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一個畫漫畫的來說,生活給予我的,不管是幸運還是坎坷,是快樂還是痛苦,是喜是憂是笑是哭,這所有的情緒與經歷,通通都可以成為付諸筆尖的素材。
——熊頓
熊頓,超人氣繪本達人。因《熟女養成日志》一炮而紅,被譽為中國版的高木直子。
2011年8月21日,熊頓被檢查出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后,在天涯論壇連載《滾蛋吧!腫瘤君》。她用超萌的畫風、搞笑的言語描述治療期間的種種痛苦和不堪,網友笑著欣賞,不知不覺中卻落下淚來。
漫畫,開啟美好人生
熊頓,本名項瑤,1982年出生在浙江麗水。之所以叫熊頓,是因為她喜歡科學家牛頓,同時又喜歡熊。
熊頓從小就喜歡畫漫畫,并且極有天賦。閑暇之時,她的腦子總會漫無邊際地想象,并揮舞起手中的畫筆。不多時,所思所想便能在畫紙上呈現出來。
2001年大學畢業后,熊頓只身來到北京,做了一名“北漂”。生活在大城市,壓力巨大。何以為生?還是漫畫。
熊頓一邊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做插畫師,一邊構思著自己的創作。她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藍本,畫出了爆笑長篇漫畫《熟女養成日志》。書中記錄了一個女生從2歲到28歲的心路歷程:16歲時,經歷過懵懵懂懂的初戀;23歲時,社會新人憧憬辦公室戀愛;24歲時,從各種戀愛傷痛中慢慢成熟;26歲時,開始為步入婚姻而努力;28歲時,雖然跌過痛過,仍然很想戀愛結婚。
從小到大,熊頓都有一個“腦內小劇場”。當遇到挫折、處于瓶頸期或靈感消失的時候,她就把現實中不能實現的事情放在“腦內小劇場”里想一想。幻想中的她,是一個光芒萬丈、無所不能的人!再次回到現實中,她依然帶著那份非凡的能量。作為“漂”一族,蝸居自然不能不提。在《熟女“房”事心經》里,熊頓便記述了她的“房”事。來北京以后,她不停地找房、不停地搬家。她曾遇到一個合租伙伴,把她剛攢錢買的電腦“大卸八塊”。最慘的一次,她被房東趕出來,連夜奔忙找房子。最無奈的一次,她剛費盡心思把房間布置好,就接到了房東要求騰房的電話。當她攥緊拳頭,終于存夠首付時,房價蹭蹭地躥遠,拋下了迷茫的她。最終,熊頓沒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熟女單身日記》和《熟女“房”事心經》等作品,讓熊頓一炮而紅,她被媒體譽為中國版的高木直子。
有一份工作,又能賺外快,熊頓倒也想開了,放開來去享受生活。仗著自己壯漢型的體格,她晨昏顛倒,三餐不定,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吃大肉。熊頓愛吃北京特有的“鹵煮火燒”,一種把豬腸、豬肺頭、豬肥肉片、豆腐泡和名叫火燒的燒餅煮在一起的食物,帶湯,泛著一股青光,彌漫著一股腐敗的香氣。吃的時候,必須放上大量的芥末、韭菜花,她才不管那是不是膽固醇過高呢。節假日來臨,熊頓便呼朋喚友去游山玩水,日子過得五光十色,心情則是無比地欣欣向榮。
腫瘤,突如其來
2011年8月21日清晨,熊頓剛起床走到房門口就轟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
室友艾米著實被眼前的情形嚇到了,慌亂之中,她連忙撥打了急救電話。于是,還沒來得及穿衣服的熊頓被火速送往醫院。
經過一系列繁瑣的檢查之后,醫生說,她患了非霍奇金淋巴瘤,需住院治療。
住院,是一個分水嶺,把熊頓帶到了與此前完全不同的世界。睜眼就是灰白的天花板,每天就是打針、吃藥、體溫、白血球增減,日子非常無聊。
在外工作的熊頓給爸媽打電話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所以生病之后,也想著不要告訴爸媽。她叮囑大家一起要保密,但還是有朋友給她爸媽打電話說了這個消息。父母心急如焚,連夜坐飛機趕到她身邊。
于是,熊頓和朋友偷偷溜出醫院給爸媽定了賓館,并在房間里悠然自得地吹空調看電視,急得醫生團團轉。她寬慰爸爸媽媽說:“摔倒算是因禍得福了,因為意外地發現了這個病,還處于Ⅰ期。你們放心吧,治愈率很高。”
剛住院時,熊頓沒覺得有多少痛苦。直到母親陪床的第一夜,熊頓覺得肩膀和背部很酸,便讓母親幫她揉揉。突然,一陣劇痛如急風暴雨般襲來,這是她第一次經歷死去活來的疼痛,“就像有人把手伸進胸口,使勁捏我的心臟”。上監護機,打止痛針,忙亂了大半夜,病痛才稍有緩解。從那時起,她才不敢怠慢,重新打量起住院的日子。
找樂子絕對是熊頓的強項,化療后剃了光頭,熊頓想到是洗臉時順便把頭也洗了,既方便又涼快。化療兩天后,癥狀緩解了,熊頓第一件事是照鏡子發現自己的細脖子又回來了。
自得病以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熊頓從沒當著父母的面哭過。這次,對著鏡子中的那個病了的自己,所有的傷心痛苦恐懼擔憂,一個接一個地涌現,直到將她吞沒。此時的熊頓“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熊頓慢慢清醒,她告訴自己:不怕不怕,人都有低落的時候。生病固然可怕,但是心態和精氣神要好,不能自怨自艾,只要抱著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就沒有走不出的困境。
正能量,感動網友
2012年2月2日,熊頓在天涯“開樓”。漫畫開頭說道:“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剛起床走到房門口就轟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
在醫院檢查時,要做胸腔穿刺。熊頓在漫畫中形容,從胸口穿刺出來的是兩條“肉絲”,“像兩條蟲子,也可能是外星人”。恢復之后,她把穿刺的傷口形容成“青春痘”一般。于是,她又恢復了精神,要吃巧克力,要吃橘子罐頭,要看美劇,還要聽歌。
熊頓住院之后的主管醫生是一位帥帥的梁醫生。漫畫中的熊頓雖然身有腫瘤,但仍然作花癡狀向往著梁醫生。直到有一天知道梁醫生已經結婚生子,又作出很失望的樣子。從胸外科轉到血液科之后,主治醫生變成了另外一位小個子帥哥郭醫生。于是,漫畫中的熊頓又開始向往郭醫生。
如此這般,樂觀的熊頓把“粗神經”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住院后為了“討好”英俊的梁醫生,任性地要朋友給自己帶化妝品;親屬聽醫生講述病情時嚇得要命,病人本人卻拿著平板電腦“切水果”;趁媽媽外出,偷偷給自己煮碗酸辣面……
直到現在,熊頓已經做了7期化療。年僅30歲的她,用詼諧、調侃的漫畫語言,“直播”著自己與“腫瘤君”貼身“肉搏”的苦中作樂、笑中帶淚的過程。
這樣的抗癌故事,鼓舞了很多人,網友親切地稱她“勵志姐”。
有網友在看到“兒行千里母擔憂”時稱,剛看到漫畫時,覺得很搞笑,后來看到那張“我也以為長大后就不會依賴媽媽了,可是……”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一個人孤身在外才知道想家的味道,熊頓姑娘是個堅強、有才、樂觀的好姑娘,衷心祝愿她早日康復。
網友“煥影”說:“姑娘太可愛了。腫瘤這玩意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所以姑娘在不要勞累的基礎上繼續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吧。”
網友qqzhb183說:“苦中作樂啊,什么病痛都是浮云,相信樓主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非常樂觀的人。”
網友rdolphin說:“剛才看帖看得心里堵得慌,現在看了樓主的漫畫,又被她的樂觀所感染。”
在熊頓所有漫畫中,轉發率最高的一幅是:熊頓回憶小時候和媽媽一起睡覺的情景。在漫畫旁白中,熊頓寫道:“我以為長大后不會再依賴媽媽,可是在發病后特痛苦的那幾晚,我卻一定要牽著媽媽的手才能入睡。老媽的手溫暖粗糙,卻是讓我安然入睡的慰藉。”
新浪微博里,王菲、陳坤、姚晨等眾明星大腕兒都是她的鐵桿粉絲。姚晨在微博中稱,“哈哈,親愛的熊頓君,每次看你和腫瘤君各種幽默智斗,開懷又感動。寫序沒問題,寫好交給你。”
姚晨沒有食言。果然,在今年9月出版的《滾蛋吧!腫瘤君》一書中,姚晨等明星和曾患腸癌的天使基金創始人薛蠻子一起傾情作序。
后記
采訪中,熊頓從未主動提起腫瘤。她說現在她最煩的事就是不斷增長的體重,晚上睡覺感覺脖子下面都枕著肉,難受死了,要到什么時候能減下去呀!相比腫瘤,熊頓此時更擔心的是形象問題,她甚至想到以后瘦了,皮膚下垂的難看樣子。
本來,熊頓只是想和網友分享這段經歷,沒想到有天一覺醒來,她居然火了。這正如CCTV的《電視周刊》播報中,白巖松說:“也許她還不能完全有把握立即治好自己的病,但她能不斷地讓自己的正能量增長。樂觀、堅強、有事做,正能量增長了,也許負能量就能消退,不是嗎?”
搞笑語錄
·媽媽現在變成了緊張大師。我咳嗽一聲,她立刻就睡不著覺;我擤個鼻涕,她就會添兩根白頭發;甚至連我流點汗,她也會急得團團轉,想不通我流的是什么汗,是不是病又犯了什么的……
·今天吐翻了,醫生說是好現象。因為化療反應在我身上,說明腫瘤“那小子”也夠嗆!所以自由地吐吧!嗷嗷嗷!
·這幾天疼得厲害,躺不下來,睡覺也只能坐著,結果屁股承重過大極其酸麻。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坐在馬桶上,把屁股部分空出來減少壓力,還真靈!
編輯/麻 雯 mawen214@16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