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住在哈羅公學的山下,一直覺得它的名氣特別大,但沒想到在英國的私立學校排名中,也才不過排到30名左右
開學了,11歲的女兒進入了初中。9月5日,我送她去學校,開始了新階段的英倫學生生活。
去年至今年,我們都在不停地為她選學校。回想這一年多的“擇校”過程,中間的經歷頗為周折不易,也許并不比在國內輕松多少。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選公校,還是私校。
英國的好大學,像牛津、劍橋,據說70%的學生來自私立中學。私立學校學費貴,但升學率高。除了學習,據說還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英國傳統禮儀和文化。
一開始,我們也曾考慮讓女兒入讀英國的私立學校。但在英國多年的朋友給我們的建議是,不用那么早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去,等上高中時再送也不遲。
我又上網查了相關學校和費用。英國的私立學校,一般分為三類——混校、男校、女校。查看排名才發現私立學校確實都非常好。因為我們住在哈羅公學的山下,一直覺得它的名氣特別大,但沒想到在英國的私立學校排名中,也才排到30名左右。費用方面,如果選擇住校,一年需要3萬英鎊左右(相當于人民幣30萬);如果不住校,則在1.5萬至1.7萬英鎊的樣子,對于我們來說并不輕松。
況且私校也并不是說你掏錢就能進的,還需要考試。女兒申請中學時,在英國剛上了不到半年學,此前她在美國讀了10個月的書,再之前一直在中國上學,我們擔心她過不了考試關。
于是我們決定放棄私立學校,只考慮公校。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決定選重點,還是非重點。
我們先把目標鎖定在鎮中心的一所中學。按我們的理解,這個學校是鎮中心唯一的中學,應該是不差的。再加上它距我家距離最近,所以,去年12月,我們就把這個學校作為第一選擇提交上去。
之后有一天約朋友聚餐,席間談到此事。當他們聽說女兒要進的是鎮中學,都驚呼:千萬別進那所學校!
我不解。朋友解釋:那所學校的教學排名成績很差,在鎮上一直是倒數的,最大優勢只是籃球。此外,據說學校秩序很亂,中學生中竟然就有吸毒現象。
“你想啊,一個學校的最大優勢不是學習而是籃球,不夠可怕嗎?”朋友說。這位朋友一直帶女兒住在我們所在的鎮上,前兩年也面臨選擇初中的問題。她女兒上的是附近另一所名叫Whitemore的中學,現已考入倫敦近郊的一所gramma school高中(直譯叫語法學校,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重點中學)。
有了朋友的提醒,我們立即去鎮上重新提交方案,把Whitemore作為第一選擇。這個時候,所有的通知沒有下來,我們只能祈求女兒不要進入鎮上的那所高中。過了一段時間,通知下來了,女兒還是被安排到鎮上的那所中學!我們急了,再次申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第二次申請的時間已經過了人家的截止時間,所以只能按照第一次提交的要求進行分配,只有當Whitemore有空位置時,才會考慮我們的再次申請。
此時,所有學校包括私立學校的申請時間都已截止。我們想,如果女兒真的被分進鎮中學,我們就選擇離開英國,大不了再回美國去,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幸運的是,后來又來了通知,WWhitemore有了位置,需要我們立即確認是否要上。
要!當然要!謝天謝地。
前幾天同事幫著查了一下這所學校的背景,政府的排名用詞是Outstanding(杰出)。這意味著,這所學校是當地公立學校里數一數二好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