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節”之后,缺乏可以撐起市場的新片上映,眾多影院不得不靠節前上映的進口片《碟中諜4》《地心歷險記2》和國產愛情片《愛》等維持排片。至此,從年前12月份中旬開始的觀影高峰在持續近3個月后終于告一段落:2月下半月,國內影院共產出票房約5億元,環比上半月大幅下降36%。即便可統計天數少了1天,如此降幅也意味著整個市場已經開始震蕩下行。
市場進入調整期
人次與票房雙回落
新片乏力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影積極性,從影院終端傳來的數據顯示,這半月國內影院共排出場次67萬多場,環比微增5%左右;但觀影人次只有1360多萬,環比縮水600多萬人次,減幅達近35%;產出票房約5億元,環比縮水近3億元,減幅高達36%,呈大幅回落趨勢。但整體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規模效應:放映場次大增近28萬場,放量70%以上;觀影人次放量近500萬,增幅達55%左右;票房增加近2億元,增幅高達62%。
縱觀2月,由于影院終端市場的持續拓展,國內近3000座影院的放映場次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月共排映142萬多場,環比1月擴容10萬多場,增速達8%;共有3500多萬觀眾走進影院,產出票房近13億元,如此成績雖然環比1月份微降10%左右,但考慮到可統計日期減少2天,2月份的戰績依然可觀。與去年同期相比,放映場次增量52萬多場,增幅達58%;觀影人次放量830多萬,票房增3億多元,增幅均超過30%。除了節假日因素外,《碟中諜4》的貢獻不容忽視。
院線經營模式待突破
受整體市場回落影響,在國內各院線榜單上,大部分院線的觀影人次和票房環比均大幅下滑。其中萬達電影院線這半月放映場次環比增12.7%,但觀影人次環比減約30%,票房減幅達36%。中影星美院線和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的觀影人次及票房減幅均達37%。上海聯和電影院線、廣州金逸珠江院線、北京新影聯
2dcaafefcde891ce6b29da2f79ec612b622a052dba471938965eefc78f14345e等院線的情況與上述院線大同小異。
以大城市大影院為主的院線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以中小影院為主的大地院線這半月也受市場大盤拖累:觀影人次環比和票房環比均縮水40%左右,甚至超過國內院線的平均減幅。電影市場的整體回落固然有周期性因素,但除了入市影片、觀影氛圍等因素外,也給當前院線的經營模式敲響了警鐘。
目前,國內大部分院線仍靠擴張新影院來提高整體實力以及市場占比,但一旦遇到市場低谷,很多隱藏的問題便集中凸顯,比如過于依賴節假日效應、過高的人員成本支出和影院租金支出,以及過于昂貴的設備等,都將攤薄院線和影院的收益。
當前,“降低票價”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入市影片的質量又難以有持續保障,如果院線和影院不改變高投入、低產出的經營模式,將很難實現良性運轉。
半月新增影院19座
在這半月國內影院票房榜單上,北京、上海和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大影院紛紛回到榜單前列,其中位于北京的首都電影院、耀萊國際影城和位于上海的萬達國際影城穩居榜單前三甲。在影院票房榜單前100名的影院中,位于北京、廣東和上海3大區域的影院占據38座,產出票房1.46億元,占去37.5%的市場份額;其中萬達院線有39座影院的名字出現在票房前100影院榜單中,占比市場份額的37.4%,而中影星美院線和中影南方新干線旗下的影院則占據11座和9座,各占比10%左右,三大院線旗下的59座影院分去58%的市場份額。國內電影市場區域的不平衡和院線之間實力懸殊依然是客觀事實。
即便是這些大影院,半月內的觀影人次和票房也大幅下降,最多降幅甚至高達75%。這半月,國內拿到影業資質的新影院只有19座,就數量而言,與上半月的32座相比減少了40%。2月全月,國內新增影院總數為51座,與火熱的1月份相比減少了56座,減幅超過一半。這也是自去年以來,單月新增影院最少的一個月。盡管現在就猜測影院投建降溫為時尚早,但與單純的數量增長相比,影院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將是影院投資者和運營者考慮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