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近日,中央電視臺舉行了“提升CCTV節目在海外的影響力”專題研討會。曾在國際艾美獎供職十年,并為班夫國際電視節評委的法裔嘉賓喬治·克萊爾,以這兩大國際評獎活動為例,就國際電視獎的評獎規則、參賽須知、如何申請評委資格、如何協辦等話題作了主題演講。本文節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美國國際艾美獎
國際艾美獎是艾美獎的重要組成部分,參選標準必須是在美國之外制作的電視節目,被提名國際艾美獎的電視節目長度不得少于30分鐘。評選分為電視劇、紀錄片、藝術紀錄片、流行藝術、藝術演出、兒童和青少年節目等類別。
國際艾美獎非新聞娛樂類中有“電視電影”,“微系列”或“小型連續劇”,以及“系列連續劇”類別。電視電影要求時長大概一小時左右,最多九十分鐘;微系列或小型連續劇在十集左右;“系列連續劇”在美國有規定,必須要在一年播出24集以上。但因為電視節目的類型和形式一直在變化,所以參賽節目類別也可能進行相應調整,比如說取消某一類別或增加類別,但是類別總數會控制在每年10個左右。
以往一個國家只能選送兩部作品參評,現在一個國家可以任意選送若干作品。BBC對此非常積極,他們一般每年會選送20-30部作品參賽,會得到1-2個國際艾美獎。
國際艾美獎按參賽區域劃分為四塊:拉丁美洲(包括說西班牙語的一些國家)、歐洲、亞洲和非洲,以及所有說英語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及地區。每個小組的評委均來自該地區,以便更好地評選有關該地區的作品。評選流程:首先評委在本地進行評選,之后國際艾美獎全球管理團隊再到這些地區與評委進行溝通。最后,所有作品送至全球評選者面前,若作品來自于A國家,那么評審團中來自于A國家的評審就要回避。在最后一輪的全球評判中,四個小組中的各個參賽地要推薦惟一的最好作品,以保證整個評選的多樣性,而不是只限于兩到三個國家參加。
在國際艾美獎供職時,我們有兩個非常簡單的方式來進行節目判斷:首先你能不能贏得我的“大腦”,第二你能不能獲得我的“心”。“大腦”為專業感受,比如劇本怎么樣,設計怎么樣,表演怎么樣;“心”則是非常主觀的感受。比如你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節目嗎?這是電視的新探索嗎?你愿意在看過節目后進一步了解這個節目的主創人員嗎?你愿意再繼續觀看這個節目嗎?你希望這個節目取得進步出現新的內容嗎等等。
國際艾美獎的所有評委都要接受美國國際藝術學院的領導,不能向外界透露自己的想法。在看節目的過程中,任何一位評審都不可以當場表達自己的任何觀點,以免有影響力的評委或者是觀點強勢的評委影響到還未做出決定的評委。
加拿大班夫國際電視節
加拿大班夫國際電視節由加拿大電視臺主辦,主要致力于為世界各地的專業電視節目制作者以及新媒體研發人士提供業務擴展和技術創新平臺。班夫國際電視節設有最佳紀實節目獎、最佳娛樂節目獎、最佳戲劇節目獎、最佳兒童節目獎、以及全球電視界最有價值的大獎——班夫世界傳媒大獎等。
班夫國際電視節有很多獎項,僅紀錄片一項就有10-11個獎,關于歷史、人物、自然的等等。故事類獎項中也有各種各樣的電視劇,不僅有與國際艾美獎相似的獎項,還有長篇電視劇獎項。比如英國的一部電視劇已有47年歷史,一直在演。美國還有更長的電視劇也一直在播,并每年都得獎,很多觀眾都喜歡看。
兒童節目或青少年節目,類別層級較多。比如紀實類獎項,虛擬組獎項。而且這兩個獎項中的作品又分幾個不同的階層,即按照收看的孩子的年紀歸類,12歲以下的是一組別,12歲-17歲之間的青少年又是一組別??
與國際艾美獎相比,班夫國際電視節的評判過程更加自由一些,因為評委是通過因特網來收看參賽作品,所以“評審”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評委一天可以看20個參展節目,可以在一天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收看,
也可以分多天來觀看,可以自由選擇。所以參賽作者一定要“注意”:一個評委可能在一天看20個節目,你的節目只是其中之一。
班夫評審的組織形式也更加自由,例如我會和助手一起選擇每個小組的評判者、負責人,由他們來對整個評判過程負責。今年班夫電視節的評審團比較龐大,目前來自CCTV的同事就能組成3個評審團,每個評審團5個評委。比如“動畫”就是其中的一個評審團,央視的一位王先生在過去三年中一直在參加評審工作,而央視紀錄片頻道的同仁也會在今年的班夫節中擔任評審團主席。另外還有國際電視公司的同仁。一般來說,班夫電視節上會有60個這樣的評審團,每個團5個人,總人數大概300多人。
各評審團評審的都是非本地區的相關節目,比如說中國內地的評審團不會評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日本等地區或國家的作品。前期遴選出的作品會由“最終評審團”做出最終決定。在過去三年中,每一個小評審團中都有來自中國的代表。班夫的獎項層級很多,因此主辦方通常會把頒獎等時間錯開。
班夫國際電視節上,還有個類別叫“特別案例的歷史創造者”——聽起來很復雜,其實是“歷史和新聞報道”兩方面內容。參加這項評獎的大概有200-3
00人,雖然主體班夫節上有2000-3000人,但在這個小規模獎項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新的評選,比如“歷史紀錄片”里會評選“最佳運用歷史資料獎”等等,以側面反映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班夫國際電視節的評委評分由四部分分數構成。第一是節目質量;第二是原創性;第三是電視的精神力量——節目對電視媒體的價值貢獻;最后一項是中心思想,比如有一個電視節目做得非常好,非常感人,但那是講一個吸毒者的故事,那個吸毒者固然令人同情,但這個節目的“高度”不夠。還有就是所謂性愛影片和三級片,雖然可以做得非常漂亮,甚至在精神力量方面很有價值,但是在內容方面可能不會得到高分。
我們也希望在不斷的評判過程中完善評選標準,因為畢竟還沒有一個眾所公認的、完全公正的、跨越任何文化差異的標準。
如何參賽
盡管文化不盡相同,但首先要是一個出色的電視節目,第二要有觀眾緣。
為什么要參賽?非常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你希望得到更多資源。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制作、所有的內容都能得到大規模的資源支持,而在國際上獲獎,是一個捷徑。
參選國際電視獎并不難,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只需登錄你所中意的相關評獎的官方網站,下載并填好登記表即可。但有些賽事是需要支付參賽費用的,如國際艾美獎和班夫獎,這些費用被用來支持評選中評委的一些相關支出。
班夫國際電視節參賽費是300加元,大概2500元人民幣。國際艾美獎大約要350美元。英文參賽節目,費用可能要多一點,其他語言節目,可能費用比350美元要少一點。因為主辦方考慮到你為自己的節目加英文字幕,已經花了一些費用,這也是主辦方對非英語國家和地區的作品參選的一種鼓勵。四川國際電視節、首爾電視劇獎等,是不需要參賽費的,當地政府或相關機構承擔了所有費用。
參賽時還要注意的問題是一定要明確節目的所屬權。如果是合作制片,參賽前合作各方一定要溝通好,一旦獲獎的獎金分配問題。另外,同一節目的播出方和制作方不能各自報名參賽。
作為參選作品,首先不能選只有本國元素的太本地化的東西。另外還要注意,一些中國電視人所認為的“國際”和國際看中國的“國際”是有差別的。一定要選擇那些能被更多受眾理解的作品,而不是你所認為的本國“最好的作品”。當然,在這方面有時是可以“兩全其美”的,但大多時間會“南轅北轍”。
需要強調的是:既然報名了就要非常積極地參加,要提高你的獲獎可能性,甚至可以在每個獎項中都有若干作品參加。要想明白、看明白、讀明白每個獎項中的一些重要規定,進而判斷你的作品是否適合這個獎項。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規則去做或者進行調整才能真正有利于獲獎。其中,參賽作品的類別選擇很重要,類別一旦選擇錯誤,即便可以跟主辦方進行溝通,溝通的程度也是有限的,最后節目到評委手中,也很可能被他們以“這不是我的類別”為由置之不理了。
在參賽過程中,還可以觀察其他人是怎么參賽的,進而進行一些比較。也可以看看往屆作品,這都將使你的作品增加獲獎幾率。
一旦被提名,無論是哪一個獎項,你最好去參加最終的決選,因為被提名已經是非常大的榮譽。并且,節目被提名說明在評審團中有很多評委已經贊同或者認同你的作品,你要用這個榮譽去對自己及節目進行更多宣傳。你可以在賽事主辦地與工作人員或者評審進行交流,展示你的個人才華和風采。實際上被提名就表示你已經在那屆電視節上成為名人。比如班夫國際電視節是4月份公布提名,6月發布最終獲獎名單,這中間的兩個月如果利用好,你可以收獲更多資源。
如何申請做評委
所有這些國際獎項都可以在它們的官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小欄目,叫做“我想做評委”。你可以填寫與之相關的內容,主要是你的專業背景介紹。主辦方認證后,如果可以,你將成為評委。但像班夫和國際艾美獎的評委會主席是要由國際電視藝術學院的成員擔任(該學院成員每年會費1000美元),這些成員在做評委會小分支負責人的時候,要找到自己分支中的評委成員5-6人。比如CCTV臺長是這個評委會分支機構中的一位負責人,那么這位負責人就有義務去找到這個分支機構中的其他幾位成員。班夫國際電視節的空間很大,制片人、主持人、撰稿人、記者、編輯等等,都可以參與評委工作。
當然,很多人的夢想是成為最終評審席上的成員,但很遺憾,這是由主辦方指定的,別人無權干涉。你可以進行申請,但申請時可能主辦方早已確定了當年的最終評審陣容了。
關于賽事協辦
國際艾美獎主辦方不會賦予任何國家或機構主辦的權力,但協辦是可以商榷的。若想獲得“協助主辦國”的資格,首先必須是艾美獎國際藝術學院的成員。這是個會員制組織,交納1000美元即可入會。不過,班夫國際電視節可能有更多選擇,因為班夫每年要在世界各地找60個新評委,所以運作空間也會更多。
(本文稿件由易思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