原級。康熙三十年(1691)明珠復授保和殿大學士。明珠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卒,終年七十四歲。明珠死后,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這張流傳了近300年的納蘭明珠影像,特別是明珠被抄家后,明珠的影像宮內、祖廟不存,這張明珠影像由家族幾經浩劫輾轉流傳下來(現在看來是唯一的),應該說是個奇跡。社會發展到今天,“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對于歷史上的人物功過,也可以客觀地加以評說,應該說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對于300年前的納蘭明珠,我認為也有重新評價之必要。僅備此一說,還請專家賜教!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