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朋友M女士40多歲,是一家大公司的白領,擔任產品公共關系工作。上一次我和她談起中日關系時,釣魚島爭端雖還沒有這樣公開化,但已顯端倪。她認為,中日關系不會崩潰,因為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日本經濟對中國有很強的依賴性,中日必須友好下去。
當然,這只是日本普通民眾的良好愿望,并非政客的訴求點所在。或許,很多日本人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決定不參加12月16目的大選投票。據當地媒體報道,本次大選投票率僅為59%,是近年來最低的一次,非常耐人尋味。
M女士這一次思考再三,覺得沒有可以信賴的黨,于是投了日本共產黨的票——她對日本共產黨了解不多,也明知它是不可能當選的。
另一位日本朋友Y先生六十出頭,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很關注政治新聞,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機收看新聞,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把電視調到新聞頻道。釣魚島爭端之后,他多次跟我說,日本為這個小島與中國鬧僵“不值得”、“不劃算”。
Y先生說,多年來日本政壇十分混亂,除自民黨和民主黨之外,第三極力量也此起彼伏(如公明黨、共產黨以及石原慎太郎剛剛建的日本維新會)。日本的直選與西方國家不同,不是直接選舉國家領導人個人,而是選舉執政黨。執政的民主黨三年換了三個首相,卻無所作為。經濟衰退、大地震和核輻射危GZhxr3v0GLQX46lQNC5Rug==機、外交困境、適齡勞動人口減少、就業率低迷、出生率下降,這些問題完全沒有得到解決,一些政客們還試圖把國家引向新民族主義,非常危險。很多日本人對日本政治已經失去希望。
“很多人不會去投票,有限的票數再分給那么多政黨,即便有一個覺得票最多,也完全不能代表日本的民意?!彼f。
他還告訴我,當選的自民黨最受民眾歡迎的主張是:將采取更為激進的方法解決持續通貨膨脹——如不斷加印鈔票、把通脹目標定為2%-3%等等。當然自民黨還有一些更強硬的說法,“反正他們還不是執政黨,為了拉選票先放出話再說,真的到了執政的時候,可能又是另外的一碼事了”。
在他眼里,民主黨政績太差,下臺是必然的,而暫時又沒有能和自民黨抗衡的政黨,因此自民黨獲勝也是意料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自民黨受到日本人的擁護。
可以作為佐證的是,日本NHX電視臺大選前的民調結果顯示,28%的受訪選民認為安倍晉三將當選日本下任首相,但與此同時,更有高達51%的受訪選民認為安倍和野田兩人均不適合擔任首相!
然而安倍仍然成為了日本的新首相——選舉結果與民意差距甚遠,這是日本政治的可笑之處。而新內閣如何彌合與中國的裂痕,所有人都在拭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