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創立于本世紀初的永業集團歷經12年磨礪,在農業科技服務與農牧業產業化領域走出了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綠色農業創新發展之路。永業公司通過產品研發和企業經營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是一個富有時代精神、中國特色和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現代企業。其領頭人吳子申先生是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70后年輕企業家。農業科技進步與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真實演繹。目前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的規劃、方向、目標都已明確,如何具體推動,則需要像永業集團這樣具體的組織機構或企業機構來進行實踐。對于永業集團的發展,自公司成立的那天起,集團董事長吳子申就已經確定:“生逢其時,永不放棄”。自2001年永業正式踏入農業領域至今已經12年。12年來,憑借扎實的服務,永業獲得的不只是市場,更是人心。轉變觀念 從賺農民錢到幫農民賺錢
近期,永業集團開展了“全國大學生村官支持計劃——永業生命素·萬家農戶增收致富扶助行動”,帶領大學生村官深入研究中國的“三農”問題并進行了實踐。而諸如此類的活動,永業公司一直在開展。2010年10月,永業與《農民日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探討“三農”問題,在此之前,永業已經同其合作,連續多年舉辦“如何讓農民富裕起來研討會”,探討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的問題。
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永業集團找到了阻礙中國農民富裕的兩個問題:買難和賣難。假種、假肥、假藥坑農、害農,同時也是導致食品安全的根源問題,再加上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東西賣不掉,甚至沒有渠道向外輸送,如此一來便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收入。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永業開始尋找解決之道。一方面,通過永業科技服務站,向農民輸送健康放心的農資產品,幫助農民解決買難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永業樂自然公司以及永業保全莊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等,按照高標準回購放心的農副產品,幫助農民解決賣難問題,這個“放心標準”是由永業公司制定并要求農戶的,在摸索了近4年之后,永業開始逐步在全國推開優質農產品的收購。“永業希望帶動原來的農資網點轉變觀念,從賺農民的錢到幫農民賺錢,最后實現共同富裕”,吳子申說。
截至2011年底,永業已經在全國(除了臺灣地區)鄉鎮、村莊建立了3萬多家永業科技服務站,將永業的服務直接深入到田間地頭,實現了全覆蓋。
解決了“兩難”的問題,就能幫助農民真正富裕起來。但是,永業并不滿足于取得的成績,在吳子申的帶領下,集團還在積極探索并嘗試做第三件事,即研究在當下的社會形態下,如何幫助老百姓解決就業問題。
改組上市 加碼永業新發展
2009年9月3日,永業集團下屬永業國際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市場,成為內蒙古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農業生物高科技公司。談到上市后永業的發展,吳子申說:“無論在哪里上市,公司都需要拿業績說話。我在納斯達克敲鐘的時候說過,我要感謝納斯達克給了中國企業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同時要感謝納斯達克,由于其嚴格的上市制度間接讓中國的企業變得更強大,做成最優秀的自己。”
為了使永業國際的上市之路更加順利,公司在堅持做好業績的前提下,自2009年初開始按照國際規則對公司結構進行改組,成立了董事會,現擁有獨立董事4名,占據了絕對多數席位,同時,還邀請了國際上最嚴格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對公司進行審計。如今的永業已經站在了世界最優秀的企業陣營之中,他們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僅代表了企業自身,更代表了中國的企業形象。就這樣,永業帶著這種責任感、使命感,走到了現在,也將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立足三農 發揮服務功能
同企業發展一樣,農民要想實現增收,一方面要開源,另一方面要節流。永業科技服務站把幫助農民致富作為自身的使命,在幫他們多掙錢的同時又教他們省錢。如今,3萬多個科技服務站已將幾十萬家農戶聯系在了一起。這些服務站對農戶需要的物資同時進行采購,將會節省很多成本。同時永業還因考慮到農民貸款難的問題而積極推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圖探索出成功有效的解決方案。
回想永業走過的路,吳子申表示永業在早期走了一條“找市場,不找市長”的路子,但是很快就認識到農業企業離開政府的推廣和支持是不能做大做強的。經過近12年的發展,人們已經由生命素了解到永業,了解到永業想做什么,了解到永業想在“三農”領域做些事情幫助農民致富的愿望。
但是,永業畢竟是一家民營企業,其踐行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同國家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國家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出現在包產到戶之前,從中央到省、到縣、到鄉鎮,有一套健全的體系。這套體系是為了適應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的模式而形成的。但是,包產到戶之后,經濟發展的主體開始多元化,農民開始自主選擇農業生產,這一服務體系開始暴露出許多的問題。”永業科學院院長、集團副總裁仝寶生說,“在企業研發了高科技產品,把產品賣給農民,農民因此實現了增產增收的這一循環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便是科技服務,你必須能告訴農民這些產品什么時候用、怎么用才行。永業科技服務站的推廣體系就是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和需求建立起來的一套科技服務體系。”
即便有很多的優勢,永業也沒有將自己與國家農技推廣體系割裂開,而是進行合作互補。今年,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在全國選擇了18個省,在22個作物上,進行永業生命素的試驗示范。從目前已經做完的部分結果看,效果已經顯現。“現在也有不少地方政府采購永業生命素產品,今年甘肅省就把永業生命素選為省政府的政府采購目錄產品。各地政府部門正在逐步關注永業,永業也在找政府,我覺得這可以更快地推廣我們的產品和我們的服務,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吳子申如是說。
針對性研發 實現運營標準化
在研發方面,永業一直致力于提供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方案,包括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解決方案。為了進行科研,永業集團成立了自己的科學院,其研發力量分別來自永業自己的技術專家,國家提供的研發平臺和全國各大農業院校、科技機構,永業與他們展開不同程度的合作。
“中國有著比較復雜的農業生產系統,有限的土地資源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壓力很大。所以從企業來說,在產品研發上我們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科研,土壤里面有問題了我們解決土壤問題,種子有問題解決種子的問題,苗期有問題解決苗期的問題。”吳子申說。
吳子申告訴記者:“永業科研的核心是依據市場的需求展開研發。我們研究食品安全問題,尋找問題根源,然后進行方案研發。永業有100多項科研成果,但是推向市場需要節奏和過程。”
在實現發展模式的“標準化”方面,永業也有一套標準。永業的樣板田都是嚴格按標準做出來的,樣本田建立起來以后再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推廣;永業科技服務站承擔很多內容,除了介紹自己的產品,還包括指導農民種子、選擇合適肥料以及如何使用等。科學院除了研發產品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即提供農業技術服務,包括今年跟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合作,進入一噴三防的關鍵領域。
不斷探索 完善公益助民之道
在專心做好業績的同時,永業公益上也開展了很多的工作,并一直尋找合適的方式方法。從最早的捐錢、捐物到有意識地幫助指導農民科學種地,永業逐漸認識到農民真正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指引一條致富之路。同時,永業終于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公益之路:改變機制,成立專項公益基金。
目前永業成立了三項公益基金,扶危濟困基金主要是針對永業員工以及渠道客戶,一旦他們家里或者生意上遇到困難,便可以申請;教育基金則是在解決永業員工及渠道客戶周邊貧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應運而生的;科技基金是應對農業科技在前期的推廣和投入方面存在的問題而設立的專門基金。
在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吳子申說:“怎么把我們的想法真正落地,實際地解決一些問題,這是責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幫別人,說明有能力,歸根到底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我們堅信永業集團的公益之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背景資料:
●近日,永業集團與光大銀行舉行了戰略合作簽字儀式,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光大銀行呼和浩特分行行長張翎在發言中介紹,光大銀行與永業集團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光大銀行看好永業集團新的戰略發展,今后光大銀行將積極提供金融支持,全力助力永業發展。
●近日,內蒙古永業集團與新疆廣匯集團舉行了戰略合作簽字儀式,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廣匯集團作為新疆龍頭企業,經過24年的發展,形成了“能源開發、汽車服務、房產置業”三大產業布局,位列中國民營企業的第8位,在2011年底集團收入實現809億元。此次廣匯集團與永業集團強強聯手,廣匯集團將為永業集團提供農用交通工具設備的服務解決方案,從而各自發揮產業及資源優勢,攜手服務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