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努力克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不利影響,積極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全力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長措施,不斷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全區工業經濟在較為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
(一)工業增長緩中企穩,平穩運行
1-1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為2.8%,總量居全國第13位,同比增長14.5%,比去年同期回落4.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4.5個百分點。11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高于全國平均6.1個百分點。
1.12個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呈增長態勢,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較快增長
呼和浩特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在8月份由下降轉為增長,1-11月份增長8%,其余11個盟市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超過全區平均水平的盟市有10個,依次是:興安盟增長24.5%、呼倫貝爾市增長22 %、赤峰市增長20.8%、通遼市增長19.5%、錫林郭勒盟增長17%、阿拉善盟增長16.1%、烏海市增長15.8%、包頭市增長15.5%、巴彥淖爾市增長14.5%、烏蘭察布市增長14.2%。
7I1VbRGqLxunp/JOwmEtqw==70%以上工業產品產量呈增長態勢。1-11月份,自治區統計的29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的有21種(增幅在10%以上的有10種),占72.4%。其中,原煤9.98億噸,增長14.3%;發電量3054.6億千瓦時,增長5.7%;粗鋼1609.8萬噸,增長7.3%;鋼材1529.3萬噸,增長15.5%;電解鋁163.7萬噸,增長7.1%;鋁材65.3萬噸,增長33%;精甲醇505.7萬噸,增長52.7%; PVC179.4萬噸,增長13.5%;化肥113.6萬噸,增長43.6%;合成氨124.7萬噸,增長1倍;焦炭2354.6萬噸,增長24.6%;卷煙57.4萬大箱,增長6%;彩色電視機350.9萬部,增長51.9%。
2.企業盈利艱難,工業利潤總量位居全國第10位
今年以來,受全國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我區主要工業品價格低位徘徊,企業盈利十分艱難。1-10月份,全區423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362.9億元, 居全國第10位。其中,能源工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885.7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65%,同比增長6.6% (煤炭行業實現利潤698.7億元,占全區的51.3,增長5.7%);農畜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145.6億元,增長53.4%;機械裝備制造業實現利潤27.7億元,增長29.1%;冶金建材工業實現利潤217.5億元,下降20.6%;化學工業實現利潤48.5億元,下降30.3%。
3.煤電油運生產要素供應正常,煤礦安全生產形勢較好
煤炭產銷基本平衡,產銷量繼續居全國第一位。1-11月份,全區銷售原煤9.97億噸,增長14%。其中銷往區外煤炭6.1億噸,占原煤銷售總量的61%。
全區用電負荷基本穩定,工業用電緩中企穩。按照自治區穩增長的要求,對全區459戶企業實施了用電補貼政策;在原有18個大用戶享受電力多邊交易政策的基礎上,今年新增了31個多邊交易大用戶(涉及企業99戶);同時,會同地方政府按照“一企一策”的辦法,啟動了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停產、半停產負荷。通過上述措施刺激了一批重點企業的生產,扭轉了電力需求急劇下滑的局面,確保了電網用電負荷的穩定。1-11月份,全區全社會用電185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164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高于全國5.1個百分點。外送電量121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
成品油銷量基本平穩。1-8月份,中石油和中石化內蒙古銷售公司共銷售成品油575.5萬噸,同比增長3.5%。1-9月份,共銷售成品油658萬噸,同比下降1.4%。1-10月份,共銷售成品油732.7萬噸,同比下降1.9%。1-11月份,共銷售成品油792.2萬噸,同比下降3.1%。
鐵路貨物發送量小幅增長,公路貨運量增長較快。1-11月份,全區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6.3億噸,同比增長0.4%。其中,煤炭運量5.5億噸,增長1.4%。呼和浩特鐵路局(含集通公司)完成貨物發送量1.8億噸,下降5.7%;沈陽鐵路局我區境內完成貨物發送量1.2億噸,同比持平;哈爾濱鐵路局我區境內完成貨物發送量0.8億噸,增長9.9%。全區營業性公路運輸量完成11.5億噸,增長21.2%。
煤礦安全生產態勢平穩。今年以來,加大了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動態達標檢查工作力度,加快推進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嚴格落實煤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快推進煤田(礦)火災治理進度。1-11月份,全區煤礦發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32人,比去年同期減少11起、18人。煤炭百萬噸死亡率0.032,煤礦安全生產水平繼續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全區三年煤田(礦)滅火攻堅任務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區238處煤田(礦)明火全部熄滅,完成了煤田(礦)滅火回填工程量的85%,完成了復墾綠化工程量的62%,搶救煤炭資源3億多噸,解放壓占資源10億多噸。
(二)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工業投資較快增長
隨著承接產業轉移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級工業重點項目建設的加快推進,部分工業項目備案權限的下放,各盟市抓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工業投資較快增長。1-11月份,全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343.7億元,同比增長29.6%,比去年同期加快13.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
1.工業重點項目開復工率較高
1-11月份,在150個自治區工業重點項目中,75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已開工66個,開工率達88%;75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高于去年同期4個百分點。自治區重點調度的投資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已有呼和浩特創維300萬臺液晶電視改擴建項目、包頭北奔5萬臺重卡總裝項目、鄂爾多斯新興重工天然氣儲運設備和煤化工設備制造項目、呼和浩特和鄂爾多斯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項目等234項開工。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3140.5億元,占全區工業完成投資額的49.5%。
2.西部盟市投資增長快于全區
1-11月份,西部七盟市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53.3億元,占全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62.3%,同比增長32.3%,高于全區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東部五盟市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390.4億元,占全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37.7%,同比增長25.2%。
3.承接產業轉移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各盟市分別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東三省”等地區,相繼開展了多次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招商引資活動,重點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機械裝備制造及配套、農畜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鞋帽小五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7大領域,積極承接有利于產業多元、產業延伸和產業升級的非資源型項目,形成了新的增長點和調整結構的新亮點,承接產業轉移效果明顯。1-9月份,全區承接投資億元以上非資源型產業轉移項目234個,協議投資3780.7億元,其中落地項目86個,計劃投資1058.2億元。
(三)結構調整成效顯現,工業轉型升級進展較快
今年以來,全區工業系統緊緊抓住工業增長放緩,為結構調整騰出空間這一有利時機,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沿黃沿線經濟帶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雙百億工程”,加大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力布局結構、投資結構、企業組織結構、能耗結構調整力度,工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
1.非資源型產業和新興產業增長強勁,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
近幾年建設的新興產業和非資源型產業產能逐步釋放,機械裝備制造、有色金屬、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非資源型產業和新興產業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1-11月份,機械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以上,高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4.5個百分點左右;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增長21%以上,高于全區6個百分點左右;化學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高于全區5個百分點左右。煤制油62.8萬噸,煤制烯烴33.7萬噸;煤制乙二醇5.5萬噸,增長1.3倍;多晶硅4688.3噸,增長36.2%;單晶硅5524.8噸,增長85.4%。
2.“雙百億工程”和沿黃沿線經濟帶建設有序推進,產業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今年以來,進一步健全了工業開發區(園區)運行監測體系,加大了對工業開發區(園區)發展的指導力度,積極協調解決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快推進“雙百億工程”和沿黃沿線經濟帶建設。1-11月份,全區各級各類工業開發區(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2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2%;其中55個自治區級以上工業開發區(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738.5億元,增長15.4%。22個沿黃沿線工業集中區(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706.8億元,占西部地區園區的81.7%,增長12.6%。列入今年超百億元培育計劃的6個開發區(園區)實現營業收入581.9億元,增長67.9%;今年預計新增7個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園區,累計達到38個,對全區工業的貢獻率達到47%左右。1-10月份,列入今年超百億元培育計劃的10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06.4億元;今年預計新增10個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累計達到46個,對全區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3%左右。
在“雙百億工程”的帶動下,在自治區各項扶持政策傾斜支持下,東部盟市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1-11月份,東部五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以上,高于全區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以上。其中,興安盟增長24.5%、居全區第1位,呼倫貝爾市增長22%、居全區第2位,赤峰市增長20.8%、居全區第3位,通遼市增長19.5%、居全區第4位,錫林郭勒盟增長17%、居全區第5位。
3.非資源型產業和新興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工業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按照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積極引導,加大機械裝備制造等非資源型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1-11月份,能源工業完成投資1639.1億元,同比增長5.5%;化學工業完成投資1106.1億元,增長60.3%,高于全區平均30.7個百分點;冶金工業完成投資1171億元(有色金屬工業占54.9%),增長44.3%,高于全區平均14.7個百分點;機械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827.3億元,增長36.8%,高于全區平均7.2個百分點;農畜產品加工業完成投資482.4億元,增長28.7%;高新技術產業完成投資219.7億元,增長26.2%。
4.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中小企業實現較快增長
今年以來,針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較為困難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中小企業服務年”主題活動,全面實施了中小企業“3610行動計劃”,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小型微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組織110家(次)金融機構到40個旗縣區與571個企業進行了銀企對接,達成意向貸款金額425.8億元,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綜合施策,推動中小企業穩步發展。1-11月份,全區4187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5.4%,高于全區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5.4%。
5.節能降耗措施不斷強化,主要耗能行業產值能耗降幅明顯
今年以來,繼續將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企業納入節能監管體系,在679戶年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工業重點用能企業中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將1153萬噸標準煤的節能指標逐級分解落實到每戶萬家企業,各盟市與萬家企業簽訂了節能目標責任狀;開展了主要工業產品耗能限額專項監察,對主要工業產品、設備能效水平進行了對標;組織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對項目進行現場核查,全區共實施了56個自治區“以獎代補”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總投資13.97億元,年可節約25萬噸標準煤;繼續將節能評估作為項目核準、備案的前置條件;啟動了以“節能低碳,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節能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舉辦了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培訓班。通過綜合施策,工業節能取得較好效果。1-9月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同比下降8%,降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主要耗能行業萬元產值能耗降幅明顯。建材行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23%,有色冶金行業下降13%,化工行業下降8%,電力行業下降6%。
(四)“兩化”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信息化支撐保障能力穩步提高
今年以來,加快了全區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建立了運行維護體系,實現了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骨干傳輸網絡全覆蓋。全區公務員網站開始試運行。在加快呼-包-鄂-烏(海)“兩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步伐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民爆行業“兩化”深度融合。制定了自治區基礎性、公共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政務云運用服務規劃已完成初稿。制定了“數字城市”建設的模式、標準和規范以及建設的重點,加快“數字城市”建設。積極開展“三網融合”試點前期工作。大力推進農牧業信息化和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開展了設施農業物聯網推廣應用項目建設,推動衛生、教育領域信息化。在全區開展了工業控制系統基本情況調查,組織開展了自治區和盟市政務信息系統安全自查,組織自治區財政廳、地稅局等7個廳局45個業務系統接入了自治區電子政務災備中心。
IDC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鄂爾多斯云計算產業園區中興能源公司IDC項目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購進安裝設備。呼和浩特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IDC項目土建工程加快推進,中國電信的4座機房樓已封頂;包頭曙光公司IDC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為提高“兩化”深度融合支撐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礎。光伏產業、整機制造及元器件制造企業在困境中發展,軟件企業進一步推廣應用軟件產品和軟件項目,全區電子產品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穩步發展。
1-9月份,全區信息產業(通信業、軟件業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75.5億元,同比增長19%。全區固定和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025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37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650萬戶,電話普及率121.8%?;ヂ摼W用戶普及率76.5%。
(五)軍民融合式發展勢頭較好,軍民結合產業實力增強
今年以來,采取政府扶持、部委和自治區共建、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建、單位自建等多種形式,加快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軍轉民步伐,推動軍民結合產業加快發展。1-9月份,全區實現民品產值132.8億元。其中,核工業民品產值增長1.1倍。
1.軍民結合裝備制造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勢頭強勁
按照自治區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去年簽訂的合作協議,今年一機集團10萬輛重卡車架、5萬輛總裝、車輛減震橡膠3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一機集團鑄造、鍛造基地已經被國家國防科工局批準立項,工程建設已經啟動,標志著一機集團產品結構調整已經開始,為軍民結合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發揮了引領作用。
2.軍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步伐加快
一機集團坦克裝甲車輛研發平臺拓展方案已被國家批準立項,為實現研發模式由傳統經驗設計轉向數字化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重工集團公司精密鍛造機正式投產;北重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電渣重熔過程中節能系統研究”、一機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高硬度、高強度鋼淬火過程變形規律及原因研究”等成果已成功運用于生產,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高新技術配套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包頭長安永磁電機公司研發的“稀土永磁大扭矩力矩電機”,成為國內航空航天轉臺的首選配套產品。一機集團北方實業公司研發的輪式戰車制動器總成配套體系已經確定,成功完成了試驗車的裝配。
總之,今年工業經濟在較為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中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但是,當前歐債危機情勢復雜,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困難重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幾次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預示著全球經濟走勢不容樂觀,我國今年出口貿易乏力已成定局。國家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國內市場需求依然不足,我區工業發展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全區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重要支撐,以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非資源型產業為主要推動力,突出抓好經濟運行監測和生產要素保障、投資總量擴大和結構優化、產業多元發展和延伸升級、自主創新和質量品牌建設、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兼并重組和“雙百億工程”推進、中小企業發展和產業集群建設,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努力保持工業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切實提高工業增長質量和效益。
1.加強產業建設,加快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
按照“多元發展、延伸升級”的總體產業建設思路,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加快發展非資源型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大力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產品終端化,推動制造業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
2.努力擴大投資總量,切實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
按照從源頭上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原則,充分發揮資源配置政策的導向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有效投資,保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態勢。
3.積極推進“雙百億工程”,進一步鞏固工業發展基礎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培育建設大型骨干企業和重點開發區,實施“雙百億工程”的意見(2011-2013年)》(內黨發〔2011〕9號)精神,加快推進“雙百億工程”,全面完成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和園區培育任務。
4.強化自主創新和節能降耗工作,促進工業發展方式轉變
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圍繞節能減排、降耗增效和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技術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5.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以深入開展中小企業創新年主題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工作思路創新、機制創新、服務創新,形成有利于創新的體制和機制,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社會氛圍和文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6.推動軍民產業融合式發展,提升國防科技工業實力
加快推進以“高新三期工程”為代表的軍工核心能力建設項目,切實提高國防工業的整體地位和實力。認真落實國發〔2010〕37號文件精神,著力推動軍民結合產業健康協調發展。加強軍工行業監管,加強安全保密工作。
7.抓好生產要素協調供給和安全生產工作,保障工業平穩運行
探索新形勢下經濟運行調節的工作新機制,提高運行調節水平。進一步加強與鐵路、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銜接與溝通,提高煤電油氣運保障快速反應能力。抓好電力調度供給,優化電力資源配置。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指導職責,突出抓好煤礦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