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半百的徐先生前幾天去市體檢中心體檢,發現血尿淀粉酶含量都偏高,體檢醫生說可能是胰腺有問題,建議他到醫院去進一步確定診斷。老徐感到非常意外,他身體一直很好,各方面都正常,近年來也沒有出現過腹痛,怎么胰腺會突然出問題呢?于是他到醫院去就診。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發現,老徐近來關節疼,體檢前一直在服用消炎痛(吲哚美辛),懷疑正是此藥干擾化驗結果,便建議他停藥3天。3天后再檢查時,結果恢復正常。
無獨有偶。年逾花甲的老何患有2型糖尿病,病情未見好轉,但最近一次尿糖化驗結果卻大相徑庭,由原來的(+++)變成了(+),明顯與病情不符。這使檢驗師和老何都感到奇怪,復查結果依然如故。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原來老何不但患有糖尿病,還患有腦血管硬化等疾病,原先給他診治的醫生不但讓他服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還要他常規加服維生素C。接診醫生告訴他,正是這維生素C影響了化驗結果。
從上面兩個事例可見,有些時候體檢結果并不一定讓人放心。事實上,影響體檢結果的因素很多,除了飲食、標本采集、實驗方法等之外,藥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可以進入體內引起一系列變化,還可能與檢驗試劑發生反應,這些均會影響檢驗結果,進而對醫生的診治產生誤導,阻礙病情康復,虛報“軍情”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而某些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干擾時間很長,如用做X線造影劑的碘油,體內殘留量可在數年內對甲狀腺功能檢測值產生影響。要排除干擾,請先看好自己的藥瓶并向醫生如實敘述。
那么,容易干擾檢驗結果的藥物有哪些呢?
◆ 抗菌藥
磺胺類藥物和青霉素等抗生素,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濃度,磺胺藥還會干擾尿膽原。
◆ 抗癌藥
它會對人體造血系統產生影響,可引起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數量減少以及肝功能改變,并使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降低,血脂出現異常。
◆ 利尿藥
服用這類藥物會使腎臟出現保鈉排鉀作用,導致血液中的鉀離子含量明顯降低,對血液中鉀、鈉化驗結果會有一定影響,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
◆ 激素類
雌激素類藥物(如雌激素避孕藥)會影響血脂檢驗結果,降低葡萄糖耐量,減少血小板、紅細胞數量,升高肝臟轉氨酶含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則會使血糖升高,易誤診為糖尿病。
◆ 消炎鎮痛藥
服用這類藥物3~4小時后,會導致血液和尿液中的淀粉酶含量明顯升高。常見的藥物有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嗎啡、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藥物,它們對化驗的影響會持續至少24小時。體檢前1天要停服。
此外,抗凝藥肝素會引起甘油三酯顯著下降;維生素C、左旋多巴、非那宗吡啶等可引起尿糖檢查(對酶法、試紙法)結果偏低及出現假陰性。
因此,如果患者做化驗前正在服用以上藥物,應咨詢醫生按照醫囑調整,比如可在化驗前48小時停用或選擇其他藥物代替,這樣才能保證化驗的準確性。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維生素C又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藥物,為了不影響正常治療,建議在化驗血糖、尿糖前2~3天停用常規治療劑量的維生素C,以消除其對化驗結果的影響。
編輯/李宇杰 jtyy67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