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為中國汽車企業打開了進入全球市場的大門,與此同時,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近年來,盡管國際經濟形勢嚴峻,但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發堅定。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應對和處理國際化進程中企業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及復雜因素?如何有效評估和控制相關風險?德勤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汽車縱橫》:當前,中國汽車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走出去”投資合作的項目也越來越多,您對此怎么看?
謝安:事實上,我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這一說法本身,有自己的看法。許多外國企業對于這種提法是比較敏感的,這容易讓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走出去”這種提法帶給他們的感覺是要出去拿別人的東西,會讓所到國家的企業、民眾“神經緊張”,產生威脅感。事實上,“走出去”的英譯是“Going Global”,意為逐漸全球化,這種說法聽起來比較舒服,概括也比較客觀。
我認為“國際化戰略”是我們的必由之路,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是一種必然,時勢決定了我們必須要這樣做。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目前中國在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重計算,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是理所應當的。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大是已經足夠大,但是否足夠強,還需要真正走出去,到國際市場去上比拼和較量。
《汽車縱橫》:您是否認為現在是“走出去”的好時機?
謝安:我認為危險和機會永遠是并存的。沒有一個投資機會是百分之百有利的,如果不把握好,看起來是好的機會也可能發生很大的損失。問題的核心是,我們的企業是否具備把握這種機會的能力?從時機上看,我們并不特別需要去預測某一個時間點,因為這只是個微觀的點,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管理好風險。
桂晏:現在,在我國汽車行業,多數企業“走出去”的目地是為了獲取技術或者獲取市場。如果是為了獲取市場,我建議企業應該要看得長遠一點,我們走出去就是要占先機。事實上,豐田、通用等汽車跨國巨頭企業,他們也在將大量精力投入巴西、俄羅斯這些新興市場。如果現在中國企業不及早走出去,等到以后再想走出去時,也許就來不及了,所以現在福田等企業主攻印度、俄羅斯等市場是有道理的。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就要走在別人的前面。
《汽車縱橫》:您對于中國汽車企業的“走出去”,有什么建議?
謝安:首先是“走出去”的目的要明確,是為獲取人家的市場?還是技術?還是希望打出自己的品牌?其次是要知己知彼,前期要做好研究工作,在全球的視角下分析自己,包括對自己優勢、劣勢進行分析。中國企業在國內的優勢,到國際市場上,就未必還能是優勢。再次是要用一個比較開放的心態去運作。其實汽車企業即使在國內進行投資,也存在著失敗的風險,在國內做各類業務也面臨種種困難。因此,我們要用一種大國的心態、開放的胸懷去面對國際化的挑戰。
此外,中國汽車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需要時間。我與國外人士交流時,他們也表示,需要給他們一些時間去適應中國企業的逐漸強大,逐漸走出去。當初日本剛剛走出去時,也常常被丑化,常出現很多負面的新聞,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汽車縱橫》:在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有哪些值得中國汽車企業借鑒的成功案例?
謝安:我認為中國有部分企業對于“走出去”的理解還是相對比較狹隘,認為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賺取一些外匯就是“走出去”。
其實,評價一個企業“走出去”的成熟度是否高,我認為應該上升到一定層次,看他是否將全球看作一個整體的市場,許多擁有全球胸懷的企業家考慮的是把發展的平臺從中國這塊土地,轉變到全球,進行全球化經營。在這樣的視角下,他們的胸懷就很不一樣 。比如,波音公司的產品并不是在同一個地方生產,波音的研發團隊也不會都來自同一國家。事實上,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很難被蓋上某個國家的符號,因為其生產、研發和銷售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在一個限定的國家做。全球化的胸懷是我們倡導的一種心態、一種境界。不是說看中一個國家的市場就想著要打進去,這并非一個企業發展的成熟思維。
從成熟度來看,目前中國企業比較成熟的“走出去”的行為才剛剛開始,此時評論其是否成功為時尚早。而且,成敗的評論大都集中在某一個時間階段,事實上,只要一個企業能夠有序地運轉下去,就沒有必要太注意短時間的是非功過。只要這個企業還在運行,就一定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走下去。在當前某個時點,過于關注某個個案的成功與否意義不大。
《汽車縱橫》:那么,對于“走出去”的風險,您怎么看?
桂晏:根據“七七原理”,企業走出去,有將近70%都不是成功的。為什么會不成功?什么原因導致不成功?是因為在收購的前期階段和收購的執行階段沒做好功課。
在收購前,相關企業要做調查,并制訂戰略,執行財務、稅務計劃。盡管“企業風險管理(ERM)”是一個熱門話題,人們對企業風險管理并不陌生,然而要給它一個標準的定義并不容易。現在,被納入企業風險管理范疇的企業行為也在不斷演進和擴大。此外,企業實施風險管理還涉及廣泛及復雜的各類企業行為。擁有國際管理經驗的德勤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實用及有效的企業風險管理方法,協助企業達到風險管理實際目標、提升企業管治水平及股東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