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為期3天的第九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于長沙閉幕。據CSM媒介研究全國網收視數據顯示,本屆金鷹節舉辦的三臺晚會——開幕式文藝晚會、主持人盛典、頒獎晚會的收視率均列全國同時段第一。 金鷹獎方面,除各類參評節目數量創歷史新高外,本屆評選還首次增設了港臺演員獎。為期3天的金鷹電視藝術節期間,除了傳統的開閉幕式和金鷹國際論壇主體活動外,還推出了主持人盛典和金鷹明星走基層活動,在“獎”的主線之外,強化了“節慶電視”特質。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在介紹本屆金鷹節內容整體方案時表示,“本屆金鷹電視藝術節,突出了敘述方式的改變,同時表現力方面凸顯電視技術引領。運用了虛擬頒獎、在線包裝等多種形式,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覺感受。”
創新晚會展現“熒屏里的中國”
本次金鷹節開閉幕式晚會由湖南衛視承辦。開幕式總導演甘瓊介紹,本屆開幕式晚會的主題表達是“熒屏里的中國”,突出大氣、恢弘的氣質,彰顯電視業的成績以及電視人的艱辛付出和責任擔當。
而以頒獎為主線的閉幕式晚會則更注重電視人幕后的故事,同時,晚會在與觀眾的“互動”上很見巧思。總導演王琴介紹,“距主持人最近的觀眾席只有兩米”,同時特別增設了一道巨型LED電子門,“使頒獎典禮和演出節目無縫對接,加強了整臺直播晚會的緊湊度和完整度。”
總結本屆金鷹節的特點,湖南廣播電視臺宣管部主任陳湘表示,首先是有規模,主題活動數量創歷年之最,金鷹獎評選收到全國各類參評電視作品806部,創歷屆參評作品數量之最;其次是有創新,突出表現在主持人評選活動上,“獲得了各方關注”;此外,體現“主流”,本屆金鷹節增設了“金鷹明星走基層活動”;最后,本屆金鷹節還在編排上注重了整體性,衛視頻道連續三天下午進行直播,地面頻道湖南經視和廣播媒體全天進行整點直播。同時,本屆金鷹節還擴大了媒體報道范圍,邀請各級媒體記者近140位。
論壇:現代傳播與城市文明
本屆金鷹節首次將熱門話題引入金鷹國際論壇,業內人士圍繞“現代傳播與城市文明”展開了探討。論壇開設兩個單元。在“對話”單元中,國內外部分城市代表,傳媒機構代表和影視制作人,業界專家和評論人組成城市代表、傳媒代表、評論人三個方陣進行三角對話,發表了“城市的現代文明與歷史記憶”“媒體對城市文明的批判與監督”“媒體對城市文明的解讀與包容”等主題演講。“賞析與評述”單元則播放了國內外城市形象片和業界最新紀錄片。
知名紀錄片導演馬文(Nigel Marven),分享了有關城市和城市代表意象的紀錄片制作經驗與心得,他認為,紀錄片是關注人和城市的歷史和發展的表現形式,能夠幫助城市進行推廣和發展城市文明,吸引游客,提高城市的信譽和名望。同時,傳媒是具有教育意義的,通過紀錄片,可以促進跨文化的交流和溝通,呼吁人們關注生態環境。
亞洲電視大獎主席文樹森,介紹了新加坡政府如何通過媒體推廣普通話、凝聚國家的溝通力。同時提出了新的思考:隨著新媒體介入,新加坡的文化和文明如何在保持溝通和交流的同時,面對外來文化的考驗和挑戰。
首爾市國際合作部主任崔慶周在論壇上介紹了首爾的城市營銷策略、經驗和問題。2011年以來,首爾政府建立了營銷部門,專門負責城市的營銷,主要是在一些國外的媒體上刊登廣告、體育營銷和其他宣傳活動等等。并且每年的營銷主題不同,2008年是樹立首爾旅游中心的形象,2010是文化中心,2011年是充滿歡樂和趣味的首爾形象。從2007到2011年,首爾的旅游人次增加了70%。但在2011年,城市營銷工作遇到了問題,新的市政府壓縮營銷預算,由90億韓元減少到40億韓元,該部門裁員1/3,現在的營銷活動主要是要尋找一些低成本、高效率的營銷工具。比如在線營銷,網絡、Facebook等等,也會關注韓國明星。
臺灣公視國際部經理林樂群分享了作為公共電視臺,如何通過電視節目對都市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提出反省,并提供可能的解決辦法。
擁抱移動互聯網
第三代內容產品呼之欲出
論壇上,與會嘉賓指出,長沙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與湖南的電視發展有一定關系。“快樂的建設是成就長沙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重要因素。”湖南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歐陽常林說:“快樂的傳播對老百姓的生活,對一座城市的發展,是一股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面對當下的傳播環境,歐陽常林表示,雖然湖南臺已經有一系列的成功節目、品牌和主持人,但創新是當前湖南傳媒人亟需重視的問題。“湖南電視的創新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下一步,湖南電視的傳播要做兩件事情:一是積極打造第三代內容產品——《快樂大本營》是第一代互動性較強的娛樂產品,選秀類節目如《超級女聲》《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是第二代草根明星互動的產品。目前,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應該是第三代內容產品呼之欲出的時候,湖南廣電要積極探索、打造第三代內容產品,第三代內容產品一定是快樂的、融合的,覆蓋面更廣的。二是積極迎接“指尖傳播”(手機,平板電腦終端)。新媒體的傳播會把傳統電視的傳播優勢很好地對接起來,指尖傳播也需要優秀的內容產品,需要很好地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特別是和新媒體高科技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