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源一直被強調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源泉,國內外學者在資源基礎觀的基礎上對傳統資源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新競爭”背景下,一種新的資源形式—網絡資源,在企業競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動態能力作為橋梁作用論述了網絡資源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系。
【關鍵詞】網絡資源 競爭優勢 動態能力
到20世紀90年代,企業競爭優勢基礎已經超出了單個企業自身的能力和資源范圍,西方跨國企業紛紛從對立競爭轉向了大規模的合作競爭。因此,企業必須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持久的能迅速回應外部環境變化并為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力優勢的獨特能力,即動態能力(wu,2010;馬鴻佳、董保寶、葛寶山,2010)。因此,本文試圖將研究網絡資源、動態能力和競爭優勢整合到一個框架中,研究三者之間的基本邏輯關系。
一 相關研究述評
1.網絡資源研究現狀
理論界對網絡組織也做了大量研究:Dore(1983)、Powell(1990)、Vzzi(1997)、Langreth(2003)等許多學者強調網絡組織的學習與創新功能,通過關系性學習或創新而獲得準租金。我國著名學者林潤輝、李維安認為網絡組織是一個由活性結點(結點具有決策能力)及結點之間的立體聯結方式與信息溝通方式構成的具有網絡結構的整體系統。而正是在節點之間的聯結會生成一種被資源基礎理論所忽視了的網絡資源(鄔愛其,2005)。Gulati將企業之間縱橫交錯的聯系視作一種不可模仿的資源,明確將其定義為網絡資源。
2.競爭優勢研究現狀
Selznick于1957年首次提出了詳細的競爭優勢的概念,即所謂的競爭優勢,就是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超越或勝過其他競爭對手。并能夠在一定時期之內創造超額利潤或獲取高于本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屬性或能力。我國的董保寶、葛寶山將競爭優勢定義為,企業利用所控制的資源和內部培育的能力在市場上獲取的高額績效并占得領先地位,以此循環往復維持這種有持續待發的屬性。
競爭優勢的維度方面,Schulte(1999)對競爭維度進行了詳盡的劃分。他以競爭優勢發展序列的方式將競爭優勢劃分為三個維度,即效率、功能和持續性。本文將借鑒他的研究,將競爭優勢劃分為三個維度:效率、功能和持續性。
3.動態能力理論研究現狀
動態能力指出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能力,如何培育、保持和增強組織能力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Teece 等(1997) 推出了動態能力構架,定義動態能力是企業為了適應環境變化而整合、構造和重新配置內外部資源和能力的能力。而Teece在1998年重新界定動態能力為“感知與把握新的機遇、重新配置和保護知識資產、能力、互補性資產與技術,以實現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為從知識角度研究動態能力獲得競爭優勢指引了方向。從上述文獻中可以看出,Eisenhardt 等(2000) 把動態能力看做是組織和戰略的慣例,企業通過這種慣例實現新的資源配置。董俊武、黃江圳和陳震紅(2004)認為,企業動態能力是指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基礎能力。
本文將動態能力界定為:通過識別市場機會,從外部環境獲取資源,并在內部整合與重新配置現有資源與新資源,借由組織集體學習,發現新機會,創造新資源與能力,能夠給客戶帶來價值增值的產品和服務,從而使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的一種能力。因此將動態能力劃分為四個維度: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
二 從網絡資源到競爭優勢—如何創造競爭優勢
網絡資源規避了傳統動態資源的缺點,使競爭優勢具有持續性,由此帶來的動態能力將源源不斷地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Stratman和Roth(2002)從資源的角度研究了企業資源規劃能力的構建,認為企業必須獲取稀缺的資源,由此形成的動態能力是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也是企業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如果企業不能獲取所需的網絡資源要素,企業的動態能力將失去來源,或者原先的動態能力不能得到擴展與發展,企業發展便會逐漸地滯后于市場的要求,企業的競爭優勢也會逐漸喪失。環境適應能力強調了企業對外部環境的反應能力。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是不確定的,企業無法預知外部環境中的客觀事件的發展和態勢。外部的不確定性要求企業在利用網絡資源獲得動態能力時不斷加強外部信息的獲得以加強適應能力。網絡資源越廣泛,企業便會對外部環境做出比競爭對手更加迅速的反應,以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建立競爭優勢。
三 小結
本文認為動態能力的各個維度與競爭優勢的各個維度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因此企業要維持競爭優勢,必須保持企業各類能力的動態性。當新的變化產生后,企業必須重新進行戰略審計,對相應的能力結構進行升級和創新。隨著競爭的加劇,勢必要求企業不斷做出戰略反應,具有比競爭對手更快、更有效地進行戰略轉型的靈活性,對快速的變化做出反應的能力,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鑒別有價值的資源的能力,所以企業的動態能力必須不斷變化來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符正平、彭偉、劉冰.基于跨時視角的聯盟組合過程研究與概念框架構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
[2]林潤輝、李維安.網絡組織—更具環境適應能力的新型組織模式[J].南開管理評論,2000
[3]董保寶、葛寶山、王侃.資源整合過程、動態能力與競爭優勢:機理與路徑[J].管理世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