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在“活熊取膽”的爭論聲中,一本由中國30多位作家聯手寫作的新書——《動物記》出版,此書以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作為插畫。
《護生畫集》是豐子愷漫畫中傳播最為廣泛的作品,在中國大陸之外,臺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國家都曾出版。至今到底出版過多少次,已經無法計算。
身教
關于豐子愷,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抗日戰爭之前,豐子愷居住在浙江石門鎮緣緣堂期間,有一次,他從石門鎮攜帶一只雞,要到杭州云棲放生。但是他對雞也起了惻隱之心,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雞腳的部位捆縛起來把雞倒提著,于是撩起自己的長袍把雞放在里面,外面用手兜著。由石門灣乘船經崇德,到長安鎮轉乘火車。因為他用手兜著的布長袍裹面鼓起了一團東西,看過去這個怪模樣很可疑,因此在長安鎮火車站引起了一個便衣偵探的懷疑,便一直追蹤著,同車到達杭州,一出站門便衣偵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候豐子愷,于是彼此說明原委,偵探才知跟錯了人。豐子愷捧著要放生的母雞,引得在場眾人大笑不已。
當記者把這個故事講給豐一吟聽時,她笑著說,自己也是第一次聽說。“爸爸對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說教,主要是身教,以身作則。”豐一吟補充說。
豐子愷給了兒女們一筆很大的財富——善良。豐一吟回憶,她小時候和小朋友看到螞蟻搬家,擔心行人不小心踩上去,就用小板凳為搬家的螞蟻搭起小橋。
護生思想其實是豐子愷為人之道的延伸,豐一吟告訴《望東方周刊》記者,父親對她最大的影響是為人之道。家里雖然兄弟姊妹眾多,但他們之間從未吵過架。
有一件她小時候發生的事情,豐一吟至今記憶猶新。
一次,家里來了一位客人,年幼的豐一吟在客人面前走過,沒有與客人打招呼。過后,豐子愷對她說,他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感覺那一家的女兒很好,為什么?他坐在客廳,而那位女兒在門前經過,門上有布幔,彼此看不到對方,本來可以不打招呼,但她卻掀起布幔,伸進頭來,叫一聲“伯伯”,“她多天真可愛,你怎么不睬客人呢?”
不傷害其他的生命,擴展到不傷害其他人的感情,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禮”的一部分。
護生之辯
“人的事情還管不過來,哪有力量管動物的事!”現在,對于動物保護,常常有人說這樣的話。
《護生畫集》第一集出版于1929年,在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年代,這些尊重生命又富有寧靜的田園生趣的畫,大受歡迎。但也有些爭論,有人說:“今恩足于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歟?”又有人說:“用顯微鏡看,一滴水里有無數小蟲,護生不能徹底。”對這樣的議論,豐子愷認為,這些議論都是只見皮毛,未加深思;是拘泥小節,不知大體。
豐子愷在《護生畫集》自序中寫道,“長我慈心,護我天良”是護生畫的宗旨。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后拿此心來待人處事—— 這是養生的主要目的。故曰:“護生者,護心也。”詳言之:護生是護自己的心,并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移用于同類的人。
“戒殺與護生,乃善行之兩面。戒殺是方便,護生始為究竟也。”民國文化名人夏尊也曾這樣說道。
而這場爭論并未結束,甚至還引發了豐子愷與現代作家、愛國人士曹聚仁更深入的論辯。
豐子愷與曹聚仁本是當時在國內頗負盛名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的同學。時值抗日戰爭,曹聚仁在他的文章中,引錄了豐子愷談到日軍殘暴行徑,并寫道:“‘慈悲’這一種觀念,對敵人是不應該留存著了。”
在戰爭期間,應當如何理解和實踐“護生”呢?豐子愷寫出一篇文章《一飯之恩》進行回答。他認為:“現在我們中國正在受暴敵的侵略,好比一個人正在受病菌的侵擾而害著大病。大病中要服劇烈的藥,才可制勝病菌,挽回生命。抗戰就是一種劇烈的藥。然這種藥只能暫用,不可常服。等到病菌已殺,病體漸漸復原的時候,必須改吃補品和粥飯,方可完全恢復健康。補品和粥飯是什么呢?就是以和平,幸福,博愛,護生為旨的‘藝術’。”
這次的觀念沖突,竟使曹聚仁與豐子愷未續朋友之誼,有意無意,數十年間未曾碰面。
《護生畫集》創作從1929年開始,1973年完成第六集,前后跨越近半個世紀,在異常動蕩的年代仍有心境畫出這樣安靜祥和的畫作,可見,豐子愷的修為非同尋常。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白居易《鳥》
對待動物殘忍的人,對待人也必不會仁慈。—— 叔本華(德國哲學家)
人類是我唯一非常恐懼的動物。—— 蕭伯納(英國劇作家)
人類根本不是萬物之冠,每種生物都與他并列在同等完美的階段上。—— 尼采(德國哲學家)
一個民族是否偉大、道德是否進步,可從其對待動物之道中得到判斷。—— 甘地(印度)
當我絕望時,就會想起,只有真理和愛能得勝。
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終究總是會失敗。——甘地(印度)
關懷動物是一個人真正有教養的標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越高,其道德關懷的范圍就越廣。——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
對所有生命的愛,是人類最高尚的品格。——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
惻隱之心,要從善待動物做起。只有當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動物時,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才能夠真正建立起來。—— 易中天
人與狗的情誼原來也可以同人與人一樣深刻嗎?——馮驥才
你披上全世界最珍貴的毛皮,想讓自己看起來像個lady,但是老實說,你看起來不怎么高級。你吃了老虎那個東西,
還不如試試早睡早起每天生活規律,我保證你更有活力。—— 李宗盛作詞《大地之歌》臺灣滾石樂隊演唱
人類的愛、希望和恐懼與動物沒有什么兩樣,他們就像陽光,處于同源落于同地。——約翰.默爾(美國生態倫理學家)
皮草,過去使人回頭,現在讓人反胃。——露.麥克連納罕(美國影星)
人類的是唯一在未饑餓時進行殺戮的捕獵者。——史蒂文 斯皮爾伯格(美國電影導演)