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傳統的圖書而言,電子圖書是一個充滿嶄新特點、極具魅力的信息傳播工具,在互聯網時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電子圖書與紙質圖書傳播方式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傳播的人性化
從傳播的人性化特性看,紙質圖書具有的優勢主要有1.接受的自由性,易引起心靈的愉悅感:不用操作設備,和電子圖書方式相比,讓人在一種更加自由的接受狀態中,享受閱讀帶來的心靈愉悅;2.載體的獨立性,便于閱讀;3.直接的可感性,給人以親切感;4.紙本閱讀是一種線性文字閱讀,線性特征可以使人們獲得理性思維的訓練。
目前,電子圖書還不能完全替代紙質圖書的人性化傳播特性,但它也有著屬于自己的人性化傳播特性。首先,電子圖書借助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出版的單向性,實現了出版者、讀者和作者等多方互動。其次,它們一般還具有方便攜帶、存儲量大和方便檢索等優點。這些特性使知識獲取的某些方面更有針對性、更具人性化。此外,新型傳播載體的易讀性強。目前,網絡和手機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新的話語系統,用簡單的字、詞、字母或符號來傳遞內容,用圖片來代替文字,以直觀的形式傳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接受和理解更快、更省力。
傳播的時空范圍方面
人類社會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時間和空間,在時間和空間中移動與變化的信息即構成人類生存的一種基本狀態——傳播。基于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有史以來人類便在追尋征服空間距離,加快信息傳播速度的方法與途徑。而傳播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盡可能清晰、準確和快速地傳播。在網絡傳播時代,人們在現代傳播科技的幫助下,實現了跨越時空的夢想。網絡傳播的特點是基于其TCP/IP協議及各類強大的功能實現的。
書籍的發展體現了在時間功能和空間功能上的融合趨勢。但是,由于紙質圖書需要一系列的編輯、出版和印刷過程,有載體的限制,因此,在出版和發行上仍有一定的時空范圍局限性。直到今天的網絡傳播技術才完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基于網絡傳播的電子圖書實現了即時傳播。
傳播的傳受關系方面
一直到印刷書籍為止,書籍承載的傳播活動是一種單向的傳播過程。在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和傳播權力與權利的不平等,傳播者決定傳播內容,而受傳者多數情況下是被置于單純地被動接受內容的地位。
電子圖書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和受眾都處于信息傳播的顯要位置上。傳播過程中,結構的內在聯系發生了改變,各個環節的互動關系增強了。電子圖書的互動關系表現在:出版者能夠根據不同讀者的不同要求,直接向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圖書信息;讀者能夠對圖書的信息迅速做出反饋,發表意見;讀者根據自身的需求主動在電腦或閱讀設備上搜索電子圖書的資料并進行閱讀,電腦和閱讀設備的人性化的界面、對話框、提示語式的交流形成了人機互動。由于電子圖書傳遞的交互性,出版者與讀者有了更多的交流與溝通機會,讀者還可以更多地參與到圖書的出版傳播過程,處于比較主動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控制權的潛在平等。
傳播的內容特征方面
紙質圖書事物的記錄、描繪和傳播呈平面化,這種平面式的載體受到紙張等單位面積的限制,傳播出來的內容只能是割裂的,而且人們不得不通過占有大量空間來儲存知識,建立藏書樓、圖書館,用一本本書的堆積連接起自己的知識鏈。這種信息的表現形式只是單一的文字符號。而電子圖書的內容特征是超文本、立體化和多媒體化的。
1.信息的豐富性和超文本、立體化。電子圖書閱讀設備一般具有超大容量的存貯空間,小小的設備就是一個“圖書館”了,并可隨時上網更新內容,對于單本的電子圖書來說,其容量也是沒有限制的。電子圖書還打破了紙質圖書內容的線性順序,向讀者提供了一種動態的立體信息,并可通過超鏈接與各種知識和信息聯系,使用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查詢,可即刻看到相關條目的詳細內容。
2.信息表現形式的多媒體化。多媒體技術使信息傳播由文字、聲音、圖像等單一形式變為多媒體傳播形式。電子圖書信息傳播作為一種多媒體傳播,圖、文、聲、像、動畫俱全,給讀者以視、聽、讀全方位的多維信息和立體感,遠遠超過了紙質圖書中以純文本為主的單一方式。
傳播的載體依賴方面
紙質圖書載體獨立,便于閱讀和收藏。電子傳播媒介都需要特定的輔助載體設備,遠不如紙質圖書獨立、輕松、方便。電子傳播介質的這種輔助載體也不利于人們收藏。
雖然電子圖書借助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設備具有方便攜帶、存儲量大和方便檢索等優點,但是也具有需要通過顯示器才能進行閱讀的缺點。終端閱讀設備是實現電子圖書閱讀的必備條件,在相同的閱讀時間里,顯示屏造成讀者視覺疲勞的程度往往要高于紙張。
(作者單位系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