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政府如何支持企業,用何種手段支持,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導與推動,已成為“走出去”戰略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借鑒國外政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浙江省在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支持措施建議。
【關鍵詞】企業“走出去” 國外經驗 政府支持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浙江省正在積極推動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貫徹實施“走出去”戰略中,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固然扮演著主角,但是也必須看到,政府如何支持企業,用何種手段支持,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導與推動,已成為“走出去”戰略中的重要因素。政府的有效支持和推動可以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本文通過借鑒國外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政府扶持經驗,從政府層面出發,為企業“走出去”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 發達國家經驗——以美國為例
1.金融與稅收方面的支持
美國政府設立了一個獨立機構——美國進出口銀行,專門支持跨國公司向外直接投資。而在1971年成立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主要有兩項業務:一是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投資保險;二是為私人投資者提供融資活動,尤其是鼓勵美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海外直接投資。在稅收方面,除了與許多國家簽訂雙邊協議避免雙重征稅外,美國公司國外投資收入的稅率一般要比國內投資收入的稅率低15%~20%。
2.信息咨詢服務
美國政府為對外投資提供信息情報等服務,是通過駐外使館所設的經濟商業情報中心、政府機構特別部門、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等來開展的。如海外私人投資公司除了提供資金、海外業務保險外,還定期發行新聞通信和專題報道等,提供投資情報;同時協助并組織企業家到世界各地考察,同當地的政界、企業界、銀行界進行接觸,研究聯合投資項目等。
3.法律保護與支持
美國政府一直重視對海外投資的法律支持,尤其是二戰以來,美國政府在對外投資方面專門制定了《經濟合作法》、《對外援助法》《共同安全法》等有關法律,不斷擴大本國對外投資的安全和利益。除了在國內法律方面給予支持和保護外,美國政府積極與發達國家及不發達國家簽訂雙邊或多邊協議,這些協議為本國企業在東道國獲得了投資經營的非歧視待遇和投資受保護的權力,保障了本國投資的安全和利益。
二 新興國家經驗——以韓國為例
1.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
韓國的進出口銀行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優惠貸款,其貸款總額最高可達項目投資額的90%。其次,專設經濟發展基金為風險太大或經濟收益太低的經濟合作項目提供信貸。此外,外匯銀行為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海外投資特別貸款。在稅收方面,對海外投資者在海外從事投資事業,如果已向國外政府繳納法人稅、所得稅,則在國內對已納稅額給予扣除;若國外對韓國投資者給予減免所得稅或法人所得稅優惠,被減免的金額應被視為納稅額,在韓國國內也給予減免;對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的紅利收入免稅。
2.加強對外直接投資環境建設和建立保險支持制度
韓國簽訂了對外投資保護協定和防止雙重征稅協定;加入國際投資保證機構;設立海外直接投資損失準備金制度。同時建立對外投資的保險支持制度,以防止和減少對外直接投資因非正常原因而遭受損失,包括戰爭內亂或暴亂、沒收和國有化、利潤不能兌換或延遲。
三 發展中國家經驗——以印度為例
1.對創辦海外企業提供外匯支持
印度政府授權印度儲備銀行處理在合資企業建成前后有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到國外考察所需的外匯。《2002年外匯管理法》生效后,印度儲備銀行對海外投資大大放寬,允許印度企業對外股份投資和設立獨資分公司的投資上限達1億美元。
2.對海外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印度政府通過進出口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出口信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向海外合資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同時也允許印度金融機構在海外的分支機構向印度企業在海外創辦的合資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并對這種貸款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
3.對海外企業提供財政支持
印度政府對海外合資企業的所得稅實行減免,海外合資企業出口的機器設備還可以享受現金補貼。此外,印度政府還與有關國家達成避免雙重征稅的協議,防止加重海外企業的納稅負擔。
4.加強對海外企業給予經濟、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務
政策支持國內有關單位向企業提供海外有關國家的經濟、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印度駐外使館的商務處也積極向印度企業提供所在國家的市場行情、政府政策法規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并對印度企業到所在國家投資提供必要的幫助;印度工商界在全國設立一個專門機構為海外企業提供世界各國行情。
四 國外政府“走出去”政策措施對浙江省的啟示
1.完善服務體系,健全企業“走出去”的管理體制
第一,建立對外投資法規政策體系。在中央層面尚未出臺《海外投資法》——這一調整境外投資的基本法和《境外投資企業所得稅法》《對外投資保險法》等單項法規前,浙江省應在立法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出臺地方性法規,規范企業跨國經營、對外投資、境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等活動,保護對外投資企業和外派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在完善有關政策體系的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使企業及時了解政策的變化,享受到政策變化帶來的便利。
第二,簡化海外投資審批程序。目前我國海外投資的行政審批程序過于繁瑣,容易抑制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牽制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步伐。浙江省可以制度突破走在全國前列,根據企業性質和資金來源制定相應的審批程序。對于民營企業用自有資金開展“走出去”業務,應用備案制代替審批制;如果企業使用國內借貸資金開展“走出去”業務,可通過銀行或保險公司等市場主體進行風險控制,政府部門負責核查;對于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項目,盡量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周期,外匯等配套管理措施要及時到位。
2.采用多元化手段,建立企業“走出去”的扶持體系
第一,加大海外投資金融支持力度。浙江省在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扶持方面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應改善買方信貸政策,使境外投資和其他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與傳統外貿出口享有同等的信貸政策待遇。二是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如允許企業不區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由集團集中統一使用;進一步完善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大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發行債券。三是重視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鼓勵銀企合作。對于大型項目,由省政府出面促成銀團貸款并通過向商業銀行的海外貸款項目提供完善的保險制度解除其后顧之憂,充分調動銀行參與“走出去”項目融資的積極性。四是建立各種海外投資發展基金。這些基金可以由省政府聯合商業銀行、海外投資企業共同出資組成,基金的使用程序和方法應簡明、扼要、規范、透明,便于有意進行對外投資的企業了解、申請和使用。
第二,加強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積極向中央爭取相關稅收政策在浙江省先行先試,同時,要在政策自主權限內,以產業政策為引導,擴大稅收政策的支持,主要為各類稅收的減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企業“走出去”的初期(3~5年),由于經營不夠穩定,盈利水平較低,可以對其給予所得稅減免,并且鼓勵企業將所獲利潤充實其資本金。其次,對企業作為實物投資的出境設備、器材、原材料及散件,實行全省統一的出口退稅政策。改“先征后退”為“免、抵、退”稅。最后,避免雙重征稅。對于已經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國家,應該制定在國內的實施細則,對于尚未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國家,政府也要有相應的抵免措施。
第三,建立海外投資信息服務體系。由省政府出面設立獨立的對外投資研究信息咨詢中心或對外投資研究所。該中心專門收集、散發對外投資所需的各種信息,為對外投資提供咨詢服務,包括介紹對外投資的投融資制度及審批程序,指導制定投資計劃及投資合同等。在信息服務方面主要提供東道國的政治局勢、政策取向、法律法規、經濟情況、外匯管制情況、投資機會及其前景預測情況;發布國際經濟動態,各國產業變化趨勢、市場、技術、資金以及企業發展狀況;提供浙江省對外投資的相關政策及其投資導向,包括規劃方案、發展目標、發展步驟、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
3.豐富保障措施,建立企業“走出去”的保障制度
第一,推進雙邊經貿活動,建立多邊投資合作關系。省政府可以與投資地區的政府建立長期聯系,通過政府間的交往,爭取合資合作項目獲得東道國政府的支持,并保障企業能夠享受到該國的各項優惠政策。另外,浙江省盡可能在友好城市設立一批駐外辦事機構,提供境外投資各項事務的咨詢以及對境外投資企業進行協調管理,保障浙江省企業境外投資的權益,減低投資風險;發揮浙江在海外的華僑協會、商會、同鄉會的作用,為浙江企業在當地開展貿易和投資提供幫助。
第二,設立海外投資保險機構,健全投資保護制度。浙江可以走在全國前列,設立一個統一的、專門的境外投資保險機構。該機構承包的風險包括外匯險、征收險及戰爭險三種政治風險。另外,要充分利用雙邊和多變投資保護機制的功能,要加強宣傳,在解決投資爭端時積極介入,把境外投資保險制度和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結合起來,為我國企業發展境外投資保駕護航。
4.培育國際化人才,設立中介機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第一,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浙江省需要實施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工程,做好高級管理人才特別是企業負責人的培訓工作,培養、引進專門的市場開發、商務談判、項目管理人才。加強高等院校、職業教育機構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提高勞務輸出人員綜合素質,造就一批精通業務、涉外工作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引導企業增加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訓的投入,逐步形成企業內高、中、低階梯式人才隊伍和國際、國內兩套經營管理人員班子;積極引進“海歸”人才參與浙江省企業海外事業拓展,探索建立起有利于人才資源引進和集聚的配置機制和有利于人才資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做好人才安置工作,在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之間架好橋梁,防止出現人才供求不平衡現象。
第二,設立為海外投資服務的中介機構。浙江省應在現有的公證、律師(包括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會計、管理咨詢等社會中介機構增加為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服務的業務,也可獨立培育或引進國際市場調查公司等中介機構,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和風險評估。各行業協會要建立境外投資預選項目庫和項目信息庫并強化其功能,為企業提供投資信息;充分發揮進出口商會作用,維護國家、行業、企業的利益,防范不正當競爭,保障正常的對外經濟貿易秩序,對會員企業進行市場、價格等方面的協調、指導,以及信息、咨詢等服務。另外,行業協會還需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使政府能夠根據企業的正當要求對某些政策法規進行相應的調整,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溝通國際聯系,擴大貿易渠道,協調國際間糾紛。
參考文獻
[1]宋剛.“走出去”戰略國別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2(73)
[2]趙建軍.國外扶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政策及其啟示[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5(2)
[3]羅漢春.借鑒國外經驗推進我國企業走出去[J].對外經貿實務,2004(3)
[4]藍慶新、夏占友.中國企業“走出去”[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5]趙偉.中國企業“走出去”——政府政策取向與典型案例分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