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中旬,好萊塢獨立電影制作公司獅門影業(Lions Gate Films)宣布,以4.125億美元收購曾出品《暮光之城》(Twilight)系列影片的另一家獨立電影公司頂峰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
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獅門影業承擔頂峰娛樂總計5億美元的債務,并以現金或債券的形式再向其支付4.125億美元;作為這項收購的回報,獅門影業將獲得包括《暮光之城》系列和《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在內的一大批影片版權,片庫數量由此將增加到1.3萬部;更為重要的是,獅門影業還將獲得頂峰娛樂在海外市場所擁有的發行渠道,這有助于其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獅門影業董事會副主席邁克爾·伯恩斯(Michael Burns)表示:“這項并購是一樁1+1大于2的買賣。”
并購之后
獅門影業并購頂峰娛樂之后,獅門影業原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喬恩·費澤梅(Jon Feltheimer)和董事會副主席邁克爾·伯恩斯將執掌新公司;頂峰娛樂將作為獅門影業旗下的一個子公司獨立運營,原頂峰娛樂首席執行官羅伯·弗雷曼(Rob Friedman)和董事會聯合主席帕特里克·華茲伯格(Patrick Wachsberger)也將擔任領導職務,但具體崗位還在商討之中。
在并購計劃宣布之后,羅伯·弗雷曼和帕特里克·華茲伯格便與頂峰娛樂的員工進行了會面,披露了交易細節,并囑托員工們要繼續專注于手上的工作。
“我們告訴他們,我們將繼續經營手頭的業務,因為我們有很多電影要上映。”弗雷曼說,“繼續腳踏實地,維持頂峰娛樂的日常運轉,保證頂峰娛樂與獅門影業的無縫銜接。”
合并之后,獅門影業將在今年11月份重磅推出《暮光之城4:破曉(下)》(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 Part 2),;而3月23日,獅門影業還將推出根據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饑餓游戲》(Hunger Games)四部曲的首部。
“我們把兩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娛樂品牌融合在一起,把具有世界一流品質的兩個電影系列放在一起,建立在年輕觀眾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這將鞏固我們在全球的發行渠道,創建一個規模巨大的平臺,為獅門影業的股東帶來顯著的經濟收益。”喬恩·費勒梅和邁克爾·伯恩斯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
《暮光之城4:破曉(下)》和《饑餓游戲》將會如期上映,但這兩家公司其他17部原計劃今年上映的電影又會怎樣?這17部電影中大多都是中低預算的影片,經歷此番并購,如期上映似乎已不太可能。
今年1月27日,獅門影業和頂峰娛樂各有一部電影同時上映,一部是由凱瑟琳·海格爾(Katherine Heigl)主演的動作喜劇片《金錢第一》(One for the Money),另一部是由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主演的《窗臺上的男人》(Man on a Ledge)。2月24日,相似劇情再次上演:獅門影業的浪漫喜劇片《新好男人》(Tyler Perry's Good Deeds)和頂峰娛樂由阿曼達·塞弗里德(Amanda Seyfried)領銜主演的驚悚片《蹤跡難尋》(Gone)同時與觀眾見面。4月6日,頂峰娛樂出品、由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主演的動作驚悚片《白晝冷光》(The Cold Light of Day)將登陸大銀幕。而在一周之后,獅門影業的驚悚喜劇片《林中小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也將與觀眾見面。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原來的“仇家”變“親家”,上述一部或者多部電影改變檔期也就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獅門影業還打算在2013年推出三部影片,分別是愛情喜劇片《孕期完全指導》(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史泰龍主演的冒險動作片《敢死隊2》(The Expendables 2)以及動作驚悚片《背水一戰》(The Last Stand)——《背水一戰》將是美國動作巨星施瓦辛格卸任加州州長之后重返大熒幕的首部作品。頂峰娛樂則會在明年推出新的吸血鬼愛情片《溫暖的尸體》(Warm Bodies)、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片《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魔幻懸疑片《驚天魔盜團》(Now You See Me)和《Red2》。
盡管獅門影業和頂峰娛樂合并后,實力將大大增強,但業界許多人士對頂峰娛樂《暮光之城》系列影片的能否延續輝煌持懷疑態度。截止目前,《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在全球的票房總收入已經達到近40億美元。有樂觀者指出,2010年,獅門影業和頂峰娛樂美國國內的票房收入之合,已經趕超環球(Universal),達到10億美元;但悲觀者則反駁道,看看2011年吧,由于獅門影業表現欠佳,兩家公司的票房收入總和大概僅為6億美元。
并購前傳
獅門影業和頂峰娛樂是好萊塢兩家規模領先的獨立電影公司,總部均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莫尼卡市,兩家公司的辦公地相距不過幾個街區。早在2008年頂峰娛樂首次推出《暮光之城》時,兩家公司就已經開始就并購展開斷斷續續的談判。2011年,談判有了突破性進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關鍵因素:
一、《暮光之城》系列影片的成功使頂峰娛樂更具吸引力;
二、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加快了高成本大制作影片的制作步伐,以期在全球范圍內取得成功,這使美國電影公司間的競爭趨于白熱化。
三、獅門影業解決了與其第二大股東、億萬富豪卡爾·伊坎(Carl Icahn)的爭端,搬走了收購頂峰娛樂的最大絆腳石。現年72歲的卡爾·伊坎是一位在華爾街飽受爭議的投資者,以惡意收購著稱,有著“企業狙擊手”的惡名,曾在對雅虎前高層楊致遠的逼宮中扮演過重要角色。2010年3月,伊坎對獅門影業展開惡意收購。當時,伊坎是獅門影業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8.8%。他以每股6美元的報價要求將他在獅門影業的持股比例提高至30%,遭到獅門影業的拒絕。隨后雙方僵持不下,直到去年8月29日。眼看無法得逞,伊坎終于做出讓步,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4420萬股獅門影業股份。
雖說獅門影業對頂峰娛樂的并購之路漫長而崎嶇,但雙方的談判卻一帆風順,沒有太多的溝溝坎坎。
“談判不曾出現過什么戲劇性情節。”頂峰娛樂投資方分享傳媒公司(Participant Media)首席執行官詹姆斯·伯克(James Berk)回憶,“談判按部就班地進行,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獅門影業對頂峰娛樂的收購,是在周五美國股市收盤后宣布的。真正令許多業內人士感到意外的是這項交易并非短暫合并,而是一個徹底收購。
去年年初,頂峰娛樂的主要股權方——頂峰娛樂管理層、娜拉投資(Nala Investments)和私募機構Rizvi Traverse——曾考慮進軍電視制作領域,計劃借助《暮光之城》系列影片的風靡勢頭拓展相關業務。去年2月份,羅伯·弗雷曼和帕特里克·華茲伯格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著手這一計劃。
“當時,我們已經開始為拓展這項業務招募資金。”伯克說道,“與此同時,頂峰娛樂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收購對象,因此,與多方的談判就此展開。”
“這次并購不僅讓頂峰娛樂的投資方獲得了大量現金,也讓合并后的獅門影業有了更雄厚的資本和更猛烈的火力,來與其他六大電影公司分庭抗禮。”伯克說道,“這真是在合適的時機進行的一樁合適的買賣。”
伯克還認為,這一并購也將使分享傳媒受益。目前,分享傳媒與頂峰娛樂聯手進軍電視制作領域的五年計劃剛進行了一半,這項并購無疑將加快這一進程。分享傳媒成立于2004年,曾投資拍攝《辛瑞那》(Syriana)、《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查理的戰爭》(Charlie Wilson's War)和《幫助》(Help)等影片。
去年秋季,頂峰娛樂曾收到過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母公司柯羅尼資本(Colony Capital)的一份收購要約,但米拉麥克斯影業以制作小成本電影為主,相比之下,在電視制作方面有著良好基礎的獅門影業對頂峰顯然更具吸引力。獅門影業出品的電視劇以AMC有線電視臺播出的《廣告狂人》(Mad Men),Show Time電視臺播出的《單身毒媽》(Weeds)和《護士當家》(Nurse Jakie),Starz電視網播出的《風云市長》(Boss),以及即將在美國FX有線電視網播出、由查理·辛(Charlie Sheen)主演的喜劇《以怒攻怒》(Anger Management)最為著名。獅門影業旗下的Debmar-Mercury公司還有熱門情景喜劇《佩恩一家》(Tyler Perry's House of Payne)和《溫蒂·威廉姆斯秀》(The Wendy Williams Show)。此外,獅門影業還在積極開拓數字發行市場。喬恩·費勒梅已經暗示公司會計劃推出《暮光之城》系列電視節目。
TIPS
獅門影業
獅門影業有著一系列收購史:2000年收購影視公司Trimark;2003年收購藝匠娛樂(Artisan);2005年收購電影發行公司Redbus;2006年收購Debmar-Mercury;2007年收購獨立電影公司Mandate;2009年收購有線電視指南網(TV
Guide Network)。同年,獅門影業還入股路邊吸引力電影發行公司(Roadside Attractions)。
2011年11月,獅門影業宣布,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二財季里,公司共虧損2460萬美元,主要是因為《野蠻人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勇士》(Warrior)和《綁架》(Abduction)三部電影票房表現不佳。截至2011年9月30日,獅門影業共負債5.9億美元,不過它擁有13000部電影和電視劇的版權。
頂峰娛樂
借助于成功押寶《暮光之城》,自2007年起,頂峰娛樂逐漸從一家海外發行公司轉型為集制作發行于一體的獨立電影公司。2007年4月,頂峰娛樂完成了一次金額高達10億美元的融資。2011年3月,頂峰娛樂又完成一筆7.5億美元的融資——包括5.5億美元的定期貸款和2億美元的循環額度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