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大選落幕后的3月5日,讀到了知名學者王小東的一篇文章《只有愛國主義才能團結俄羅斯》。讀罷此文,心緒難平。
文中提到,贏得了大選的普京說:“我們需要共同找到某個能團結整個多民族的俄羅斯的因素。我認為,除了愛國主義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做到。”事實上,普京的再次當選也證明了這一點——盡管有看似強大的反對力量,但俄羅斯民族基于強烈愛國主義的社會共識,還是選擇了具有國家強勢象征意義的普京。普京的勝利,可以看成是俄羅斯社會國家意識進一步凝聚、進一步放大和愛國主義進一步回歸的結果。
對于今天日益多元化發展的中國而言,愛國主義何嘗不是我們必須找到的團結各民族群眾及社會各階層的關鍵因素。
歷史證明,愛國主義歷來是中華兒女強大而高貴的民族基因。中華民族傲立世界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內核就是根植于民心、傳承于世代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就是激蕩于社會、感召于神州的國家意識、愛國主義。她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動力源泉。
歷史也證明,在中華民族曲折悠遠的發展歷程中,艱難危亡之時,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往往產生出最大的張力。
歷史還證明,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強弱改變不完全是自發的,她與社會的自主意識及國家的重視程度成正比。
換句話說,愛國主義的基因傳承在相應的歷史條件及各種社會因素綜合外力作用下,既可以被廣泛激活,也可能被相對抑制。
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的最大公約數
當代中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環境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價值觀念、利益訴求、思想意識的多元化,市場經濟中伴隨的逐利取向,全球化趨勢帶來的現實影響,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蔓延以及任何自律底線的自我表達的網絡文化——所有這一切都有可能在持續放大個人利益、鼓勵自我實現、自我崛起的過程中,逐漸銷蝕和解構著除了個人主義以外的 “主義”。
面對這樣的環境,已經用經濟奇跡贏得了大國地位、證明了大國實力、奠定了大國崛起堅實物質基礎的中國,用什么樣的理念統一多元的個體認知,凝聚廣泛的社會共識,形成國家崛起、民族復興所必備的強大精神動力?
答案,只能是、也必須是愛國主義。正如《只有愛國主義才能團結俄羅斯》的作者王小東所言:因為愛國主義,才是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公約數。
愛國主義,是超越個體而升華的民族意識與價值選擇,因而能夠形成萬眾一心,克難克險,創造人間奇跡的強大精神動力。
正因為如此,中國和世界各國發展成敗的歷史經驗教訓一再表明,愛國主義不僅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精神戰略資源,而且也是國家的靈魂與“護身符”。俄羅斯人說:失去了國家意識的民族也失去了上帝。這是他們以巨大民族災難為代價得出的苦澀結論,也是對其他民族與國家最重要、最深刻的歷史忠告。
國際戰略競爭,從來就包含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元素。一些國家,對本國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培樹備加重視,悉心呵護,甚至立法加以規制保護。而對戰略對手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則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話語優勢和實力資源,或貼上各種標簽加以矮化、丑化甚至妖魔化,或以各種隱形手段滲透影響,竭盡全力促其淡化、弱化和異質化。
總之,防護自己和摧毀對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免疫系統,是他們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既定目標和長期戰略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其他國家對經營本國精神戰略資源輕率地懈怠和忽視,都可能付出難以估量的歷史代價。

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國的未來
不可否認,愛國主義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自主價值選擇和情感選擇,她可以傳承而不能強制。正因為如此,這種情感的產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心理互動的過程,但重要的問題是,這種互動的基本心理依據是以自我為基礎還是以國家為基礎。
在崇尚個人主義,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國,其第35任總統肯尼迪也曾向國民大聲地喊出這樣的名句:不要問這個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應該問一問你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么。這句話,不僅在歷史上多次為美國政要作為激勵愛國主義的經典理念所引用,而且也得到了美國社會及民眾的廣泛認可而成為一種價值導向。
當下中國社會,正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空前輝煌成就和繁榮景象,但也不能否認,有些人還是習慣于把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歸罪于國家,即便是在祖國快速發展中分享了相當紅利的某些人,稍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就以受害者的心態抱怨:我愛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愛我嗎?極個別被視為承擔著社會責任、掌握著一定話語優勢的精英,也有過以不那么厚道或扭曲的心態站在西方的立場隨意貶議中國甚至唱衰中國,誤導公眾的認知,無益于國家健康發展所需要的社會心理環境。
誠然,無論祖國的發展建設已經取得了多巨大的進步,我們今天依然會遇到種種的不完美、不完善和不完滿。但這不僅不是我們埋怨或怨恨國家的理由,相反正是每一個人應該承擔起的建設責任。國家的未來,不屬于設身局外的看客,更不屬于失去愛國立場的罵客。
蘇聯崩潰解體多年后,包括著名“持不同政見者”索爾仁尼琴在內的許多學者在痛苦反思后醒悟:無論這個國家有多少缺陷,永遠都不能成為你羞辱她、背叛她的理由。
中國在發展進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非常需要深入研究,甚至需要理性反思,但前提是以愛國的立場和感情。著名軍事戰略專家李際均將軍說過:愛國主義,是最重要的戰略思維。筆者不僅深以為然,而且堅以為訓。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這句話打動著億萬中國人。偉大的國家,是由偉大的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面對著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還應大聲呼喚: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