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通過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現狀調查與瓶頸分析,總結了知識產權融資特性及其規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創新的融資模式;針對知識產權的特征、知識產權融資的獨特性及其融資瓶頸和影響因素,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科技型中小企業; 融資模式; 知識產權; 對策建議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
(一)融資現狀
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資金需求量大、融資風險高、對外源性融資依賴性大的固有融資特性。2009年課題組針對濱海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問卷150余份,獲取有效問卷87份;涉及“企業概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調查”及“知識產權融資調查”三大方面。總體上,印證了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諸多融資困境及困境成因,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1.有關濱海高新區“企業概況”的調查顯示:科技型中小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1 000萬元以下資產規模的企業占調查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行業主要分布于電子與信息技術以及其他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中,分別占30%和20%左右;企業性質以私營和股份制為主,分別占63.86%和19.28%;在被調查的8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僅有5.75%的公司股票已經上市,比例較小。
2.有關濱海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調查”統計顯示:濱海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為銀行借貸與投資者入股,分別占51%和19%;融資用途較多且分布比較均衡,主要涉及產品研發、招募管理人才、購買設備、開拓市場等8個方面;調查顯示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過高及融資觀念落后是造成企業融資障礙最主要的原因。
3.有關濱海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87家企業中,擁有自身的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有30家,僅占34.48%;且其中僅有4家企業利用自身知識產權進行了融資,比例為4.6%;其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融資的方式全部為“知識產權作價入股”,這說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式尚需推動。至2011年,天津市已有47家企業獲得了共3.8885億元的專利權質押貸款。
調查還顯示“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知識產權評估制度不夠健全”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不夠完善”是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知識產權融資的主要障礙,也是天津市在知識產權投融資方面需要特別予以關注與改善之處。
總之,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而且對市場波動的風險承受力差,經營狀況不穩定,難以形成競爭力,融資渠道相對狹窄,融資難的問題十分突出。
(二)問題分析
筆者認為造成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1.政府方面
目前,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直接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表現為政府引導不足、撥款力度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不足。如對風險投資的政策支持上還未形成一套完備的稅收優惠、國家補助及資金擔保體系。同時,與創業投資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挫傷了私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2.銀行方面
銀行不愿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有科技型中小企業固有的融資難特征,也有其自身的資信狀況和目前整體信貸技術、評估體系的原因,表現為:(1)科技型中小企業資信狀況不高;(2)信息不對稱,風險與收益不對等;(3)信用制度及抵押擔保體系尚不健全。盡管政府要求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但其所能獲得的貸款總量仍然偏少,與科技型中小企業需求不相適應。
3.資本市場方面
(1)股票上市門檻偏高
股票市場是成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我國股票市場起步較晚,存在著諸多的融資制度障礙。同時,股市不僅上市門檻高,且在主要服務于國企改制和擴大融資渠道的政策下,科技型中小企業很難進入股票市場的通道,加上股票市場嚴格的管制條件,無法滿足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目前,雖有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但上市公司的總量偏小、門檻偏高。
(2)債券市場發展緩慢
與國債和股票市場相比,企業債券市場在整個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仍處于微不足道的從屬地位。此外,由于極少中小高科技企業能夠發行公司債券,因而對于絕大部分尚未取得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債券市場籌集資金這條路同樣難以通行。
4.風險投資方面
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發展迅速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風險投資公司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看,都尚處初創階段,經濟實力普遍不雄厚且運行不規范。加之我國經濟環境的影響,風險投資公司的作用并不明顯,遠不能支撐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任。目前我國大多數建立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還不可能依靠風險投資來緩解外源性資本缺口。
5.相關法律法規方面
目前,我國一些與技術創新有關的領域,如風險投資、科技投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還處于無法可依的局面。現有的法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也十分薄弱,許多科技立法還只是行政條例或政策文件,缺乏應有的法律效力,權威性不高、約束力不強。同時,與風險投資相適應的政策法律尚不完善,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風險資金管理辦法。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征及融資現狀表明,創新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十分必要。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創新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主要融資渠道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債務融資、股權融資、政府(或其他社會團體)資助。
1.債務融資
債務融資,特別是銀行貸款,是目前我國各類企業,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居主導性地位,支配著我國大部分的社會資金,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股份制銀行也正在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融資對象。
2.股權融資
科技型中小企業也可以從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IPO融資(首次發行上市的簡稱),是指公司通過公開上市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科技型企業可以選擇的海內外IPO市場包括國內主板、國內中小企業板以及剛剛推出的國內創業板、美國NASDAQ市場、香港創業板、新加坡股市等市場。
3.政府資助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以下簡稱創新基金)是我國政府為鼓勵科技創新和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而設立的,是我國最早的、專門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中央政府專項財政政策基金,也是目前中小科技企業申報成功率較高、獲資助數額較大的專項基金。從全國范圍看,創新基金使用至今,已培育了數千個科技型中小企業。
政府專項基金的設立對于緩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的匱乏,優化我國產品和產業整體結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僅靠政府支持是不夠的,需要利用市場機制,開辟多渠道融資之門。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創新模式
知識產權融資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自身的知識產權優勢獲取資金來源,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我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知識產權投資入股
知識產權投資入股是指在公司設立時出資人以經過評估的知識產權為投資的注冊資本,以獲取對價股權的出資方式。對于企業可以運用有價值的知識產權獲得經濟效益,對于權利人可以通過投資將知識產權變成無形資產。
2.吸收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又稱創業投資)是向科技型的高成長性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資本,并為其提供經營管理和咨詢服務,以期在被投資企業發展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獲取中長期資本增值收益的投資行為。完整意義上的風險投資運作包括籌資、投資、撤資三個階段。而吸引風險投資的關鍵是培育優質的投資項目。
3.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是指企業或者個人通過擁有的商標、專利、著作權(版權)等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該過程涉及到包括擔保機構、商業銀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估機構等利益集團的多方博弈關系。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五部委推動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截至2011年6月全國累計實現專利權質押3 361件,質押金額達人民幣318.5億元。
4.知識產權證券化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指企業將其擁有的知識產權等轉移到特設機構,再由此機構以該資產作擔保,經過重新包裝、信用評價等,以及信用增強后發行在市場上可流通的證券,借以為企業進行融資的金融操作方式。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創新,知識產權證券化對于建設多層次金融市場、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具有重要意義。
5.知識產權回租
知識產權回租融資是指承租人先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出售給出租方,然后再將其租回使用的一種融資方式,是債務融資方式的一種。知識產權回租實現了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知識產權的經營風險;有利于促進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保護權利人的權益;還可使租賃雙方獲得節稅優勢。
6.知識產權信托
所謂知識產權信托,是權利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知識產權及其衍生權利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對知識產權進行管理和處分的行為。知識產權信托融資可以采取證券化的形式,也可將風險投資引入知識產權信托。
以上融資創新方式在發達國家已經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對我國來說,一些融資方式屬新事物,需要積極探索。
三、實現知識產權融資創新的對策建議
(一)宏觀:發揮政府的調控力
政府功能的發揮首先體現在為融資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表現為具體的融資模式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在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定位上需要把握一個原則,即“介入但不包辦,管理但不干預;引導而不干涉,支持而不控制”。
1.改善外部融資環境
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是知識產權融資能否順利推行的一項重要因素。政府需集中精力改善融資環境、完善相關制度;建立信用保證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在知識產權商業化、產業化的過程中積極發揮領導、參與、協調、規范、管理等多種職能,通過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導、支持交易市場的發展,成為市場建設的主要推動者和協調者。
2.完善知識產權質押制度
(1)完善知識產權質押制度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我國在知識產權質押的法規制度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完善之處。知識產權質押的特殊性決定了知識產權質押的實現雖可以套用有形資產質權實現的方法,但實施結果卻未必理想。顯然,正是因為過分強調權利質押與動產質押的近似性,而忽視了權利質押制度自身的特點,最終使知識產權質押的某些法律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建議銀監會會同知識產權局等有關部門牽頭制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操作規程及實施細則。此外,為了保障質權人(金融機構)債權的實現,應當減少對出質人(企業)權利的限制。安全性與收益性涉及一個利益博弈問題,立法應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2)擴大知識產權質押和擔保的標的范圍
我國擔保法中規定知識產權中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可以設定質押,但由于知識產權存在的法律風險及變現風險,且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較弱,建議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有形資產抵押及擔保相結合,以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
3.扶持引導風險投資
政府在風險投資業發展中,尤其是在發展初期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已被實踐所證明,我國政府在風險投資的培育和發展過程中應當扮演好規劃制訂者、環境創造者、政策支持與服務者及風險監管者的角色,充分發揮扶持引導、保駕護航的作用。為風險投資發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加大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風險投資業的投融資體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監管體系。
4.促進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開展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一種資產收入導向型的融資方式,突破了傳統融資方式的限制,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國資產證券化處于起步階段,適用政府主導型的證券化模式。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順利開展,加快其推行速度,建議政府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證券化主管機構;完善與知識產權證券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相關稅收制度;完善相關會計準則;加強金融監管機制;培育適合知識產權證券化的交易體系。
5.引導激勵原創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我國現行《公司法》規定無形資產的出資可以高達70%,但科技型中小企業內在創新動力不足,缺乏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難以做大做強。建議政府可以采取引導、激勵以及鞭策的措施,對具有原創性技術的企業給予大力度的扶持,爭取培養更多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高科技企業。
6.推動較成熟的企業創業板上市
在我國創業板市場上市的企業多屬高新技術產業或市場前景極佳的傳統行業,隨著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從證券市場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建議各級政府應不斷地扶持發展良好的高科技公司,加強監管,鼓勵成熟的企業到創業板市場融資,形成對風險投資的退出保障機制。
7.完善創新基金的投資運行機制
由于企業缺乏持續創新精神和發展后勁不足,政府創新基金很難選到真正好的項目。要通過宣傳培訓、建立網站擴大創新基金的影響,為創新基金的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不斷改進創新基金的現有管理模式,加強對創新基金效果的跟蹤與評價,讓創新基金真正起到激勵創新發展的實效,是政府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中觀:成立知識產權融資服務聯盟
要加強金融機構、評估機構、交易市場等中介服務體系的建設。
1.發展和完善各類中小金融機構
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期急需金融資本的支持,應該充分發揮銀行間接融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作用。商業銀行要創新經營理念,發展和完善各類中小金融機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開發非國有金融機構市場,以增加金融體系中的競爭程度;其次,完善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督法規、制度和監管體系,對中小金融機構加強監管;最后,對現有中小金融機構進行經營機制轉換,促使金融機構實現真正的商業化經營。
2.加強中介服務體系的建設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中介體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為企業融資服務的中介服務體系包括律師事務所,融資輔導中心,信用擔保、資信評級、資產評估機構,交易市場以及專門為高科技中小企業創業融資服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認證服務機構等。通過組建中介服務聯盟,加強中介服務體系的協調溝通,為解決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搭建一體化服務平臺。
(三)微觀:提升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業要充分發揮融資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市場占有率、資信等級,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提高企業的資信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業要增強知識產權融資能力,就要從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提升管理者的素質、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建立信用管理體系等方面做起,提高企業的資信水平。做好誠信企業才能為再融資鋪路。
2.提高知識產權開發、使用、保護能力
(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企業在科技創新活動的評估立項、研究開發、商業化等各個階段,都要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對技術創新成果進行保護。
(2)增進產學研合作創新
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創新,可以形成綜合交叉優勢,縮短取得專利、版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期限,把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快速推向市場。在產學研合作創新過程中,企業應根據市場導向選擇合作項目、加強與合作方的互動和反饋。
(3)完善研發人員的創新激勵機制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本質決定了其對人才資源有強烈的依賴性,其科技研發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持續發展水平和未來融資能力。企業創新激勵策略的目標應是在企業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吸引研發人才并使其為企業提供持續服務,激勵其產生更高的績效。●
【參考文獻】
[1] 成思危.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J].管理世界,1999(1):2-7.
[2] 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5(7): 35-44.
[3] 苑澤明.知識產權融資的風險、估價與對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42-53.
[4] 趙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融資制度創新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87.
[5] 黃靜,袁曉東.知識產權信托與科技成果轉化[J].軟科學,2004(2):54.
[6] 周天泰.知識產權融資的法治研究與建議[D].華東政法大學,2006:117-118.
[7] 尹艷冰,趙濤.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激勵[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132-133.
[8] 盛輝.論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45-147.
[9] 黃順春,余麗萍.非貨幣性薪酬的特點及運用[J].經營與管理,2007(10):68-69.
[10] 劉麗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對社區銀行的制度需求[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6):37-40.
[11] 史蕾,路正南.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89-291.
[12] 楊建君,梅曉芳,石立江.股權集中度、創新承諾與創新方式選擇關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48-54.
[13] Stiglitz J and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 3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