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農歷臘月,入冬后的第一縷陽光刺破了厚厚的烏云。
奉節縣青龍鎮祝柏村羅少品心里暖洋洋的,他剛從鎮上領到了680元的低保金。
“沒想到我這么一個村里不‘占人’的老農,也吃上低保了。”羅少品一臉的幸福。
羅少品的兒子喪失了基本勞動能力,孫女從周歲時就患了腦癱,兒媳婦甚至想賣腎為女兒治病。
經過奉節縣民政局公平公開公正的評審后,羅少品和兒媳婦楊家瓊都吃上了低保。
然而,多年前,在奉節的一些地方,想吃上低保,可要“朝中有人”才行。
分配不公
2007年的一天,奉節縣永安鎮某社區。
居民李明(化名)吃低保的消息,在一群居民中炸開了鍋。
“他剛給女兒在重慶主城區買了套房子,而且他還有一輛小轎車。”
“李明能吃低保,他村里‘占得有人’。”
“那幫社區干部工作馬虎,對居民的低保申請也不做詳細調查,有什么奇怪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社區殘疾居民柳軍氣不打一處來:“太不公平了,李明都能吃低保,我幾乎揭不開鍋了,還吃不到。”
在農村,低保問題成為個別村干部腐敗的誘因。
在農村低保申請開始后,一些村干部家門庭若市。
“村干部掌握了絕對的低保分配權。”不少村民無奈地說。
隨后帶來的結果是:誰“表示”得多,村干部就將指標給誰。
在個別邊遠農村,甚至有村干部公開出售低保指標,少則上百元,多則近千元,所收的錢全部放進自己腰包。
對此,老百姓怨聲載道。在一次群眾滿意度調查中,奉節縣群眾對低保工作的滿意度跌入低谷。
滿腹怨氣的群眾開始“發飆”——拒交清潔費、不配合各種入戶調查,要求公平解決低保問題。
這引起了奉節縣民政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
為找準癥結,2010年10月,奉節縣民政局新一屆領導班子深入全縣31個鄉鎮調研。
“管理不規范是造成百姓滿意度不高的原因。”奉節縣民政局局長高金華說。
找準了癥結,奉節決心重新贏回群眾對低保工作的信心。
奉節縣民政局率先出臺農村低保審批“七必保”和“十四不保”辦法,將不符合低保要求的家庭拒之門外。
喬裝暗訪
“收廢品喲……”2012年3月11日19時,永安鎮朝陽社區某居民小區院內,一男子的吆喝聲拖得很長。
一個提著口袋的中年人出現在X單元301房間門前:“大姐,你家有廢品么?”
“你進來看嘛,這些東西要不要?”屋主透過防盜門的“貓眼”看著外面,回應道。
男子進屋后,迅速掃視了屋子:精裝修、平板電視、新式電冰箱……
“你這些東西不適合,我走了。”中年男子瞄了一眼地上的廢品,便轉身走了。
男子走到轉角處,將口袋扔到垃圾桶后,從衣兜里掏出紙和筆……
第二天上午9點,301屋主接到縣低保中心的電話。
“對不起,根據群眾反映和我們的實地調查,發現你家不符合低保條件,我們將立即取消你的低保資格,并將追回你所領取的低保金。”
“憑什么取消我的低保資格?你們哪有實地調查?”301屋主提高了嗓門的分貝。
“你家的裝璜條件是你們小區最好的,還有……”縣低保中心工作人員翔實的調查結果,讓301屋主無言以對。
“胡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要是取消我的低保,我跟你沒完!”301屋主開始撒潑。
“大姐,你記得昨天有人到你家收廢品么?”
“啊!原來是你們的人。”301屋主匆匆掛了電話。
如今,奉節縣每年都要開展兩次以上的入戶調查。2011年,奉節縣進行低保入戶調查的工作人員達1200人,取消1700多人的低保資格。
雙推雙評
2011年3月的一天,奉節縣民政局。
“我不活了!沒有低保,沒有生路……”村婦黃春鳳跪倒在縣民政局大樓前,哭了起來。
她來自朱衣鎮橋溝村,此行是來“討低保”的。
縣民政局工作人員扶起村婦,耐心解釋:“你要先在鎮上提出申請,然后自己陳述,再請大家評議……”
“大家都不評我嘛,我活不下去了,求你們開恩啊!”村婦哭得更厲害了。
見黃春鳳確實不像故意裝窮的樣子,縣民政局決定實地調查。
這是一個典型的困難農戶:丈夫殘疾、有五個孩子。
為什么這樣一戶特困戶卻評不上低保呢?
“是村干部有‘貓膩’?”經過一番調查,調查組推翻了這個假設。
原來,黃春鳳一家與左鄰右舍的關系不好,評議低保時,村民都不愿意提她的名。
村民評議雖然民主,卻并不一定實事求是。
經過研究,奉節縣建立了低保“雙推雙評”制度。
“雙推”:即“七必保”家庭由村(社區)干部提名推薦,一般申請家庭由群眾推薦和自我申請。
“雙評”:召開低保民主評議會,由評議小組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議,然后由村(社區)干部再次評議,將未通過“一評”的“七保”推薦家庭納入公示名單。
“對通過‘一評’但不符合低保標準的家庭按程序予以取消。”高金華說,“‘雙評’結束后,再次公示并說明原因。”
流動公示
入戶調查并沒有贏得郭念忠的心。
郭念忠住在興隆鎮石乳村七社,離主干道奉恩公路有兩公里遠,平時深居簡出。
“低保公示名單總是張貼在公路沿線,我根本不知道有公示這么一回事。”郭念忠大吐苦水。
“那就公示到農戶家中。”高金華說。
2011年11月中旬的一天,太和土家族鄉太和村。
幾個手拎公文包的陌生人出現在村子里。
“你們有誰吃低保了?”幾個陌生男子見人就問。
“誰知道喲,我們都是些深山老農,哪曉得那么多。”村民不屑地說。
“唉,低保都是騙人的,都是村干部家的親戚吃的。”村民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幾個陌生男子問清村民的所在村社后,打開包里的筆記本電腦,調出一張表格來——低保名單。
“這些人都是我們跟前的嘛。”有眼尖的村民發現。
“張明屋里有個殘疾人,該吃低保。”
“李美橋屋里有個病婆娘,也該吃。”
“咦,這里面的人都該吃低保嘛!”議論聲漸漸地大了起來,“現在看來,是我們自己小心眼了。”
2011年,奉節縣民政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中心組成三個流動公示組,事先不給鄉鎮、村社打招呼,直接帶著低保戶花名冊,走進農家小院。
流動公示終于贏得了郭念忠的心。
“看了流動公示組帶來的低保公示表,我沒得任何異議,他們都該享受!“郭念忠說。
2011年底,奉節縣城鄉低保共保障3.7萬余戶、6.7萬余人,全年發放低保金9000余萬元。同時,在市民政局組織的城鄉低保交叉大檢查中,奉節縣低保民調滿意度達85%,位居渝東北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