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十八大順利結束之后,人們對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充滿期待,希望出現一番新氣象。有不少論者開始憧憬著“新時代”或“新政”的到來。客觀而言,中國社會的改革和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千頭萬緒,短期內看到一個一攬子的方案并不現實。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最近的一些公開言論,的確給了人們充滿信心的理由。
此時此刻,對于“權為民所賦”的各級執政者而言,最需要的也許并不是“大干快上”,而是對于執政理念溫潤但有力的伸張。古人說過一段很好的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里說的“知止”,說的是人的私惡心。具體到現在的情境,“知止”應當是指克服權力的私惡心,回歸到執政力量的真正源頭—人身上,即十八大報告說的“人民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功夫用足了,才可能在錯綜復雜的現實前面保持定力,找準發展和改革的定位。
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所需要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把科學發展觀列入執政黨的指導思想之列,實際上就是要求執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人為本。如果說從革命黨到執政黨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重大轉變的話,從物的發展到人的發展就是第二次重大轉變。我們常說過去的經濟增長是見物不見人的,就是說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等沒有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與權力的單向度的強力運作相伴隨的,不只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和“有為政府”的體制優勢,也有權力私惡心的滋長。
就以最近引人關注的“進京探子被勞教”事件為例。《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記者的報道引用專家的話,直言不諱地指出,勞教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口袋罪”,成為了一些政府部門掩蓋社會矛盾的工具,什么人都可以往里面裝。“可以說,有關部門認為誰破壞社會安定、誰是不穩定分子,誰就有可能被勞教。而信訪人員尤其是持續不斷的上訪人員被裝進這個口袋的幾率非常高。”由此可見,在權力的私惡心作祟之下,維穩有時候竟然變成了掩蓋矛盾而非解決矛盾的手段,并且給人留下了破壞母子團聚之倫理的惡感。過度的市場化會毀壞社會資本,摧毀社會倫理,權力的私惡心又何嘗不是如此?
而在一些地方的發展中,政府支持的重點項目的進度和投資往往能獲得優先的保證,相較之下,與弱勢群體相關、與普通民眾身邊利益相關的民生項目則往往被擠到一邊去。政府工作主要精力和資源用在所謂重點項目上,固然與少數利益群體強大的游說能力有關系,也與權力并不把民瘼放在心上密不可分。
更有甚者,打著為群眾的幌子,行圈占利益之實。比如,《經濟參考報》最近報道,湖南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華天酒店以建設群眾體育綠地公園、溫泉住宅的名義,違規建設兩個18洞的高爾夫球場以及約800棟獨棟別墅。鎮、縣、市、省四級相關執法部門官員紛紛替其開脫,寧鄉縣國土局局長更是稱:“這個項目是領導定的,我們也沒辦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在《論中國共產黨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一文中曾經提到,有關調研材料表明,在一些地方,由個別人拍板定案幾乎成為一種不成文的決策規定。一些地方政府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唯上論”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圍繞領導批示開展決策,圍繞“政績工程”或者“形象工程”開展決策,其中個別人決策的作用占了很大比例,有的地方或部門個人決策的比例大約占了50%~70%左右。不少腐敗分子正是這種決策模式下私惡心膨脹的產物。
無論是權力還是資本,以罔顧人的權利、漠視民生疾苦、蔑視國法黨紀而積累的財富,都是有“原罪”的,結出的都將是撕裂社會的惡果。由此導致的社會矛盾,如果再以異化的維穩手段進行掩蓋,更是制造了新的罪惡。社會的怨氣不斷郁結,戾氣不斷滋長,反過來又加重了權力和資本的不安全感,整個社會就會形成難以解開的死結。難以想象,一個偉大國家的崛起會建立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之上。這樣的現實不改變,任何人為構思的宏大的偉業,終將是建筑在泥沙上的危樓。
習近平在當選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之后表示要下大力氣解決官僚主義問題,深得社會各界之心。事實也證明,以官本位為底色的官僚主義越是橫行,人的尊嚴、權利等也越是受到傷害。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正是人民主體地位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