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內蒙古經濟在三季度“筑底”的基礎上穩步回升。最新的經濟指標顯示,工業生產及效益、投資、財政收入等重要指標增長加快,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提速,金融業健康平穩,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但同時,商品房市場、外貿市場疲軟下降仍在持續,傳統的消費市場增長也呈低位再落的勢頭。因此,我們對當前全區經濟形勢的總體看法是:經濟回升的勢頭開始顯現,但回升的基礎仍待鞏固,經濟下行壓力和運行風險仍然存在。展望明年,全區經濟有望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穩中求進。
一、當前全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一)整體經濟增勢有明顯下行,但四季度后實現回升
從2012全年看,整體經濟增長下行趨勢明顯,各季GDP增速較上年同季低兩三個百分點左右;但四季度后經濟增長有明顯回升,“筑底回升”的態勢已基本成型。預計全年GDP總量可達16000億元,可比價增速或達12%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全區生產總值達10803.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比上半年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9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3.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463.58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6485.87億元,同比增長13.8%;第三產業增加值3853.81億元,增長8.8%。(見下圖)
(二)工業生產增長穩步回升,結構調整進展明顯
工業生產增長保持穩步回升勢頭。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4.5%,比1-10月增速回升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工業結構調整轉型步伐加快。1-11月份,作為全區優勢產業的化工、有色、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8%、20.5%和14.9%,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三個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1.4%;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8.4%,是全區第一大主導產業。從產品產量看,原煤產量已近10億噸,增長穩步回升,產量為9.98億噸,同比增長14.3%,比1-10月增速加快2.6個百分點;合成氨產量達124.68萬噸,同比增長1.04倍。工業企業效益趨好與隱憂并存,表現為企業利潤實現了由降轉增,開始趨好,但銷售形勢偏差,產銷率下降。1-10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362.86億元,同比增長3.1%,較前三季度(同比下降4.4%)上升7.5個百分點。1-11月,全區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96%,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
(三)農牧業發展平穩,糧食產量再獲新突破
在各方重視和努力下,糧食產量再獲新突破。2012年,內蒙古農業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首次突破了500億斤大關,實現了“三連增”。全區糧食產量達505.7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0位,比2011年凈增28.2億斤。同時,播種面積和糧食單產也獲新高,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558.94萬公頃,比2011年增加2.7萬公頃;糧食單產為4523.7公斤/公頃,每公頃比2011年提高231公斤。生態保護特別是草原生態保護取得新成績。今年自治區將10.2億畝可利用草原全部納入生態保護補助范圍,對嚴重退化的4.43億畝草原實行禁牧、退耕還林、退草還牧、休牧輪牧與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規劃使我區走上生態文明常態化發展之路。主要畜產品產量增勢穩定。前三季度,全區肉類總產量175.7萬噸,同比增長4.5%;其中豬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的產量分別為57.1萬噸、37.8萬噸、60.9萬噸和11.6萬噸,分別增長6.3%、4.6%、2.2%和8.2%。
(四)財政收入增幅加速回升,支出增長明顯回落
財政收入增幅加速回升。1-11月份,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23.4億元,同比增長7.2%,比前10個月增速回升1.5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76.91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重新回到了兩位數,比前10個月增速加快1.8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突破了千億元,非稅收入已完成了年度預算任務。稅收收入完成1006.68億元,同比增長11.2%;非稅收入完成370.24億元,已超額完成了年度356.25億元的預算任務,同比增長11.1%。支出增長有明顯回落。1-11月份,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額達2732.91億元,同比增長14.5%,較1-10月增速回落6.3個百分點。其中,財政支出的12.9%用于了社會保障和就業領域,總額達352.05億元,同比增長21.5%。此外,財政的支付方式也在逐步發生新的變革。今年全區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突破200億元,達到201.2億元,創造了自治區財政補貼資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新的里程碑。這些資金涉及39類184項補貼,覆蓋447萬戶城鄉居民,發放數額比去年同期增加56.9億元,增長39.4%。
(五)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較快增長,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應持續
在各方各地重視努力下,全區投資保持了穩定較快的發展勢頭。1-11月份,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2808.54億元,同比增長21.2%,比前10個月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5個百分點。投資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全區優勢產業中的化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60.3%、47.9%和38.6%,占工業投資總量的43.2%,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今年,自治區加大了對農牧業基礎設施、農田草牧場水利基本建設等的投資力度,第一產業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第一產業完成投資額635.96億元,同比增長31.1%,高于全部投資額增速近10個百分點。項目個數穩步增加。在建施工項目數17472個,同比增加2061個;本年新開工項目數13957個,同比增加1452個;本年投產項目數13069個,同比增加2218個,增長20.4%。
國家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效應持續發酵,商品房銷售量及金額延續著下降勢頭,但銷售價平穩堅挺。1-11月份,全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1263.67億元,同比下降22.6%。其中,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區的三分之一強,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40.06億元,占全區的34.8%。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2118.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4.7%;商品房銷售額854.51億元,同比下降31.4%,而同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均已轉為同比增長。全年保障房建設任務已超額完成。國家今年下達內蒙古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是新開工27.77萬套,基本建成13萬套;截至10月底,全區今年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9.1萬套,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1.3萬多套,并且已基本建成13.8萬套。資金保障到位。2012年,內蒙古共爭取到中央保障性住房補助資金37.7億元,比上年增加4.86億元,增長15%。
(六)傳統消費增長穩中有落,對外貿易延續下滑勢頭
電子商務消費方式的迅速崛起給傳統的消費渠道帶來了較大沖擊。今年以來特別是11月份“雙十一營銷日”我國部分電子商務網站如淘寶、天貓等大力度地打折促銷,極大帶動了我國電子商務消費的迅速崛起,較大地“分流”了我區傳統消費渠道的增長。同時,也拉動了全區物流快遞業的興盛。受此影響,全區傳統消費增長穩中有落。1-11月份,全區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591.38億元,同比增長12.2%,較1-10月增速回落1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延續著下滑勢頭,降幅略有收窄。1-11月份,全區海關進出口總值超百億美元,達102.98億美元,同比下降4.5%,比前10個月降幅收窄0.9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增幅10多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值37.18億美元,同比下降13.8%;進口總值6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8%。從貿易對象看,全區與蒙古的貿易額取得了新突破,首超30億美元,達30.24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從進出口商品類別看,出口方面,普通鋼材的出口值達到了兩億美元,為2.04億美元;進口方面,煤、金屬、木材、石油等資源能源類產品是全區主要的進口產品。
(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穩步增長,貸款余額增長明顯回落
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穩步增長。11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3471.53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12.7%,較10月末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貸款余額增速有明顯回落。11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287.32億元,比年初增加1544.83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17.9%,比10月末增速回落4.1個百分點。從貸款投向看,向企業貸款7450.02億元,其中,向小型企業發放貸款2198億元,向微型企業發放貸款88.63億元,兩項合計占企業貸款總額的三成多,為30.7%。金融對創業就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1-11月份,全區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7.27億元對創業項目進行扶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八)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城市漲幅高于農村牧區
全區消費價格實現了溫和上漲。1-11月份,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與1-10月漲幅持平,高于全國平均漲幅0.5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同比上漲3.4%,農村牧區同比上漲2.5%。八大類別中,僅有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同比下降0.3%。食品中鮮菜價格上漲明顯,11月份,全區鮮菜價格同比上漲10.8%;但個別蔬菜種類如白蘿卜等受主產地滯銷價跌的影響,價格呈現下跌。從工業生產者角度看,1-11月,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2.2%;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5%,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4%。
(九)節能降耗工作成績突出,安全生產不斷好轉
隨著全區經濟發展方式的逐步轉變,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全區能耗水平不斷下降,節能降耗成績突出。前三季度,全區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7%,超額完成了2012年度下降目標任務。全社會用電量特別是工業用電量增長低于工業增加值增速。據自治區電力行業協會統計,1-11月,全區全社會用電量達18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其中全部工業企業用電16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用電量的88.5%。1-1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21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8%。特別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能耗呈現負增長。從主要能源消費品種看,原煤消費總量達3.09億噸,電力消費總量1425.02億千瓦時。安全生產不斷好轉。1-11月份,全區煤礦發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32人,同比事故起數減少11起,死亡人數減少18人;百萬噸死亡率為0.033,同比下降0.023。
(十)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
在國家及自治區的各種措施下,全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為平穩。前三季度,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198元,同比增長13.9%,較上半年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增速0.6個百分點。但農牧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區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8076元,同比增長15.3%,快于上半年增速0.2個百分點,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4個百分點。
(十一)就業局勢穩定
全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作為就業重點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較為穩定。今年全區高校畢業生達11.2萬人,據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截至11月底,已有11.7萬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或落實了就業去向,完成年度計劃的111.45%。再就業工作扎實推進。各盟市依托旗縣、街道和社區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對認定的零就業家庭進行定期上門走訪,開展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送崗位、送補貼的上門服務活動,對有就業愿望、自愿參加培訓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今年以來,全區采取多項措施幫助805戶零就業家庭中的863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的目標。加快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以來,全區采取多項措施鼓勵創業,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4億元扶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效果顯著。截至目前,內蒙古創業培訓人數達4.7萬人,培訓后成功創業人數達3.6萬人,創業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2.2萬人,創業帶動就業人數之比為1:3.4。新增就業完成全年任務。截至11月底,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6.4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3%,低于年初確定的4%的控制目標0.27個百分點;到11月底已基本完成了全年就業任務。
(十二)民生工作向廣覆蓋、縱深化方向發展
扶貧工作作為自治區2012年的頭號民生工程,取得了重要進展。全區2012年用于扶貧攻堅的投入達到76億元,重點實施連片特困地區、整村推進和扶貧移民“三大工程”;采取了“六項措施”,即推進產業化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扶貧、互助資金扶貧、革命老區和民族自治旗扶貧、行業和社會扶貧、保障救助扶貧,使扶貧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全年實現了貧困地區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貧困人口減少30萬人的目標。作為今年全區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的農村牧區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較好解決。今年以來,全區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12月初,全區共解決128.5萬人飲水問題,完成總投資9.49億元,共建成飲水安全工程2675處。作為自治區2012年承諾為群眾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從今年起,全區全面實現了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提前一年完成了目標。在社會保障方面,自治區將“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列入2012年為群眾辦“十件實事”之一。據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截至10月底,內蒙古共有5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其中180萬人享受養老保險待遇,養老金發放率100%。
(十三)縣域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
全區縣域競爭力較強的旗縣在全國各類縣域評比中,位次不斷攀升,在西部省區市的縣域中已全面領先。在惟一以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國家級大型論壇“2012第七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中,內蒙古的準格爾旗榮獲“2012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縣市”榮譽稱號,這是準格爾旗第四次進入全國“十強”。到2012年,準格爾旗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綜合評價位居全國百強第12位、西部百強第1位。在全區率先普及了15年免費教育,率先實施了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制度,率先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和低保制度,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由國家統計局下屬的《中國國情國力》雜志社和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的《2012年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縣(市)研究報告》中,內蒙古準格爾旗、托克托縣、東勝區和牙克石市等32個旗縣(區)市入選2012年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縣(市),在各省市自治區總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二、當前全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全區經濟運行在趨穩的同時,問題和困難依然不少,需要認真研究、著手解決。
(一)工業企業效益較差
當前,全區工業企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效益較差。四季度以來,雖然工業企業效益特別是利潤下降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和扭轉,開始呈現低速增長態勢。但總體而言,企業利潤增長偏低、虧損加大的問題仍較突出。1-10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1%,低于上年同期40多個百分點。12個盟市中,有一半盟市工業企業利潤為同比下降。其中,烏海市和阿盟全盟市利潤為負值,為全盟市凈虧損狀態。此外,虧損額增長卻近1倍。1-10月份,全區虧損企業虧損額161.63億元,同比增長98.3%;從數量上看,全區有近四分之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在全區42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978戶,虧損面為23.1%。工業企業利潤的持續下降及虧損的大幅增長勢必會影響企業生產的動力,需認真研究解決。
(二)財政收入增長回落幅度較大,財政保障能力受限
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態勢明顯、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以及企業效益的不景氣等,全區財政收入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增速不斷放緩。1-11月份,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下滑到了一位數,完成今年的預算任務有不小的難度;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雖超過了兩位數,但仍低于全國31個省區市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在31個省區市中排倒數第5位。從時序進度上看,前11個月地方財政總收入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未完成年度預算任務的91.7%。政府財政收入的緊縮,直接影響的是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再分配的能力,各項公共服務、社會及民生建設事業的提供能力以及對社會、經濟的把控能力等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三)商品房市場及對外貿易的持續下滑狀態亟待扭轉
今年以來,受經濟低迷及國家調控影響全區商品房的供應和銷售一直處于下滑通道中,且我區受調控的影響程度遠大于全國平均水平。受此影響,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行業及上下游產業的生產、銷售均遇到了重大挑戰,全區的就業特別是從事建筑、裝飾裝潢、銷售等領域的人員就業受到了較大影響IqGszSh6UFxqprvDzEjSlQ==。另一個問題是對外貿易的持續下滑給全區經濟特別是外貿企業帶來的負面沖擊,全區對外開放的優勢是充當我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但同時,內蒙古對外開放的對象面窄量少也是不爭的基本事實,全區的外貿形勢對幾個主要貿易伙伴的依賴性太強,一旦蒙古、俄羅斯等國經濟出現波動,給內蒙古外貿帶來的沖擊也是顯著且直接的。因此,鼓勵引導全區企業與世界其他經濟體加強經貿往來,實現貿易伙伴的多元化,有力規避風險,是今后全區對外開放的重點課題。
三、對2013年我區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及展望
對于2013年全區經濟形勢的基本走勢判斷與展望,我們認為,明年內蒙古經濟的基本面會繼續向好,會實現持續健康地增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會持續推進,會朝著“十八大”和自治區“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穩步邁進,經濟回升勢頭可能將進一步鞏固。從國際、國內、區內三方面外部、內部環境因素分析,具體為:
(一)從國際形勢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國際形勢的判斷,明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潛在通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由此判斷,世界經濟對我區的影響仍會是充滿變數和不確定的,明年全區的出口形勢及資源能源價格高位回升可能仍將面臨不少困難。
(二)從國內形勢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判斷是,明年我國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生產力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人力資源豐富,生產要素綜合優勢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同時,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中央提出,明年全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仍是穩中求進,但將經濟發展的任務由“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為了“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更加注重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中實現增長,對速度的追求有所淡化。由此,內蒙古經濟明年面臨的國內發展環境將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良好機遇前所未有,市場環境和秩序將更為規范,市場秩序會得到切實維護,一些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性障礙將會進一步破除,各種改革將會加速推進。約束性指標和民生指標的壓力會更大,要求更為嚴格。
(三)從內蒙古自身支撐要素和動力看,一些優勢和動力仍將發揮關鍵作用。如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會刺激消費需求的增加;明年全區進出口增長可能會由今年的負值轉正;全區經濟結構調整剛剛完成了由農牧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歷史性轉變,工業化特別是新型工業化的潛力仍巨大;全區的資源能源優勢仍將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等等。但與此同時,轉型調整的急迫壓力、部分行業和產品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人才、技術和創新的“洼地”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不足等也會制約著全區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綜上,我們判斷,2013年,內蒙古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總體仍會偏穩偏優,具備新的機遇和良好條件,加之自身具有的優勢、動力和潛力,因此,2013年仍將會是內蒙古發展大有可為、有所突破、值得期待的一年。只要全區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扎扎實實開好局、起好步,工作做得更主動出色一些,全區生產總值增長仍有望達12%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也有望達12%,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