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家中有一臺九成新的閑置電腦,你是愿意放著等它變成電子垃圾,還是想辦法把它盤活成現金?我選擇后者,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跟我一樣。這樣的變化很有意思,似乎無論社會物資多么豐厚,人們個人財富多么聚集,舊貨永遠有它的需求空間。過去人們囿于渠道的限制,只能在舊貨市場進行買賣,而如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人們二手交易提供了充分的平臺。“今天,你二手了嗎”,不可思議的它正成為一部分人的嶄新的生活方式,也漸漸的改變著我的理財觀念。
記得我的第一次網絡二手交易是在2006年。那時,電子商務剛剛興起。我在淘寶上注冊了一個賬號,嘗試著把我長年閑置的帳篷放到網上賣賣。不可思議的是,幾天之后居然有人拍下了,我的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因為是同城,我和買家商定見面交易。某天中午時分,買家開著一輛簇新的帕薩特如約而至。“他這么不差錢,居然買我的二手帳篷”,我小小的驚訝了一下。銀貨兩訖之后,一路上我就開始盤算起來:“家里似乎還有閑置的手機,嶄新的禮品盒以及過期的電視kSkinCaIq48gNbNnrWz428AQ8P62dZIgIiK9UxtiElg=機可以盤活一下,賣掉它們不但能夠‘變廢為金’,還解決了一些儲物煩惱。”
自此之后,我便一發不可收拾。母嬰用品、電腦數碼、家居用品、購物卡券,統統去網上搜羅,算下來省了很多錢。有的物品需求時間很短暫,網上二手貨確實是最好的解決途徑。比如嬰兒推車,我在趕集網花了200元淘了一個九成新的,價格僅僅是全新的四分之一。用了6個月后,我又以150元轉手出去。通過買賣,我只花了50元卻享用了半年。還有一些如書本、數碼產品這樣的可循環利用的物品,通過手拉手的二手傳遞,不僅優化了資源,更養成了一種低碳環保的意識。
當然,要想成為個中高手,有些事項確實需要了解。在網絡浸淫了多年之后,我總結了五條秘笈。
一是平時養成存留發票和貨品包裝的習慣。這樣可大大增加物品的吸引力。如果你是個買家,一定要確保信息的可靠,多問,多看,多比較,切不可盲目追求低價。有些交易平臺提供了“防騙手冊”, 交易之前要先做好功課。
二是選好網絡平臺。有幾家網站是個中翹楚。如:百姓網、籬笆網、趕集網、58同城等。
三是善于發布信息。你可以在多家網站上同時發布,這樣可以提高信息傳播度。如果幾天內沒有成交,要堅持刷新信息。但切忌在一家網站上大量發布類似信息,否則極有可能會被網站識別為商家,一旦變成商家,你的信息關注度就會下降。
四是有效推介你的物品。細節照片、功能介紹一樣不可少。以消費卡為例,有效日期、消費面值都是關鍵內容。
五是選擇可信的交易對象和安全穩妥的交易方式。同城可當面交易,外地可委托快遞發送。要善于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保護自身的財物安全。
網絡讓我們體會著網購的便捷,更享受著人群非密集性的好處。而高通脹和低碳生活依舊是整個社會的“主題詞”,二手生活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降低高通脹所帶來的生活風險,更不失為一種可取的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