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并圍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出了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新思路。這些,既給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必須緊密結合重慶實際,把這些思路和要求落到實處,走出一條具有山區特色、重慶特點的農業現代化路子。
“四化同步”加快農業現代化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四化同步”是發展理念上的又一創新。在“四化”中,工業化是引領,信息化是動力,城鎮化是平臺,農業現代化是基礎,也是當前最薄弱、最需要加快的環節。只有把農業現代化這條“短腿”補長了,其他“三化”發展才有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要充分運用現代工業成果,改造裝備傳統農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農機制造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研發、生產、推廣適合山區特點的耕種收管作業機械和烘干、加工等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產品加工水平。要把握信息化發展大勢,積極引入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融合,加快農業信息化步伐,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要著眼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強化農業現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立足山區主攻特色效益農業
十八大報告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重慶農業現代化的出路何在?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一方面,重慶農村90%以上是丘陵山地,在“巴掌田、雞窩地”上,難以實現農業規模經營,難以推廣應用大型農業機械。另一方面,重慶具有多重海拔和立地條件,生物、生態多樣性特征明顯,溫、光、水資源豐富,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農業生產,發展特色農業可以大展宏圖。因此,重慶的農業現代化,必須走以特色效益農業為核心的發展路子。
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要在三大特色上下功夫:即突出地方特色,發掘當地優勢資源,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色的思路,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特色產品,實行差異化發展。培植產業特色,著力抓好糧油、蔬菜、畜牧、柑橘、漁業、林果、中藥材、花卉、茶葉、蠶桑和煙葉等11個重點產業,優化發展布局,建設產業帶,形成大產區。打造區域特色,通過規劃引導和以點串線、以線連片的區域聯動,建成“兩翼”山地特色農業基地、“渝西”現代農業示范帶和主城郊區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
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要求。這“四化”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真正實現了“四化”,農業現代化水平就可以更快提升,農業農村經濟就有了堅實支撐。要把十八大精神切實落到實處,加快農村發展,必須在這四個方面同時發力。
以集約化促高效。重慶人多地少、土地零碎分散,決定了不能單純追求土地規模效應,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以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為基礎,通過實施主導產業區域布局和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組織帶動,走小群體、大基地的規?;a業化路子。要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良種培育和技術推廣,強化農業全產業鏈理念,健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一批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培育一批農村科技示范戶,促進農業科技到戶到田,真正把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以專業化顯特色。專業化更有利于統一生產標準、經營手段、技術服務,降低生產、銷售成本。一個產業,只有在一個適當的區域內集中規劃布局,進行專業化生產,才能做大做強,形成優勢和特色。推進農業專業化,需要一批專業大戶引領,一批專業村鎮支撐和一批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帶動。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兼業化、農業副業化傾向日益顯現,帶來了“誰來種地、誰來務農”等問題。盡管近年來我市種養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不斷涌現和壯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生產徘徊現象,但農業專業化、現代化水平仍然較低。為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意義重大。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扶持發展專業化的農業經營主體,培植一批專業村鎮,帶動形成專業化大產區。
以組織化提水平。如何以有效方式組織農民,是重慶農業應該著力探索的重要方面。目前全市已發展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萬個,較好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但其覆蓋面還比較窄,規范化不夠,帶動性不強。要采取項目補助、融資擔保、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辦法,大力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打造一批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和10億元的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以社會化助發展。農業社會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重要標志。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這不僅能夠解決農民單家獨戶想干干不了的事,而且能夠促進農村分工分業,擴大就業空間。要健全以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發展以專業服務組織為主體的耕種收、植保、運輸等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完善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等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強化以合作金融為重點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和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以社會化服務助推農業大發展。
?。ㄗ髡呦抵貞c市農業委員會主任、市委農工委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