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后,今天的中國汽車工業又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作為標致雪鐵龍集團亞洲產品規劃和市場戰略總監的孫曉東更多地是在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
孫曉東認為,入世十年后,盡管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多地是在能源、環境、交通等方面,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另外一點——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用戶的習慣、行為、偏好等的改變。孫曉東認為,這可能才是今后最難以琢磨的挑戰。
孫曉東表示,未知的挑戰可能就隱藏在已知的挑戰中,像北京這樣的交通情況,很有可能,突然有一天我們的消費者會改變他們的出行習慣,改變他們對汽車的認識。“我的感覺是,市場的變化往往比我們想象得要快。尤其是我們看未來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這種變化的速度,但是如果我們回頭去看看過去的話,往往會使人嚇一跳。1989年,我在國內剛剛開始工作,那時候幾乎所有的汽車都在使用化油器,到今天,想想這件事情,卻很不可思議。家用轎車中將雙安全氣囊作為標準配置,在我印象中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因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快就可以看到雙離合器變成所有汽車的標配。”
此外,孫曉東認為中國汽車工業可能面臨的另一方面的挑戰是來自企業內部的挑戰。合資企業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總體上,中國合資企業的發展道路是成功的。尤其在入世后,合資汽車企業比例比較大,市場占有率也比較高,但是隨著自主品牌的成長壯大,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競爭逐步浮出水面,合作雙方的關系會有一種新的挑戰。雖然這個問題大家都不愿意放在桌面上談,但實際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個外資品牌可以和兩個中方合作成立合資企業,而中方可以有多個合資企業。各種關系攪和在一起,原來單純的合作關系變成了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關系,這將會是我們行業可能面臨的新的挑戰,而且是一種不完全可以預見的挑戰。”
孫曉東表示,“后入世時代”合資企業雙方合作關系如何發展,雙方如何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找到各自的定位以及利益。“這對我們整個行業來講可能是在今后不得不面臨的挑戰,需要有智慧、有前瞻性的思維方式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