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藥物是治療糖尿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不同病情、不同年齡的糖尿病患者,也有不同的用藥方案。尤其是老年人,年紀大了,抵抗力下降,本身就可能同時患上多種疾病,如再得糖尿病,用藥上與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會大有不同!
警惕低血糖
初期使用者特別要警惕“低血糖反應”,如心悸、頭暈、煩燥、精神不安、出虛汗、手抖和饑餓感等,甚至昏迷。而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發生低血糖的幾率相對更大,危險性更高,更應從小劑量開始試用,無明顯不良反應后再逐漸遞增劑量,不要一開始就直接用到常規劑量,以免引起嚴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用藥量過大或活動量過大,未按時進食者更要特別留心。此外,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可能延緩降糖藥排泄,使其作用時間延長,從而造成低血糖。也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癥狀不典型,甚至可能表現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癥狀,此時應及時補充易“快速吸收”的食品,如糖水、餅干等(患者最好隨身帶些糖果),情況嚴重者應立即送大醫院救治。
由于老年人神經反應比較遲緩,更易發生“未察覺的低血糖”。換句話說,當其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應該有心悸、出虛汗和頭暈等癥狀時,老年人可能仍無感覺,直到血糖進一步下降到一定程度,老年患者才出現精神神經癥狀,如低血糖昏迷等。此時已很危險,搶救不及時易危及生命。因此,不能完全憑癥狀來判斷是否發生低血糖,老年人一旦使用降糖藥都要倍加留心。
即使用藥后一段時間沒有出現癥狀,也不代表可以完全高枕無憂。因為到了晚上,低血糖又會開始“蠢蠢欲動”。老年人由于對藥物的代謝率降低,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更易發生低血糖,特別是夜間低血糖,尤其是服用長效磺脲類(如格列本脲)后。因此,這些藥即使要用,每日使用也不宜超3次。小劑量時可早晨一次服完,中劑量時則早晨服2/3,中午服1/3,晚間盡量不用。
留意肝腎功能
肝腎功能不全、白細胞減少者,應慎用磺酰脲類降糖藥,有條件者應進行治療藥物監測。部分患者長期服用磺酰脲類后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應予注意。由于許多降糖藥在肝內代謝,經腎排出,所以在肝腎功能不良時受限制的藥還有很多,能否使用需醫生定奪。不過其中有一個例外——糖腎平(格列喹酮),它是唯一不經腎排泄的降糖藥,其在人體內發生反應后經膽道隨糞便排出體外,尤其適于腎功能減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少用長效藥
長效藥因服用方便、作用持久,在很多用藥領域都廣受追捧。不過,對老年人卻不盡然。這是因為長效制劑作用時間長,干擾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現在市售國產的一些長效制劑,大多工藝還未完全過關,并不能真正做到“定時”、“恒量”釋放藥物,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動,老年人盡量不要服用。
編輯/李宇杰 jtyy67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