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太極”,必須溯一溯拳法來由,電影《太極》因此選擇了膾炙人口的“楊露蟬陳家溝偷拳”傳說——楊露蟬藉此融匯陳式太極,開創楊氏太極一脈。這一故事廣傳于宮白羽的武俠小說《偷拳》,后又曾被改編為《神丐》《太極宗師》等影視劇,大都風格正統。而將于國慶檔前后上映的《太極》,卻被冠之以“混血武俠”“蒸汽朋克武俠”等眾多名目,從半年前空降國貿地鐵站的五大高手圍攻版海報,到“繩命如此井猜”的延參法師跨界配音預告片,處處都予觀眾“不走尋常路”的誘惑。
毫無疑問,《太極》是有創意、有想法,并且風格凌厲的動作大片。影片突發奇想,將鐵路和火車進入中國的歷史提前了足足一百年,估計影片上映后,會有不少歷史學者按捺不住站出來對此痛斥一番。但從藝術角度,正是這一肆意妄為的舉動讓手足功夫和蒸汽時代的機械動力正面對撞,帶來難得的新鮮感,且順勢將武俠片這一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類型片種帶入多媒體時代的混搭潮流中,刷新武俠電影愛好者的年齡層級。某種程度而言,《太極》是《功夫》以來最令人欣喜的動作電影,它比《刀見笑》的趣味更大眾,比《武俠》的基調更明亮,堪稱武俠片陣列中的《歪小子斯科特》。
影片從最初預想中的一部拓展為三部曲,前兩部系套拍,并在一個月內 “兩極連映”。第一集《從零開始》講述楊露蟬的坎坷身世和他初到陳家溝的遭遇,穿插著楊和陳家溝百姓共御外侮、戰勝鋼鐵巨獸特洛伊的主體情節,以楊露蟬被陳玉娘招贅為婿做結。故事并不復雜,但勝在細節有趣。比如楊露蟬天賦異稟,頭頂生就一只犄角,名曰“三花聚頂”,一旦急火攻心便生異樣,先是迸發出超人的體魄,后便鼻血狂噴重重倒地,十足的漫畫風格。他在高人指點之下進入陳家溝,與各種深藏不露的民間高手一一過招,任何不起眼的日常物件兒都在太極的力量下變得不一般。馮德倫以頑童般的不羈心態玩轉各種手法,游戲、漫畫、默片,信手拈來,
從視聽上全面接駁新世代觀眾的欣賞需求。
相對而言,第二部《英雄崛起》的故事更加沉穩,手法也少了幾分賣弄。面對再次入侵的升級版強敵,影片反倒騰出不少篇幅鋪陳中西文化交鋒、新舊觀念碰撞之下的代際關系。馮紹峰飾演的不愛武功愛發明的叛逆小子與太極掌門人的父親陳長興之間的父子情,搶去新婚燕爾的楊露蟬小兩口兒不少風頭,而這種人物關系設置對于追求自我意識的年輕觀眾來說亦十分受用。除去更令人乍舌的人造飛機天威翼,此集結尾一段在王爺府宴前上演的高手過招,充分利用空間特色,且將美食元素雜糅其間,動作設計極為精彩,想必是洪金寶又一準備揣進教科書的得意段落。
圍繞馮德倫這位從偶像演員華麗轉身的新銳導演,出品方華誼兄弟為其搭配了包括監制陳國富、武指洪金寶、美術葉錦添以及編劇程孝澤、張家魯等超豪華幕后陣容,并捧出袁曉超這位動作電影的明日之星。雖然影片在宣傳過程中一直云里霧里概以“怪咖”來稱袁曉超,但終究難掩這位當世武術奇才、全國太極冠軍的光華,對后繼乏人的華語動作電影界,無疑是一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