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藥即運用微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機體、組織、細胞、體液等生產的具有預防、診斷和治療功能的藥物制品。主要產品有基因工程藥物、抗體工程藥物、血液制品、疫苗等幾類。生物制藥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微生物發酵、酶工程、細胞培養、抗體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生物藥物的原料來源于天然的人體組織、動物組織、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生物材料以及利用生物制藥工程技術制得的微生物或細胞。世界各國都把生物制藥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加大對生物制藥產業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因此使世界生物制藥產業蓬勃發展。為促進我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七五”至“十五”規劃都將生物產業作為重點攻關項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中將生物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包含生物醫藥在內的生物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012年出臺的《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強調: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醫藥產業升級為中心,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以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國際化為重點,努力實現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的創新,促進醫藥產業由大到強。以上系列政策為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我區十分重視新興戰略產業各領域的發展,2010年1月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工業經濟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在生物科技創新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區動植物資源,推進蛋白胨等微生物培養基項目,建設微生物培養基示范基地;加快農畜產品有效成份提取分離技術的研究,建設生化制品產業化示范工程;引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面向國際市場的生物制藥企業,建設生物發酵產業基地;依托空間生物科研成果,以空間微生物誘變育種及其產業化為主攻方向,組織實施發酵液的生物處理、輔酶Q10產品后續開發和紫杉醇開發3個產業化項目。目前,我區生物制藥產業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以及包頭市和巴彥淖爾市等地。產品結構主要以生物發酵制藥人用、獸用藥物制品和制劑為主,產品主要有賴氨酸、谷氨酸、飼用金霉素、青霉素原料藥、阿維菌素原料藥、羊胎素、骨明膠、胰島素、丹紅素、酶制劑、黃酮、基因工程疫苗等數十個品種,初步形成了以植物蛋白提取、微生物制劑、農畜產品有效成分提取、新型藥物制劑、生物藥用原料藥等現代生物制藥產業發展體系。
我區具備發展生物制藥產業的資源、能源、技術、環境容量、區位地理優勢。但同時也存在明顯的制約因素:
一、影響內蒙古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資金投入不足、資本運轉體系不完善
生物制藥行業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研發和生產過程需要強大的資金后盾,從企業自身研發投入上看,國內外多數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總投資額的60%—70%,而從我區實際情況來看,政府在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不足,大多數生物制藥企業都是依靠企業自身的投入資金在運作,而且都是以短期利益為主。此外,缺乏成熟有效的資本運作,國內外成規模的生物制藥企業,都有一整套資本運作體系吸納社會資本,實行資本化運營,他們的籌資能力較強。如風險投資,企業上市、民營、私企資本的注入等,而我區生物制藥企業這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二)人才匱乏、自主創新力不強
區內專業人才外走流失,區外專業人才難引進,技術兼經營性人才匱乏,從而導致究其原因,我區缺乏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資源和條件:首先是高水平研究所、大學不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其次,發達地區對這些高層次人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區內培養出為數不多的人才也會去北上廣。人才匱乏直接導致了我區生物制藥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研發力量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家產品少,企業整體的行為多以仿制藥生產為主,或是為國內大型外生物制藥企業做產品外包生產服務,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競爭力可想而知。
(三)企業規模小、散、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我區的生物制藥企業規模小而且分散,主要表現在產品結構在盟市區域上的分散,雖然有工業園區為生物制藥產業、企業提供發展平臺。但多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入駐園區的企業也是少數,多是分散經營,沒形成規模。此外,我區的生物制藥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重復建設必然導致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濟效益低下,無法集中財力物力投入新產品開發;我區生物制藥企業以生產原料藥為主,生產的產品多是仿制藥、為國內外企業做產品外包生產,多屬中低端產品。這樣會使我區生物制藥產業面臨同行業激烈的價格競爭,企業利潤減少,社會對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興趣也會明顯減弱,不利于我區生物制藥產業長遠發展。
(四)區位劣勢
區域不平衡發展、距離被拉大。生物醫藥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研發周期長的發展特點,促使產業發展向園區集聚、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專業智力密集區集聚。“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研發要素、生產制造環節、銷售貿易仍將進一步向東部沿海地區科研院所集中和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集聚。只有山西、甘肅等少數中西部的城市會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點區域,這樣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被天然的空間地域屏障束縛著,距離被無形的拉大了。
二、發展內蒙古生物制藥產業的對策和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該行業自身不具備自然壟斷的條件,因此在后發地區的發展有賴于政策扶持,是具有較強政策驅動性的行業。首先需要就內蒙古實際,提出成熟的專業化產業政策,能夠在生物制藥重點發展領域、金融、稅收優惠政策、人才引進及培養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支持、引導、扶持意見,引導各級政府和企業找準切入點,重點突破、快速發展。同時還需要完善、落實項目行政審批權限、稅費優惠政策、財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資源配置政策等一系列有利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促進政策,優化我區生物制藥發展的政策環境,在政策上保障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強化科技、產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結構
作為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物制藥領域,企業間的競爭最終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而就區域而言,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發展必須以高素質、專業強的高層次生物制藥科技人才為依托。由于先天條件不足,我區生物專業科技人才匱乏,政府幫助企業推進人才的獎勵、培養、引進工作,將產業扶持資金、財政科技支出用于科技、產業技術人員的獎勵、培養等工作;把我區的產業資源和教育資源利用起來,由政府塔尖科研機構、企業、與高校聯合的生物制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立工程中心和實驗室。完善引進吸納機制和獎勵機制,增強人才引進的吸引力,設立專項基金用于生物制藥產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訓。利用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研發技術人員的潛能,實現其自身價值。同時要優化人才的結構,著重于配置具有前瞻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的領導者、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管理者,具有較強專業技術的研發人員,生產熟練的企業工人和龐大的具有營銷策略和理念的銷售人員。
(三)發揮獨特資源的優勢,重點突破
生物工程技術創新是艱巨長期的過程,需要硬性思維的突破,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和追求。但從另外一方面看,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根據內蒙古玉米、有毒植物、動物臟器等特色原料供給充足的優勢,創新研發技術,開發出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物制藥產品將是較為可行的捷徑。我區有充足的臟器資源,擁有上千種獨有的藥用植物資源,只有集中力量利用獨具的資源,研發出新的生物制藥產品,才能開創出屬于自己的專利品牌,占據技術創新的制高點,也就會處于國際、國內競爭的制高點。我區生物制藥產業在研發創新上需多結合內蒙古的優勢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制藥產品和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物制藥產業集群。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成熟資金運作模式
生物制藥產業對資金的巨額需求和高風險性決定了生物制藥企業需要外部資本的注入,才能成功實現企業的商業化運營。目前在內蒙古,政府是這股外部資金注入的主力,政府要加強生物制藥領域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的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財政支持力度,如支持金宇集團的基因疫苗制劑工程、華蒙金河的金霉素、阜豐集團的生物發酵等。出于政府資金的特殊性,需要對政府資金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政策引導,吸引企業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設立生物制藥投資基金和專業投資公司,募集更多的資本。在社會層面,要通過政策引導,加強現代金融市場對生物制藥產業的促進作用——鼓勵銀行向生物制藥企業提供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平臺,加大對我區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資本支持力度。
(五)集中優勢、并購重組
生物制藥產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發展壯大的條件之一便是形成規模經濟效應。面對我區生物制藥企業規模小、水平低、分散的現狀,必須走并購重組的發展之路。我們要選擇有基礎和條件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產品作為突破口,圍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組織區域間或區域內的上下游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源頭企業與深加工企業配套協作、大企業兼并收購小企業,優勢企業兼并弱小企業,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區域、優勢企業、優勢產品的優先發展。
(六)集中力量抓重點,做大“拳頭產品”
面對市場劣勢,我區生物制藥要樹立自己的競爭地位,集中力量抓重點,培育“拳頭產品”,把“拳頭產品”做大、做強、做好,形成我區生物制藥企業的競爭優勢。打造“拳頭產品”應遵循“具技高一籌的產品”、“誠信的經營理念”、“后續的跟蹤服務”、“產品的不斷升級”的技術路線。輔之以跨企業、盟市區域、跨省市、跨國際間的研發技術交流、生產協作,企業投融資、人才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產品營銷網絡建立等方面的學習與合作,充分利用區內、國內和國際多個市場間的資源,實現我區生物制藥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才能有利于我區生物制藥企業和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七)緊密結合新一代先進技術,提升產業技術檔次,夯實產能基礎
參照伊利、蒙牛在生產環節大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建設國際先進產能的經驗,應用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現代先進技術,把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發酵工藝學等有機聯系起來,將生產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行列,為未來發展奠定生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