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開縣縣城。
吃過晚飯,70多歲的李芝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但他眼角的余光卻不時瞥向身旁的電話機。
不一會兒,電話響了。
“爸,我這段時間在忙移民補償,沒空陪你們二老。”兒子李朝輝的聲音傳來,“等忙完了這一段,我就好好陪陪你們。”
“好,好。”老人點著頭——他兒子是豐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分管移民工作,特別忙!
“朝輝,你要注意休息喲。”李芝富發覺兒子的聲音滿是疲憊,趕緊囑咐了一聲。
“嗯……”李朝輝答應了一聲,便再沒了聲響。
李芝富做夢也沒想到,這是他最后一次聽到兒子的聲音。
苦戰
2012年3月14日,豐樂街道辦事處305辦公室。
清晨7點50分,辦公室的門“吱呀”一聲開了。
身材瘦削、面色黑黃的李朝輝一頭扎進堆積如山的文件堆里,整理移民扶持項目資料。
作為開縣四個移民遷建鄉鎮之一,豐樂街道有移民4104戶,13336人。隨著移民工作從“搬得出”轉向“能致富”的新階段,如何幫助移民致富成了當務之急。
為此,李朝輝和同事們忙得雙腳不沾地。
8點過,李朝輝走出辦公室,來到隔壁的街道移民辦。
“薛主任,我來看看移民扶持項目臺賬。”李朝輝扶了扶眼鏡,對移民辦副主任薛紛飛說,“這可是鄉親們最關心的政策,千萬不能漏報、錯報。”
薛紛飛和同事們擺出臺賬,李朝輝立即俯下身去,仔細檢查起來。
薛紛飛站在一旁,發現李朝輝的臉色有些不對勁——蠟黃,還有些發黑。
這個月,為了給移民兌付新增補償資金,李朝輝領著移民辦的同事徹夜苦戰,整理資料、核實臺賬,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一忙就是兩個星期。
“李主任,你可要注意休息喲。”薛紛飛有些擔心,“你硬是累狠了!”
真情
9點15分,305辦公室熱鬧起來。
“李主任,我又來找你幫忙喲!”一進屋,移民陳寧英吆喝開了。
“陳大姐,快請坐。”李朝輝微笑、起身、倒水,又轉身坐下。
兩人很熱絡地說起話來。
陳寧英等一批移民從老家豐樂搬遷到文峰街道中吉社區后,她認識了李朝輝。
那是一次移民現場會。由于對政策不了解,部分移民圍著干部大發雷霆,甚至還有人掀了桌子。
“鄉親們,請聽我說……”這時,一個身材瘦削、面色黑黃的小個子干部站了出來。在他聲嘶力竭的勸說下,鄉親們的情緒終于安靜下來。
“這個干部態度還不錯。”陳寧英將一切看在眼里,從此記住了這位小個子干部——李朝輝。
那以后,李朝輝經常接到陳寧英和中吉社區其他移民的電話,從扶持項目落實到新居水電氣問題,只要接到電話,他就會跑去幫忙解決。
9點30分,陳寧英起身告辭。
“大姐,慢走喲。”李朝輝送到門外,笑著說,“有困難就找我!”
陳寧英還以微笑,轉身離開。
“都說移民工作難,但只要把群眾當父母,視移民為親人,將心比心,很多事情就好辦了。”李朝輝以此為座右銘,先后幫助了上千個“陳寧英”——自2006年調到豐樂以來,他牽頭完成了轄區滴水村1650名移民的搬遷安置,走訪了全街道1200多戶移民,讓300余名移民實現就業創業,接訪移民上萬次,幫助移民解決問題1300多個……
中午12點30分,街道辦食堂。移民辦主任李星沒見到李朝輝,于是,盛了一盒飯菜,向305辦公室走去。
一進門,李星呆住了。
辦公室里,密密麻麻站滿了人。人群中間,臉色黑黃的李朝輝微笑著,同移民們正聊得起勁。
晚上9點,在連續接待了20多個移民后,李朝輝關上門,走出305辦公室。
這一走,他就再沒回來。
永訣
晚上9點30分,開縣人民醫院宿舍。
客廳里,醫院護士長楊代珍正在等丈夫回家。
她手里捧著一個提包,里面是丈夫的生日禮物——一件筆挺的商務外套。
此時,門開了。
一臉倦容的李朝輝走了進來。
“快來試一試新衣服!”楊代珍見丈夫回家,像小鳥一樣躥過去,“這是我親手給你選的生日禮物!”
李朝輝卻搖搖頭,徑直往臥室走去。
“我太累了,明天早上再試嘛。”說完這句話,他躺下了。
“你答應今天要試衣服,怎么說話不算話……”楊代珍嘟噥著,轉身做家務去了。
這一轉身,竟成永訣。
深夜12點,楊代珍干完家務活,走進臥室。
房間里出奇地安靜。
身為護士,楊代珍立即警覺起來——李朝輝平時睡覺會打鼾,可今天怎么一聲不吭?
她趕緊走過去摸丈夫的額頭,手上傳來一陣駭人的冰冷。
她又聽了聽丈夫的呼吸,竟然感覺不到氣流的涌動!
“朝輝!”眼前閃過丈夫黑黃色的臉龐,楊代珍慌了,趕緊進行急救……
幾分鐘后,李朝輝被送到醫院。
盡管醫院近在咫尺,盡管醫生全力搶救,可李朝輝的心臟再也沒有恢復跳動。
永生
2012年3月17日,開縣殯儀館。
低回的哀樂聲中,近千名干部群眾戴著白花、排著長隊,一步步挪向一具玻璃棺材。
棺材里,李朝輝安靜地長眠。
隊伍中,有縣委領導,有李朝輝生前的同事、朋友,還有數以百計的移民群眾。
跟著緩慢移動的人群,滴水村移民劉少勇看到了雙目緊閉的李朝輝。
這位自稱“老上訪戶”的漢子紅了眼眶。“我家的房屋拆了后,我三年不肯簽字,扭到扯皮。李主任經常給我做工作,到我家來了不知道多少次……”劉少勇說,“后來,我發現李主任做事踏實、處事公道,我才服了氣。”
短短兩天,上百位移民從各個鄉鎮趕來同李朝輝告別。其中包括20多個和劉少勇一樣的“老上訪戶”。
“把群眾當父母,視移民為親人。”李朝輝兌現了對群眾的承諾,卻只能對家人永遠食言。
在兒子棺前,父親李芝富的心碎了:“朝輝喲,你說等這段時間忙完了,你要好好陪我們,怎么現在就走了?”
在丈夫棺前,妻子楊代珍淚如雨下:“我送你的新衣服還在家里,你不是說過要試試的嗎?”
在父親棺前,兒子李紅東聲嘶力竭:“爸,你答應過要陪我跑步鍛煉的,你怎么說話不算話?”
3月18日,豐樂街道辦事處305辦公室。
辦公桌上,靜靜地躺著一本《重慶市鄉鎮(街道)領導接待群眾登記冊》。
登記冊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劃出一位移民干部最后的生命軌跡。
在“3月14日”這一頁,這條軌跡戛然而止。
在無數移民心中,這條軌跡卻在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